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UB 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屋簷下的交會:當社區關懷訪視員走進精神失序者的家
  • 點閱:1116
    4.0
    (共 1 人評分)
    226人已收藏
  • 作者: 任依島著
  • 出版社:游擊文化出版 前衛, 草根總經銷
  • 出版年:2019
  • 集叢名:Misfits:8
  • ISBN:9789869762717
  •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 書籍難度(SR):627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年級

內容簡介
精神失序
對一個人、一個家庭
會產生什麼影響?
 

說起精神病人,很多人的印象都停留在媒體報導的混亂與攻擊行為,認為他們是「不定時炸彈」;在街上看到行為比較特殊的人,不管那個人是自言自語、身體前後搖動,都管他為「有病」。
 
這個「有病」,通常指的就是精神疾病,但實際上那個人是不是,不得而知。
 
多數人對於精神失序者的認知,常常來自於刻板印象,而一個人一旦被賦予刻板印象,就失去了各自的名字、容貌與性格,只剩下一個標籤:精神病人。
 
但,精神病人真實的生活樣貌,究竟是如何?
身為精神失序者的家屬,又是什麼心情?
 
本書是資深社區關懷訪視員,與精神失序者及其家屬相遇的生命故事。
工作期間,他走進社區,凝視失序者的日常生活,聆聽家屬受苦的經驗。
作者將他訪視的所見所聞,透過二十個主題,呈現精神失序者在社區生活的「異」與「非異」,以及家屬面對的諸多難題。
 
其中有著精神失序者遭社會排除與歧視之苦;也有著家屬之間的衝突、矛盾、吶喊與無奈;但也有人性發出的微光,讓失序者在社區或職場,擁有一個可以呼吸空間的暖心故事。
 
對於如何靠近服務對象的生活世界,作者也從助人工作者的角度提出許多反思。尤其討論了如何以「互為主體性」、同而為「人」的姿態,貼近對方的世界。
 
全書分為三篇:第一篇為精神失序者的日常生活;第二篇描繪的是精神失序者家屬的陪病生活;第三篇寫社關員是誰,工作性質,以及對制度的省思與批判,也寫作者和精神失序者及家屬相遇的經驗。
 
透過這些故事,希望大眾對於精神失序者有更立體的認識,撕下標籤與刻版印象,看見他們身而為人的模樣,在病人這個身分之外,他們更是某人的阿嬤、媽媽、父親、姊姊、丈夫、孩子、鄰居與朋友。
※本書作者版稅將捐贈25%給台灣民間社區精神復健機構、25%給「家連家精神健康教育協會」
【什麼是社區關懷訪視員?】
台、澎、金、馬各縣市衛生局依「精神病社區關懷訪視計畫」直聘或委外醫院聘僱的第一線工作人員,須具備護理、職能治療、心理、社工等背景才能從事。社區關懷訪視員的任務除掌握社區精神病人病情穩定程度,並提供必要的醫療協助外,也幫忙多重困境的服務對象與家庭連結資源。踏入社區與入家服務是他們主要的工作模式。部分社區關懷訪視員須兼自殺通報個案關懷業務,從業人數若將精神病與自殺通報兩計畫分開估算,全台大約100位。
 
【一致推薦】按筆畫排列
余安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專長為文化心理學、本土心理學)
吳易澄(精神科醫師、英國杜倫大學人類系博士候選人)
邱 爸(甘草園聯誼會創辦人)
孫德利(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主任)
張子午(《報導者》記者)
張卉君(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陳宗仁、戴雅君(鹿野耕食宿發起人)
陳俐君(職能治療師)
彭榮邦(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程敏淑(《追尋角落的微光》作者)
萬育維(慈濟大學社工系兼任副教授、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前系主任)
廖福源(伊甸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主任)
潘正德(中原大學人文與教育學院前院長)
賴青松(穀東俱樂部發起人)
謝佳蓉(新北市慈芳關懷中心主任)
 
「本書最大的貢獻在於讓精神障朋友和家人更被社會了解和看見,了解他們所處的環境;看見他們內在世界的煎熬和悲傷。」——萬育維(慈濟大學社工系兼任副教授)
 
精神疾病的標籤把每個人的獨特性給抹去,但透過本書的描述,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立體生動起來,就像是我們生活中每天會出現的朋友、鄰居甚至家人。
當認識穿透了標籤的劃界,我們就有機會開始有新的認識與截然不同的看見。——孫德利(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主任)
 
作者經由工作,詳實記載了精障家庭的辛苦,以及他們面對社會排除、偏見、汙名和歧視的卑微,更進一步剖析了家人之間的矛盾、衝突和走投無路的悲哀。但是他也在不同故事中,穿插了一些微光,散發出些許的溫暖和希望。——萬育維(慈濟大學社工系兼任副教授、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前系主任)
 
作者以細膩的觀察與同理,呈現這些不會被外人看見的經驗,透過這本文集,可以看到在現場中,跳脫疾病標籤與專業框架,直視他者生命的重量,並從看似邊緣的位置中,反思現階段醫療化的侷限,並從親身的實踐中,推動微小而細緻的改變。——張子午(《報導者》記者)


作者簡介

任依島

就讀北投(Pataw,凱達格蘭語女祭師之意)復興高中時,從國文老師手中拾獲平埔族群謎樣身世的一塊碎片。大學甄試想讀文學院繼續追尋,卻被拒於門外,不明究理讀了商學院,但也莫名奇妙被二一,只好深思熟慮地航向心理學領域。曾經擔任身心障礙機構教保員、自殺通報關懷訪視員,現任社區關懷訪視員。對人類廣袤與深邃如海洋的心理好奇,也對藍色星球上的萬物感興趣。持續以傾聽、健行、爬山、旅行及書寫,練習跟人類及土地連結。

希望小島台灣能活出她美麗多姿的樣子。

 

  • 開展一段互為主體的疾病書寫/吳易澄
  • 感同身受病人及家屬的痛/邱爸
  • 推薦序/潘正德
  • 推薦序/萬育維
  • 作者序
  • 生命的意外之旅——拓印一段助人工作的足跡
  • 第一篇 精神失序者的日常
    • 流行音樂、廟宇供桌上的准考證、孩子的操場
    • 一家之主
    • 以少成音 以缺合奏
    • 家鎖與「開」「關」
    • 好手好腳
    • 失速男(人)生
  • 第二篇 家屬的陪病生活
    • 未完(成)的問號
    • 家的模樣
    • 欲走無路
    • 護送就醫x強制住院邊緣記事
    • 複數家庭
    • 抵家
    • 你的心情,我的天氣
  • 第三篇 社關員與他們,還有自己
    • 幻化為光
    • 詐騙集團
    • 33908
    • 可以當朋友嗎?
    • 邊界混生
    • 關懷之始
    • 迷惘天平
  • 附錄 台灣的社區精神資源
  • 編輯後記
紙本書 NT$ 350
單本電子書
NT$ 245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