這件事,就發生我們的有生之年。
這件事,就發生我們的有生之年,民主得來不易,自由如此脆弱。 這本書讀來,總揮不去一種既視感:獨裁、北韓、抗爭、戒嚴、轉型正義??民主的韓國這一路走來,有著許多和台灣重疊的過往,518光州事件,其執政者的血腥鎮壓,就猶如台灣的228。同為亞洲民主國家,彷彿走在同一光譜上接受試練,一是半島,一是小島,同有內憂及外患,都生活在民主自由稍縱即逝的不安中。 然而,光州事件中,光州人民的表現,無不給我們希望。而身處今天的台灣,我們更不容輕看人民的力量,也就是你我的力量。
和自己一起,很孤單,很自由。
和自己一起,很孤單,很自由。 閱讀李瑾倫的文字,從來不需要太多情緒,因為總有一種「終於可以停下來」的感覺。 一只輕便的後背包,一只手提行李,便前往歐洲一陣子。每天記下一些事,畫下看見的一幕幕,然後,想起自己只有一個人,還好是一個人,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可以獨享。就連下雨天,想起留在倫敦的新傘、放在巴黎的舊傘、跟朋友借的傘忘在不再回去的暫時的住所裡,這些淨是留不住的,就放下,並成為旅行的回憶。
電子書 NT$ 270
紙本書NT$380
對「物」的痴戀,決定你的財富。
美帆站在貨架前,看著眼前的玻璃茶壼,想著姊姊、媽媽以及奶奶各是用哪一款,想著她們的茶壼,是怎麼融入她們的生活。她這才明白,中學時,奶奶對她說的話:「你怎麼用三千圓,將決定你的人生。」 故事中的三代人,各自處於人生不同階段,對於金錢及生活,自然會有不同的見解。然而,不變的是,對「物」的痴戀,決定個人的財富、生活樣貌。這猶如一次觀念的洗塵,看完了她們的故事,對金錢及人生的看法,將會耳目一新。
60天在早餐桌旁讀完商學院
一個人在職場上的價值,取決於他能為整個團隊帶來什麼,而非只是自我提升。如何習得這樣的商業基本工,便是這本書所要教我們的。
這些絕不是所謂「小人物」的故事而已。
在金錢面前,人們會出現的態度約莫有兩種,一是笑說自己苦哈哈,一是想辦法累積財富。而畢大筆下這些計程車司機的故事,多是後者。然而,畢大之所以寫下他們,不只是為了讚揚賺錢的美好,更是為不同的人生注入一劑又一劑的強心針:積極的邁步向前,總強過原地踏步的我自嘲弄。 他們的人生或許沒有多偉大,卻如此接近地氣,和我們如此合拍,因為多數人,都想有多一點的財富,讓生活更自由。閱讀他們品嚐過的人生,激勵出我們向上的動力。
經濟不平等已是事實,我們又如何從中尋得機會改變?
國泰金買下全家近二成持股,不時有企業併購的新聞,聽在一般人耳裡,只覺富者更富。而這心態,便是皮凱提在本書中所言的其中一種意識形態。 不同於多數經濟學家鑽研短期現象,皮凱提所研究的,是縱觀全球的大歷史,一部關於經濟如何長成不平等的大歷史,諸如帝國主義、奴隸制等。這些無疑構成後來的貧富不均現象,也養成了人們的既定想法,而一旦制度面和觀念全盤皆輸,我們又怎麼期待改變? 於是,皮凱提重磅出擊,提出可逐步實現的方向及目標,以避免經濟的失衡又一次的以一場革命收場。
聽說這一天,巴菲特買了台積電。
無論巴菲特買了什麼,總能成為國際新聞,因此,若你想理解投資的世界,掌握瞬息萬變的市場,就必須知道波克夏。觀看波克夏的投資策略,大抵不脫改善現有財務體質、快速取得現金,進而投資,但是,這其中的心法又是什麼? 觀察波克夏股東會三十年,兩位作者彙整波克夏的投資脈絡及思維,並期許讀者從這些投資哲學中,抽離自身所陷入的投資僵局,打開製造財富的眼界。
在通膨亂世中配置你的現金、股票、房地產
新冠疫情後的下一場全民危機,通膨怪物來襲,你兢兢業業賺取的,是財富?還是負擔?被譽為「韓國最了解聯準會的財經專家」以象限的概念說明經濟的過去、現在及未來,進而掌握經濟脈動,構思出個人最清晰的投資規畫。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