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像氾濫的年代看攝影展《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

圖文/吳東龍 / 發表日期:2024-03-22
無疑地,我們身處在一個處處充滿影像的世界。

三月開始,忠泰美術館展出一檔《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Civilization: The Way We Live Now)展覽,這是2018年於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首展後, 2024年3月移展到台北展出,並與策劃單位之一的「攝影展覽基金會」(The Foundation for the Exhibition of Photography, FEP)三方合作,由現居瑞士的獨立策展人威廉.尤因(William A. Ewing)策劃這個大型攝影展。

在每天面對千變萬化這種影像的我們來說,攝影展會有什麼不同呢?我想,這個展覽讓我們感受到攝影不只像是一面映照當代文明的鏡子,而是透過這一幅又一幅懸掛在牆上且靜置的照片,更為我們精準地凝結了片刻、為未來的歷史——也就是當代,深刻記錄了生活中,重要的瞬間,且讓我們藉以思索,讓我們慢慢咀嚼。

策展人尤因說了一個小故事,當在某一站展覽時,年輕觀眾透過社群媒體熱烈地傳播這個展覽,原因是他們發現有一個展覽可以看到很多很多放到很大的圖片(國外展覽約四百幅),這對於習慣看小螢幕的年輕世代來說,這是一件難得又新鮮的事。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展覽也是一向聚焦「城市」與「未來」議題的〈忠泰美術館〉,首次推出的全攝影藝術展覽。該展總共分成八個主題,共約200件作品,猶如從策展人與攝影藝術家們的當代視角,為我們在文明社會當下,擷取出珍貴又深具價值意涵的不同作品。

其中有比喻大型的人類聚集地的主題「蜂巢」(HIVE),二十一世紀裡無論人或物,抽象或具象的呈現出快速「流動」(FLOW)現象;藝術家們透過他們鏡頭所記錄下當代人們,在有意識或沒意識地被環境所「說服」(PERSUASION);藉由具體的空間與活動定格,表現出無論是機構或制度下,充滿「控制」(CONTROL)卻鮮為人知的意識;而「破裂」(RUPTURE)主題則藉由一幕幕的真實影像,不加掩飾地表現出失序世界與自然環境中,看似文明難以解決的問題與盲點。最後在「未來?」(NEXT?)展區裡,端看藝術家視角如何詮釋、定義及對未來質疑。

5月18日起還會在衛星展區NOKE忠泰樂生活3F的「Uncanny」展出「逃離」與「孤獨相伴」另外兩個主題。

在策展人解說之下,我對於台灣藝術家羅晟文的《白熊計畫》系列〈布萊多普動物園,鹿特丹,荷蘭〉印象深刻。這是一張極具故事性的攝影作品,照片中表現了動物園裡因為保育或者教育功能而圈養了具有異國情調的北極熊,然而到此觀賞的遊客們卻像是感受一場娛樂性極高的休閒活動,呈現出一種曖昧又衝突的真實情境。
 

我們每天生活在手機上、手指下不停滑動的影像裡,若是當世界一秒凍結時,它會停格在哪個畫面呢?我想,或許那正是記錄了我們的文明,我們當下、當代的生活啟示錄。
 
【展覽資訊】
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 Civilization: The Way We Live Now
策展人:威廉‧尤因(William A. Ewing)
主展區|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展期|2024.03.16(六)- 2024.06.30(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週三學生日|每週三憑學生證可當日單次免費參觀
衛星展區|NOKE忠泰樂生活 3F Uncanny 
(臺北市中山區樂群三路200號3樓)
展期|2024.05.18(六)- 2024.06.30(日)
開放時間|週日至週四11:00-21:30、週五至週六11:00-22:00   https://jam.jutfoundation.org.tw/

【 延伸閱讀 】

東京再發現100+:吳東龍的設計東京品味入門指南【隨書附『東京散策TOKYO WALKS地圖』別冊】
電子書 NT$ 322
紙本書 NT$ 460
本期內容簡介
TOKYO
EAT & DRINK
SHOPS
CULTURE
STAY
WALKS

【東京設計旅行GUIDE】
好物×店家×品味×風格×美感
——100+最新東京設計MUST KNOW終極推薦——

※隨書附『東京散策TOKYO WALKS地圖』別冊※


◢◢◢ Tomic’s Design Tokyo
 
清澄白河|淺草|築地|銀座|新橋|竹芝|台場|京橋|丸の內|日本橋|小伝馬町|馬喰町|浜町|鶯谷|上野|秋葉原|紀尾井町|水道橋|大塚|赤坂|六本木|白金台|虎ノ門|淡路町|北青山|南青山|表参道|渋谷|新宿|代々木|代官山|恵比寿|目黒|中目黒|品川|下北沢|桜新町|横浜|千葉|埼玉

設計與生活息息相關,歷經6本《設計東京》系列暢銷書,日本設計美學觀察家吳東龍,暌違5年全新力作《東京再發見100+》,帶領讀者重返日本設計生活現場,看見解封前後(2018至2023年間),誘使我們總想一再造訪,親身感受其豐厚又多變魅力的城市——東京,有哪些一樣?哪些不一樣? 
 
本書從日常生活必須的「食衣住行娛樂」出發,嚴選100+從都心擴散的全新地點——特色店家、設計良品、文化設施、風格旅宿、必訪區域——從概念、目的到硬體設施,從東往西、從北到南,提供每個景點的看點與新鮮發現;此外,透過設計旅行、透視景點、深度專欄、散步路線等角度,為讀者規劃深具巧思與脈絡的東京設計體驗指南。


◢◢◢ ただいま!回到東京了!

當2022年再訪東京時,朋友問我,去那麼多次了還有地方沒去過嗎?

「欸!是東京耶~」這回答意味著東京永遠都有新發現,即便2019年底因COVID-19的疫情,連眾所期待的2020奧運都變了步調,城市發展節奏也都隨之放緩,不過,由於東京的城市計畫原本就不走短程規劃,因而許多大型商業設施仍陸續完成,也讓疫後探訪東京時,仍有倍感新鮮之處。

「ただいま!回到東京了!」我在心中對自己說。


◢◢◢東京,永遠都有新發現!

Ⓐ TOKYO FOOD& DRINK | 東京吃喝26+——
深呼吸、品嚐一杯看似簡單的咖啡,卻是味道精準且充滿層次感,鮮奶油與甜味讓人喝上一口就感到幸福難忘,一杯充滿了職人精神的講究,是回東京一定要做的事。(還有甜點喔~)
 
Ⓑ TOKYO SHOPS | 東京採買22+——
沉澱且能仔細品味好物的場域有哪些?家具、家飾、花藝、餐具、廚具、雜貨、服飾、手作、生活道具……來東京除了SHOP & BUY,逛街之餘更要體驗店家空間的魅力氛圍。
 
Ⓒ TOKYO CULTURE | 東京文化20+——
美術館、博物館、藝廊、文化設施……到東京怎能不好好感受藝術的創造性?從當代藝術到日本繪畫作品,還有那些隱匿巷弄間的可愛書店,都能增進與美好生活間的連結。
 
Ⓓ TOKYO STAY | 東京旅宿20+——
除了主題與風格,更從一間旅館的企劃、設計、家具、建材、營運等軟硬體,自成一格的運作與概念,尋找獨一無二、滿足五感的住宿體驗場所,來東京務必要睡好一點!
 
Ⓔ TOKYO COLUMN | 東京專欄7+——
深入觀察疫後東京的變化、商場風格、旅館趨勢、生活風格商店、日本不動產的創舉、扭蛋與設計、旅行與品味……以不同面向切入東京,提供作者觀點與個人意見。

Ⓕ TOKYO WALKS | 東京散策100+——
以東京10個區域規劃出10張地圖路線,超過200個精選地點,一日一路線,滿足步行東京的散策路線,敬請酌量使用,欣賞沿路風景享受美好之際並當心鐵腿。


「東京,充滿了讓我想從床上跳起來,收緊核心起身出發的魅力景點!」——吳東龍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