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性、謊言、吹哨者(電影《她有話要說》原著,紐時記者揭發好萊塢性騷擾案,引爆全球#MeToo運動)
  • 點閱:3962
    603人已收藏
  • 譯自:She said:breaking the sexual harassment story that helped ignite a movement
  • 作者: 茱蒂.坎特(Jodi Kantor), 梅根.圖伊(Megan Twohey)作 , 游淑峰譯
  • 出版社:麥田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 出版年:2021
  • 集叢名:麥田叢書:105
  • ISBN:9789863448709
  • EISBN:9789863449089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1則語帶保留的twitter貼文,
2個窮追不捨的紐約時報記者,
3位女性主要組成的新聞調查精銳團隊,
在這個充滿性醜聞與潛規則的世界裡,讓無數遭噤聲的性犯罪受害者說出她們的故事,
帶來#MeToo 運動最誠實的反思衝擊與告白。

 

本書改編電影《她有話要說》

由凱莉.墨里根(Carey Mulligan)與柔依.卡珊(Zoe Kazan)飾演本書作者
聯手重現書中抽絲剝繭、時而驚險的調查報導過程
以「核實報導之筆」對抗「龐大複雜性侵害共犯結構之惡」

《自由之心》、《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奧斯卡獎團隊「B計畫娛樂」製作,全台上映


【本書特色】

 鼓舞美國與全世界的性受害者勇敢發聲引爆#MeToo運動的那則新聞!
 詳實記錄史上第一則揭露溫斯坦惡行的新聞,見證記者過招拆招的驚險過程
 書中大量首次曝光的第一手證據,中文版特別收錄作者新增《後記》
 呈現#MeToo運動的複雜性,來自新聞記者內心深處、最直白的反思
 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總統的人馬》(宛如揭露水門案的震撼)


  紐約時報記者歷時三年的追蹤調查全記錄,揭露對川普、美國著名製片人溫斯頓(Harvey Weinstein)、美國大法官卡瓦諾(Brett Michael Kavanaugh),以及隱瞞在各行各業許多角落中的性騷擾與指控。歷史會記得這一天:二○一七年十月五日,《紐約時報》刊登一篇由茱蒂•坎特(Jodi Kantor)與梅根•圖伊(Megan Twohey)撰寫的一篇文章,這是第一篇膽敢有證有據、公開揭露哈維•溫斯坦犯行的報導,這篇文章改變了世界。好萊塢從未如此沸沸揚揚。坎特與圖伊智勝哈維•溫斯坦、他的辯護律師與私人調查團隊,說服了幾位世界上最著名的女性,以及幾位不知名的女性勇敢公開說出來。經過嚴格考證、字字斟酌後寫出的報導,不僅幫助成千上萬的受害者鼓起勇氣說出她們的親身經歷,也引燃#MeToo運動在全球遍地開花。

  這本書記錄她們是如何做到的。
 

【吶喊眾聲推薦 】(按姓氏筆畫排列)

方念萱(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數位女力聯盟」成員)、方綺(「女性主義有事嗎」主編)、朱家安(沃草烙哲學主編)、沈秀華(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所副教授)、周芷萱(女性主義者)、周曉涵(藝人/演員)、林志潔(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柯貞年(電影導演 、范雲(立委、臺大社會系副教授)、張子午(《報導者》主編)、張婉昀(女人迷內容負責人)、陳昭如(作家)、陳昭如(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劉柏君(2019國際奧會女性與運動世界獎得主)、蔡宜文(專欄作家)、賴芳玉(律師)、羅珮嘉(台灣女性影像學會秘書長)


【台灣在地深度推薦 】

陳昭如(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長年以來,女人控訴性騷擾與性侵害的困境是墜入he said, she said雙方各說其話的迷霧,結果經常是在占據性別權力關係優勢的男性勝出,因為女人欠缺可信度。反性騷擾法的開創者Catharine A. MacKinnon曾說,#MeToo運動讓女人從「說謊的婊子」成為具有可信度的人。美國#MeToo運動之所以能夠展開,不只是因為名女人站出來控訴,也不只是因為性騷擾已在法律上被承認為性別歧視,更因為調查報導使得這些女人的指控「所言成真」。

  藉由兩位關鍵記者在本書的敘事,我們得以窺見女人建立可信度的艱難,深度調查報導又如何幫助建立女人的可信度。本書也呈現#MeToo運動扳倒有權男人的成功與挫敗:好萊塢製片巨人倒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被提名人在爭議中上任,已婚白人女教授Christine Blasey Ford挺身作證仍未能阻止保守派呵護養成的白人男性菁英就位掌握司法大權。這說明了法律的雙面性:既是受害者的武器,也是有權者的保護傘。請閱讀此書,讓我們一起思考媒體、法律與社會運動共行創造改變的可能。」
 

張婉昀 (《女人迷》內容負責人):   「黑猩猩在社會演化過程,合力消除了雄性對雌性施加性威迫的行為。母猩猩遭受雄性威脅時,會發出特殊吼聲,舉凡聽到叫喊的雌性,會放下一切趕到現場,合力擊退侵略者。然而人類社會,仍在『打破孤立』的第一步,齟齬前行。

  關於哈維溫斯坦的新聞報導鋪天蓋地,人們常讀到溫斯坦作為一個『惡魔』。愈把他視為單一惡魔,愈沒法對惡魔形成的場景體系,有具體認識:是什麼社會互動,讓倖存者被孤立分化、被法律噤聲,讓犯罪者能輕鬆煙滅證據,甚至鼓勵犯罪?這本書,鉅細靡遺記載了兩位紐約時報調查員、記者與編輯,與龐大犯罪體系交手互動的艱險過程。你也會驚詫發覺,犯罪體系與社會正義,如何在某些人的運作下,扭曲地交纏連線:反企業壟斷的著名正義大律師,在溫斯坦的推促中,現身阻礙調查;佯裝女性主義組織的私人情治單位,收費操縱網路輿論;曾是性侵倖存者的著名大律師,阻擋其他倖存者發聲,支持以私人和解淹滅證據,阻礙『禁止和解滅證』的立法進入議程。

  紐時調查員不斷與時間賽跑,在各種艱險鬥智中,緊盯最細微線索,冷靜觀察權力分佈,出手翻轉互動關係,重新擺放自己在議程中的位置,一次次掙脫被動設定,奪回主導,去回應與拆解情勢,使最終一切漸漸導向對調查有利的方向。讀完這本書,我們要帶走的不是犬儒精神,不是對平權信念本身的嘲諷。若是這樣,那麼我們對這些信念的支持,或仍停留在幼兒園式的幻想,對覺醒概念的自戀式崇拜。這本書送給我們的禮物很多,其一即是提供『扳倒巨人體系的現實認識』。是的,這一路會遇上失望的事,但有信念、毅力與努力,透過合力,改變仍能發生,我們要往這路上去行 。真的非常值得一看,翻開就停不下。」


【書中精彩重點】

對#MeToo運動最切身的觀察,剖析性騷擾何以被容忍,最尖銳的3大提問:

1、歷史發生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
為什麼哈維•溫斯坦的性侵行為得以在數十年內累積形成一個模式,可以數十年如一日,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哈維•溫斯坦難道真的只是個案?

2、「過了二十年,為什麼大家還不說出來?」
是哪些模式、法律、企業組織文化,以及社會中的慣習,讓你我成為助長性不當行為的最大幫兇?

3、#MeToo運動走得太遠,還是遠遠不夠?
溫斯坦事件後,女性受到性騷擾/性侵害經驗真的就受到重視與平反了嗎?無端指控與真實的距離有多遠?當舊的權力模式被打破,性不當行為被指認出來,與性相關的新共識與合理制度會出現嗎?


【外國媒體推薦】

 本書是新聞調查報導的當代經典。如果您還不願意因為報紙上對狼性電影大亨的最初指控而跌破眼鏡,請準備好讓它破吧。──《華盛頓郵報》
 本書在某些時候是驚悚片,而在另一些時刻則是對一個腐爛系統的控訴。但這最終是關於那些陷入痛苦之中的女性,她們拒絕再保持沉默了。──《大西洋週刊》
 時代的編年史,揭示了女性的無窮力量。──《新共和國》
 一個改變世界的故事……一部最殘酷的多人生命傳記電影。──《CNN》
 兩位作者將在史書中留名,世世代代。──《每日電訊報》
 令人難以置信的報導,這種報導需要時間、勤奮以及許多媒體無法負擔的資源支持。對於新聞工作者而言,這是一個觀摩專家的機會。對於非新聞工作者而言,這本書對調查報導的嚴謹處理是一種難得的展現。比起揭發水門案的《總統的人馬》有過之而無不及。──《NPR》
 兩位作者是上天之賜……她們的報導在#MeToo運動中舉足輕重,她們是刻寫歷史的人。──《俄勒岡人 》


改變21世紀的重要行動與串聯:#MeToo


作者介紹
 
茱蒂•坎特Jodi Kantor
 
《紐約時報》調查記者。歷年來對女性、兒童與工作場所的報導,已經改變了部分美國法律,並且點出文化中既存的問題。因揭發哈維•溫斯坦的故事贏得多項榮譽,包括新聞界的最高榮譽──普立茲公共服務獎。與家人住在布魯克林。

歡迎追蹤作者Twitter: @jodikantor
 
梅根•圖伊Megan Twohey
 
《紐約時報》的調查記者,曾在芝加哥報導多起性侵害與性騷擾案件。二○一七年與紐約時報記者團隊揭發哈維•溫斯坦數十年來被指控的性侵惡行,引發全球對性騷擾的究責行動。贏得多項榮譽,包括新聞界的最高榮譽──普立茲公共服務獎。與家人住在布魯克林。
歡迎追蹤作者Twitter: @mega2e
 
譯者介紹
 
游淑峰
 
花蓮人,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曾任地理雜誌採訪與編輯,目前為自由譯者。譯有《愈跑,心愈強大》、《生而自由,寫而自由》、《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大吉嶺》、《每一刻,都是最好的時光》、《一次讀懂心靈探索經典》、 《超馬跑者的崛起》、 《生來已逝的愛德華•高栗》 、《侘寂-追求不完美的日式生活美學》等書。認為能透過譯筆與讀者分享作家的生活與心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 第一章 第一通電話
  • 第二章 好萊塢的祕密
  • 第三章 如何讓受害者噤聲
  • 第四章 「正面形象管理」
  • 第五章 企業的共謀
  • 第六章 「還有誰公開說出來?」
  • 第七章 「即將掀起一場運動」
  • 第八章 海邊的兩難
  • 第九章 「我無法保證我會前往華府」
  • 終曲 聚會
  • 後記
  • 誌謝
  • 註釋
紙本書 NT$ 480
單本電子書
NT$ 336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