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台灣史101問
  • 點閱:606
    201人已收藏
  • 作者: 李筱峰著
  • 出版社: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4
  • 集叢名:本土新書:119
  • ISBN:9789862940471
  • EISBN:9789862943823 EPUB
  • 格式:PDF,JPG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03

對於這101個台灣史問題,您有不同的看法及解釋嗎?
 
台灣歷史可以提出一千個問題、一萬個問題。但是歷史課題的選擇,並非漫無意識地亂提亂問。即使「子入太廟,每事問」,也都該問得有其意義。
  史家經常強調「歷史是現在和過去的不斷對話」,要能與當前的時空產生對話的問題,才有意義。歷史學者不該只是一個講故事的人,也不該只是一個跟在事情背後做解釋的人,他更應該是一個在當前時空裡,能夠提供過去經驗給今人參考的人。
  基於此,歷史學者李筱峰,針對台灣過去的歷史,提出101個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他的說明與解釋,並留給讀者自己反思的空間。

  也許,對於這101個問題,你會有不同的看法;也或許,對於台灣歷史,你有不同的問題,當你產生這樣的思考時,本書就達到了拋磚引玉的效果。
 

【作者簡介】
 
李筱峰
 
一九五二年出生於台南縣麻豆鎮。當代台灣史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學者之一,以近現代史及二二八

為其研究重點。
 
經歷:
《八十年代》、《亞洲人》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
教授。
現任: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專任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
著作:
史論——
《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灣革命僧——林秋梧》、《台灣民主運動40年》、《解讀二
二八》、《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唐山看台灣——228事
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台灣近現代史論集》、《台灣人應該認識的蔣介石》、《60分
鐘快讀台灣史》、《台灣史100件大事》、《台灣.我的選擇》、《與馬英九論台灣史》、《台
灣歷史閱覽》、《進出歷史》、《台灣史》(與林呈蓉合著)、《台灣近代名人誌》一~五(與張炎
憲等合著)、《二二八回憶集》(與張炎憲合編)、《快讀台灣歷史人物》(與莊天賜等合著)
政論集——
《恐龍的傳人》、《叛徒的告白》、《政治小檔案》、《我們不做空心人》、《眉批台灣》、《台灣要衝決網羅》、《吾輩是狗》、《統獨十四辯》、《聖誕老公公不見了》、《台灣怎麼論?》、《李筱峰專欄》、《李筱峰專欄續集》、《我的覺醒》、《黨國復辟前後》、《一個新台灣人的死與生》(與張杏梅合編)、《烏鴉不快樂》
其他——
《我生印記》
電視節目主持:
曾與戴寶村共同主持華視教學節目「台灣史望春風」
 
  • 自序 立足當下,與台灣歷史對話(第2頁)
  • 1. 台灣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台灣過去有哪些舊稱?(第12頁)
  • 2. 台灣自古即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嗎?(第19頁)
  • 3. 台灣史是不是中國的鄉土史?(第28頁)
  • 4. 以下兩種敘述:「台灣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中國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何者才對?(第30頁)
  • 5.「南島民族」與台灣人及台灣史有何關係?(第33頁)
  • 6. 什麼叫做「平埔族」?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還可以看到平埔族的痕跡嗎?(第40頁)
  • 7. 台灣已知的第一個本土政權是什麼?起於何時?(第47頁)
  • 8. 歷史上台灣曾經幾次遭受中國的侵略與威脅?(第50頁)
  • 9. 歷代外來政權對台灣的南島民族原住民(含平埔族及高山族),有哪些重要的征伐與屠殺事件?(第53頁)
  • 10. 在台灣歷史上,台灣的原住民有沒有文字?(第61頁)
  • 11. 台灣島上插過幾面國旗(或代表統治者的旗幟)?(第66頁)
  • 12. 台灣的地名與台灣歷史有何關係?我們可以從地名看到台灣歷史嗎?(第69頁)
  • 13. 台灣的歌謠與台灣歷史有無關係?台灣流行過的歌謠,有無史料意義?(第75頁)
  • 14. 原本住著許多南島民族的台灣,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面對外在力量的挑戰?這些外在的力量,包括哪些?來自何方?(第84頁)
  • 15. 常聽有些史學者說「台灣近代歷史充滿著海洋文化」,其然乎?何以見得?(第89頁)
  • 16. 台灣位處太平洋西岸,為什麼會和遠在歐洲大陸邊緣的荷蘭、西班牙發生關係?(第93頁)
  • 17. 澎湖在近代歷史上有何重要地位?為何是軍事與貿易競爭上的重要據點?(第96頁)
  • 18. 台灣史上第一批引進的「外籍勞工」始於何時?是在什麼時代背景下產生?(第98頁)
  • 19. 所謂「台灣是聯合東印度公司的一頭好乳牛」是什麼意思?(第101頁)
  • 20. 鄭成功真的要「反清復明」嗎?(第104頁)
  • 21. 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放棄閩南的據點,在台灣建立東寧政權,這算不算是一次台灣獨立建國?(第107頁)
  • 22. 鄭氏東寧政權是憑著什麼實力在台灣發展?(第109頁)
  • 23. 台南孔廟入門上面為何懸掛「全台首學」匾額?此處真的是全台「首學」嗎?(第111頁)
  • 24. 鄭氏政權從閩南撤退來台,宣示「反清復明」,並曾發動反攻大陸軍事行動;二六六年後﹐蔣介石政權也撤退來台,揭櫫「反攻復國」,此兩政權有何異同?(第114頁)
  • 25. 滿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算不算是清帝國的殖民地?(第117頁)
  • 26. 清代台灣有哪些俗語反映閩粵來台移民的歷史,以及台灣漢人社會的兩性結構和底層社會的生活?(第120頁)
  • 27. 清代台灣有哪些俗語反映台灣官場政治的腐敗,以及「移墾社會」的動盪不安?(第127頁)
  • 28. 清領時期來自中國的閩粵移民,如何在台灣取得土地?(第133頁)
  • 29. 清代台灣原住民族遭遇怎樣的生活壓力?(第136頁)
  • 30. 台灣原本南島民族的社會,是如何變遷而解組的?(第140頁)
  • 31. 客家族群是來自中國中原地方嗎?客家移民後裔為何多分布於丘陵地區?(第144頁)
  • 32. 台灣民間信仰是怎樣形成的?有何特色?對台灣有何影響?(第147頁)
  • 33. 學界對於清代台灣社會變遷的看法,有所謂「內地化」與「土著化」之說,何者較有道理?(第153頁)
  • 34. 滿清政權對台的統轄範圍遍及台灣全島嗎?(第159頁)
  • 35. 台灣何時開始正式築城?時間算早還是晚?為何?日本人來後,如何處理台灣的城牆?為何?(第161頁)
  • 36. 港口在台灣史上有何意義?近代台灣開港通商的背景與影響如何?(第164頁)
  • 37. 清末的台灣具有何等條件引起列強競相爭取?有哪些外力入侵?產生何等影響?(第170頁)
  • 38. 台灣推動近代洋務建設比清國大陸內地起步慢了一、二十年,然而成果卻是後來居上,為何能如此?(第173頁)
  • 39. 台灣的政治中心,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由南往北移?台北成為政治中心有何意義?(第176頁)
  • 40. 台灣沒有老虎,為何一八九五年「台灣民主國」的國旗是黃虎旗?「台灣民主國」是不是一次台灣獨立運動?(第179頁)
  • 41. 一八九五年日軍自澳底登陸,十天之後就進佔台北城,但為何花了將近三個月才打到彰化?(第183頁)
  • 42. 日本領台之初,曾給台灣人兩年時間考慮國籍選擇,然而兩年之內,真正選擇中國(清帝國)的人數比例,只有 0.23% 為何比例如此低?他們都喜歡接受日本統治嗎?(第186頁)
  • 43. 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採取何種施政策略或方針?有無階段性的不同?(第188頁)
  • 44. 日本領台的最初二十年當中,台灣有許多武裝抗日行動,這些行動的動機、性質,有何異同?(第191頁)
  • 45. 「霧社事件」的主角莫那魯道,與「噍吧哖事件」的主角余清芳,同樣都是採取武裝抗日,但其特質有無不同?(第195頁)
  • 46. 一九二○年代,台灣出現許多社會運動團體,分合不一,有聯合,有競爭,他們各有何不同的訴求與目標?(第197頁)
  • 47. 一九二○年代台灣文化協會等社運團體如何反對迷信?成效如何?(第205頁)
  • 48. 日治時代被日本統治當局指為亟需改革的台灣人三大陋習是什麼?(第209頁)
  • 49. 在日治時代即提出「台灣民族論」、主張建立「台灣共和國」的台灣共產黨,為何到了戰後卻不再主張台灣獨立,而紛紛倒向大中國?(第212頁)
  • 50. 在日治時代夢想著「祖國我欲乘風歸」,還引發了「祖國事件」的民族運動領袖林獻堂,為何在「祖國」來臨之後,遠走異國,客死海外?(第215頁)
  • 51. 日治時代的抗日社會運動領袖蔣渭水,以四十歲的英年病逝(一九三一年),如果他不這麼早逝,戰後可能會有怎樣的遭遇?(第221頁)
  • 52. 日治時代日本當局有限制或干預台灣人的宗教信仰及民俗年節嗎?(第225頁)
  • 53. 日本在台實施的「皇民化運動」對台灣人有無影響?(第229頁)
  • 54. 台灣人因為日本發動所謂「大東亞聖戰」,付出多少犧牲?(第237頁)
  • 55. 日本治台半世紀,台灣產生何等蛻變?(第242頁)
  • 56. 有人認為,戰後的台灣,並沒有擺脫殖民地的處境,這種解釋合理嗎?(第247頁)
  • 57. 從台灣的主體立場來看,國民黨統治時代的教育,與日治時代的教育,在本質上有何異同?(第251頁)
  • 58. 台灣人為何在熱烈慶祝「光復」的一年四個月後爆發二二八事件?(第254頁)
  • 59. 二二八事件的本質是什麼?是官逼民反嗎?族群衝突嗎?台獨運動嗎?或是什麼?(第259頁)
  • 60. 有人形容二二八事件是一場屠殺(Massacre)事件,用「屠殺」來形容合理嗎?(第264頁)
  • 61. 二二八事件死亡多少人?在事件中有哪些著名的台灣社會菁英遇難?為何台灣各地的社會菁英人士幾乎於同一時段之內被捕殺?(第277頁)
  • 62. 蔣介石在二二八事件中有無責任問題?(第284頁)
  • 63. 二二八事件對往後的台灣產生何等影響?(第287頁)
  • 64. 一九四九年在台灣歷史上有何意義?(第291頁)
  • 65. 一九四九年中,國民黨政府在台灣開始進行「土地改革」。為何國民黨政府在大陸上進行土地改革無法成功,來台灣卻能順利推動?(第299頁)
  • 66. 台灣與韓國在戰前同樣都是日本的殖民地,為何戰後韓國可以獨立,而台灣卻沒有?(第302頁)
  • 67. 二戰時中國對日宣戰,曾宣布廢止一八九五年《馬關條約》,台灣是否因此自動復歸中國?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台灣人熱烈慶祝「光復」,為何五年半之後,卻出現「台灣地位未定」論?戰後台灣的主權歸屬該如何看待?(第307頁)
  • 68. 孫文與台灣關係如何?(第313頁)
  • 69.《中華民國憲法》與台灣史有何關係?(第316頁)
  • 70. 中華民國與台灣史有何關係?(第320頁)
  • 71. 蔣介石撤退來台時運來的黃金,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有無幫忙?有人說,因為有蔣介石來台統治,台灣才有建設與繁榮,這種說法符合史實嗎?(第323頁)
  • 72. 美國於何時提供台灣怎樣的援助?美援對台灣產生何等影響?對台灣經濟有無幫忙?為何一九五○年代的台灣小孩有人穿過用麵粉袋縫製的褲子?(第328頁)
  • 73. 台北市有一條「羅斯福路」,過去通往基隆的公路叫做「麥克阿瑟公路」。為何台北會出現以外國人命名的道路?有何歷史背景?(第332頁)
  • 74. 台灣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曾經出現「客廳兼工場」的景象,那是什麼意思?一九五○年代和一九六○年代,台灣經濟發展的重心有何異同?(第334頁)
  • 75. 戰後的台灣出現過哪些政治性俗語,反映出怎樣的政治現況?(第337頁)
  • 76. 為何一九五○年代和一九六○年代的台灣,被稱為「白色恐怖」時代,而不是稱「藍色恐怖」?(第345頁)
  • 77. 在一九五○、六○年代的「白色恐怖」時代裡,有多少人犧牲受難?那些政治案件大致可區分哪些類型?(第349頁)
  • 78. 來台之後的中國國民黨的黨產來源為何?(第360頁)
  • 79. 何謂「黑金政治」?台灣社會有人以「黑金政治」來形容中國國民黨的政治,如此形容合理嗎?(第365頁)
  • 80. 來台之後的中國國民黨黨員,可以分析出哪幾種成分?(第370頁)
  • 81. 蔣經國主政時期的施政,與乃父蔣介石有何不同?(第373頁)
  • 82. 兩蔣統治時期出現過哪些政治標語?有何意義?(第376頁)
  • 83. 退處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或說「蔣政權」),為何在進入一九七○年代之後,開始面臨國際外交的困境?(第380頁)
  • 84. 聯合國二七五八決議案是決定中國代表權,還是決定台灣的主權?我們常說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這樣的敘述正確嗎?(第388頁)
  • 85. 兩蔣威權統治下,台灣出現哪幾階段(或哪幾波)的民主運動?(第391頁)
  • 86. 後蔣時代台灣如何進一步民主化?與李登輝有無關係?(第399頁)
  • 87. 蔣經國主政時期,對於台海雙邊關係採取何等政策?何謂「三不政策」?(第404頁)
  • 88. 李登輝主政時期台海雙邊的關係有何變化?(第406頁)
  • 89. 進入一九八○、九○年代之後,台灣的產業如何升級?又如何成為資訊大國?一九九○年代,台灣為何可以成為全世界第七大投資國?(第414頁)
  • 90. 為什麼一九九○年代之後,中國的深圳、東莞、上海……到處都可以看到台商所設的工廠?台商對中國的經濟有無助益?對兩岸之間的政治關係有無影響?(第418頁)
  • 91. 台灣獨立運動的歷史有無階段性的演變?(第426頁)
  • 92.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都曾經贊成台灣獨立,有無史實根據?(第433頁)
  • 93. 第一位為台灣獨立運動犧牲的人物是誰?他稱得上「烈士」嗎?曾經為台灣獨立而自焚死諫的人有誰?自焚死諫有效嗎?(第436頁)
  • 94. 台灣的政治場域何時開始出現「藍」、「綠」之分?「藍」、「綠」政黨有何異同?(第441頁)
  • 95. 民主化之後的台灣,真正出現「政黨政治」嗎?台灣的選舉和民主國家政黨之間的競選,意義有何異同?(第444頁)
  • 96. 戰後來台的中國國民黨統治陣營當中,是否曾有在台灣獨立建國的想法?(第448頁)
  • 97. 退守台灣的國民黨政權,為何從一九五○年代的「反共抗俄」政策,到了二○○○年代可以轉變成所謂「聯共制台」?(第450頁)
  • 98. 歷代的外來統治者對台灣的本地語言所採取的政策與態度有何異同?(第452頁)
  • 99. 歷代外來政權如何利用台灣內部的族群矛盾進行分化與打擊?(第457頁)
  • 100. 台灣近世以來有無自己的主體地位?「賣台史」可以說得通嗎?(第463頁)
  • 101. 台灣作為一個島國,其人民是否必然充滿狹隘的「島國心態」?台灣的民性、社會,有無該檢討之處?(第466頁)
紙本書 NT$ 480
單本電子書
NT$ 336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03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