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3-23
本期內容簡介
Rem Koolhaas1978年撰寫出版《譫狂紐約》(Delirious New York),被視為城市規劃的宣言式著作,Rem提出「壅塞文化」(culture of congestion)的觀念,說明建築的任務在生活中創造人與人活動的機緣與對話的機會,藉著這些碰撞帶來行為、習慣與觀點的折衝、學習與改變。建築不只是柯比意指稱的「生活的機器」,而是構成主義者理念中的「社會凝聚氣(Social Condenser)」,是一部觸發和強化人類交往合意模式的機器。
所以Rem著重各文化、時代、科技的整合與折衝協調, 當然也可視為拼貼呈現,因此美不美是外貿協會者膚淺的認知,但卻從來不是Rem設計的重點。
筆者撰(老)頑童 Rem Koolhaas 的迴路串聯術一文,略探其30年磨一劍的可能組串。
MOA台北總監林家如建築師上期撰《北藝DNA和DNY的對話》一文,寄來圖片時同時寄來修改文字稿件檔案,編輯不察,未予更正文字部分。出刊後林建築師來函指正謬誤,特致上歉意,並在本期刊出修改後稿件。
廖偉立建築師《草圖——看見建築的一種方式 XIV》本期以草圖及簡文方式呈現台北市城鄉會館的思考脈絡。
魚夫本期撰《百年宜蘭市場南北館》一文歷述宜蘭市場曾有的文字紀錄與建築新建、整建、改建興替。宜蘭市場百年來傳統意味猶存但在時代更迭下,似乎也應像台灣各地市場進行的改造賦予新生。
專技建築師考試20年間設計、敷地計40題,文圖出現廟宇、傳建合計11題,佔比超過1/4,比例頗高(110敷地題目東側有大廟,但文字未提及),高考20年間設計20題,出現廟宇、傳建者2題,佔比1/10,可見命題者對專技建築師在社會文化脈絡紋理的重視。因此特撰《脈絡式思考——當面對有脈絡的廟宇、傳建之設計、敷地考試》一文,本期刊出下期。
- 反思建築 (老)頑童Rem Koolhaas的迴路串聯術(第4頁)
- 反思建築 北藝DNA和DNY的對話(第10頁)
- 品建築 草圖⸺看見建築的一種方式XIV(第16頁)
- 魚夫繪葉 百年宜蘭市場南北館(第20頁)
- 設敷解題 脈絡式思考⸺如何面對有脈絡的廟宇、傳建之設計、敷地考試(下篇)(第24頁)
- 案例解析 舊金山老人住宅Ⅲ(第44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