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個體在生理結構上都有性別基因(sex gene),在社會性別gender)上,我們更是每時每刻均在展現性別角色與社會文化之關聯性。西方有關性別、文化與個人之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已然開啟 3、40 年之久;在臺灣,起步甚晚,我們希望透過大學課程及教科書的撰寫,能讓性別、健康與多元文化間的關係被清楚看見、研究及釐清。本書即代表了我們的初步努力。
本書共分為十一章,在編排上,作者先以前面兩章介紹本書的三個重要主題:性別、健康與多元文化,而後以三、四、五、六章共四個章節的篇幅,討論在健康議題上,生物性別與社會性別所扮演之角色,並特別關注婦女健康權的國際歷史發展與臺灣的國際接軌現狀;在疾病類型上,冠狀動脈心臟病、骨骼疏鬆症、肺癌、憂鬱症及性傳染疾病等的性別統計及差異表現,也是作者論述的重要取徑。第七章開始,本書關注的焦點置於臺灣不同的族群─尤其是弱勢族群的處境,並深入分析其處境與社會排擠、文化污名之關係,這些族群包括原住民、外籍勞工、酷兒、同志、新住民等,而其處境則橫跨了民族權利、人權、社會政策與態度、教育環境、階級、語言及婚姻適應等。
在最後一章,我們以多元文化與社會參與做為結尾,不僅說明了作者群的學術立場,也代表了作者對本書的主要讀者─大學生的期許。希望本書的讀者不僅能了解性別、健康與多元文化間的關係,學習與來自不同性別與文化的人能彼此接納與合作外,也能進而實踐公共事務的參與;畢竟公民社會參與是國家民主實踐的重要關鍵,透過大家的努力,關注並改善弱勢族群在人權、健康、醫療改革、教育上所受到的偏頗待遇,學習尊重不同的人的文化實踐,讓我們成為名符其實具有多元文化素養與行動力的臺灣公民。
- 第一章 性別、健康與多元文化(第1頁)
- 第一節 性別與健康的關係(第3頁)
- 第二節 性別角色與文化(第4頁)
- 第三節 性別角色理論(第7頁)
- 第四節 異質、開放、多元:社會的健康走向(第10頁)
- 第二章 多元文化主義(第25頁)
- 第一節 多元文化主義的基本主張(第27頁)
- 第二節 多元文化現象之形成與變動(第35頁)
- 第三節 多元文化與全球化(第41頁)
- 第三章 生物性別、社會性別與健康(第53頁)
- 第一節 性別主流化發展(第55頁)
- 第二節 健康議題的性別意涵(第62頁)
- 第三節 世界衛生組織的性別政策(第70頁)
- 第四節 《CEDAW》公約(第73頁)
- 第四章 解構健康議題的性別差異(第85頁)
- 第一節 健康議題的性別影響評估(Gender Impact Analysis in Health)(第87頁)
- 第二節 婦女健康指標(第91頁)
- 第三節 性別統計(第98頁)
- 第四節 健康政策/服務方案的性別分析(第107頁)
- 第五節 性別影響評估案例(第111頁)
- 第五章 性別醫學之議題初探(一)(第127頁)
- 第一節 冠狀動脈心臟病(第129頁)
- 第二節 骨質疏鬆症(第136頁)
- 第三節 肺癌(第144頁)
- 第六章 性別醫學之議題初探(二)(第155頁)
- 第一節 憂鬱症(第157頁)
- 第二節 更年期(第161頁)
- 第三節 性傳染病(第169頁)
- 第七章 臺灣多元族群處境(第183頁)
- 第一節 臺灣原住民族(第185頁)
- 第二節 外籍勞工(第192頁)
- 第八章 社會污名與心理健康(第205頁)
- 第一節 從刻板印象到污名(第207頁)
- 第二節 社會偏見與多元觀點(第214頁)
- 第三節 社會污名與心理健康(第219頁)
- 第九章 性別教育與弱勢族群處境(第231頁)
- 第一節 臺灣性別教育的歷史脈絡與現況(第234頁)
- 第二節 北美LGBTQ 運動與發展(第242頁)
- 第三節 臺灣教師的性別知能現況與培力(第246頁)
- 第十章 新住民的婚姻輔導與諮商(第255頁)
- 第一節 臺灣新住民的家庭與婚姻現況(第257頁)
- 第二節 社會對新住民家庭的觀點(第259頁)
- 第三節 理解新住民家庭的丈夫(第260頁)
- 第四節 理解新住民家庭中的妻(第262頁)
- 第五節 新住民的婚姻輔導與諮商(第266頁)
- 第十一章 多元文化公民社會參與(第281頁)
- 第一節 公民社會參與的基本主張(第284頁)
- 第二節 多元文化公民社會參與之形成與變動(第292頁)
- 第三節 臺灣多元文化社會之公民行動實踐(第2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