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地味手帖 NO. 00, 流動生活:實現二地居住、自創工作的新可能
  • 點閱:219
    41人已收藏
  • 作者: 董淨瑋主編
  • 出版社:裏路文化出版 遠足文化發行
  • 出版年:2020
  • 集叢名:地味手帖:00
  • ISBN:9789869898003
  • 格式:PDF,JPG
  • 附註:封面英文題名: Flow life
  • 系列書: 地味手帖,本系列共18本

心中總有「好想改變一切」的不明騷動?
渴望找到自己的生活模式和價值?
這一本專為「創造新生活型態」而生的MOOK
將陪你鼓足勇氣、尋找新可能
 

◆地方發聲,第一本串聯全台各地生活型態的風格誌!
◆新創單位站出來,提供在地文化觀察手記!
 
|首期特輯──流動生活|
「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那樣的生活在哪裡?」
 
如果問內心這兩個問題,五秒內必須回答的話,你的回答是什麼。
「我想要自己決定工作時間和地點,不要每天趕著打卡上班!」
「我小時候住在鄉下地方,常常可以亂跑,我希望孩子也能住在那樣的地方。」
「我希望能住在夠大的空間,可以讓我種花種菜,但是經濟能力負擔得起。」
 
想要的生活,當然不像快問快答容易發生,卻仍有許多充滿想像的畫面。試刊號我們以「流動生活」為題,試圖在人口流動的歷史脈絡下,邀請社會觀察家對此現象提出二地生活型態的可行性,打破「定居就是不可動」的固著觀念。
 
同時也藉由訪談「書粥」高耀威、「採集人共作室」陳科廷、「有田有米」吳佳玲,及「月過山丘」賴祿珊&李婉蕙等長期在兩地移動、居住的生活案例,探究他們為何而流動,流動的同時又該如何兼顧理想與生計。
 
|特別企劃──Another Life另一種可能|
呼應特輯主題,拜訪了從原居住地、搬往異地的移住者案例,這次將傾聽「芭蕉圖書館」的凱力和阿勳,娓娓告白自身經驗的美好和荒瘠。並且,邀請東岸最強斜槓工作者──小海和其媽媽,分享工作與生活的多樣性,直入母女裏心的對談。
 
|專欄──Sight觀看的視線|
剛踏入一個地方時,觸目所及的場景、建築和人,以及只存在當下的時刻,看似尋常不過,但透過攝影師和生活家的抒情圖文,觀看視線成了細細傳達生活在地方的溫情。
 
|專欄──Inside of Place走進地方|
隨著深入各地,觀察事物漸擴及到生活趣味,邀請關注鐵皮屋建築、特色學校、自然生態、村鎮生活等作者撰寫專欄。同時,也藉由探討語言、地名和地質等專欄,了解地方文化的隱性存在。
 
|資訊──Local Minds地方心眼|
隨著各地增加的新創單位,逐步改變、影響生活所在地,人和地方的關係更趨緊密。因此每一期將邀請六個不同縣市的在地單位,分享他們觀察到的地方大小事。
 
生活風格家推薦
 
李取中|《The Big Issue》、《The Affairs 週刊編集》總編輯
王玉萍|o’rip生活旅人、寫寫字工作室創辦人
 
《地味手帖》的誕生,象徵著「一個更開闊生活的可能」不再只是浮在紙面上的浪漫情懷,而更多的是扎扎實實的生活體驗與體驗生活,讓周遭的一切真正進入到生命裡,再用自己的方式豐盛地活出來。——《The Big Issue》、《The Affairs 週刊編集》總編輯李取中
 
《地味手帖》試刊號寫下:「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那樣的生活在哪裡?」這真是非常好的提問,可以更清朗的走出下一步,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未來世代。——o’rip生活旅人、寫寫字工作室創辦人王玉萍


  • 賴在山裡的早夏lynn sheng × Evan lin(第2頁)
  • 醜美人的家鄉 林靜怡(第3頁)
  • 有狛犬的天后宮 邱家驊(第4頁)
  • 痛的存在是有意義的 邱承漢(第6頁)
  • Feature 特輯 流動生活 (第12頁)
  • 人口流動的過去、 現在及未來 南漂北漂,風水輪流轉 林季平(第14頁)
  • 人們與地方之間的關係,將不再只是居住關係 林承毅(第20頁)
  • 時代改變了我們 對時空概念的理解 陳玠廷(第25頁)
  • 只要在路上,前方就是想去的地方 小海(第30頁)
  • 如候鳥般,在二個家之間 林書帆 (第38頁)
  • 東漂農婦的280公里西征記 李佳芳 (第46頁)
  • 無論如何,家是永遠都要回來的 謝欣珈(第54頁)
  • 照亮生活的那道縫隙 李明峰(第62頁)
  • 在路上 山路×海路×陸路(第66頁)
  • 成為一個更佳版本的自己 陳泳翰(第70頁)
  • 斜槓,是一連串生活改變的起點 銀色快手(第74頁)
  • 相信我們擁有不必選擇的自由 邱厚安(第78頁)
  • 在大路上摸索著自己的方向 徐佑德(第82頁)
  • 移居,是帶著原本的 生活一起出發 小海(第86頁)
  • 為自己選擇,成為想要的模樣 林書帆(第94頁)
  • 海平線上的黑色小屋 盧昱瑞(第100頁)
  • 把小孩留下來,大人帶回來的學校 吳庭寬(第104頁)
  • 倒卵葉水筆仔 臺灣破傘菊 黃瀚嶢×陳柏璋(第111頁)
  • 大山下的小鎮日常 廖于瑋(第114頁)
  • 鑑別出身,只需三樣美食 鄭順聰(第120頁)
  • 高居地名榜首的厝屋寮 賴進貴(第124頁)
  • 基隆山,穿越時空的隔頂界山 蓋瑞 (第128頁)
  • 如果人人都是素人畫家 在南方澳的海味生活(第132頁)
  • 陂塘邊的寶箱 菱潭街興創基地(第134頁)
  • 客家大院翻修記 耕山農創(第136頁)
  • 農村就是一座遊樂場 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第138頁)
  • 九點後的看戲時光 三小市集(第140頁)
  • 從廟務開啟的尋根之旅 繫。本屋(第142頁)
紙本書 NT$ 299
單本電子書
NT$ 209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