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就發生我們的有生之年。
這件事,就發生我們的有生之年,民主得來不易,自由如此脆弱。
這本書讀來,總揮不去一種既視感:獨裁、北韓、抗爭、戒嚴、轉型正義??民主的韓國這一路走來,有著許多和台灣重疊的過往,518光州事件,其執政者的血腥鎮壓,就猶如台灣的228。同為亞洲民主國家,彷彿走在同一光譜上接受試練,一是半島,一是小島,同有內憂及外患,都生活在民主自由稍縱即逝的不安中。
然而,光州事件中,光州人民的表現,無不給我們希望。而身處今天的台灣,我們更不容輕看人民的力量,也就是你我的力量。
重新思考,不只是針對工作職場,也包括對自己的生活。
在既定的框架下活著,其實是最輕鬆的。一如我們原本以為,出門看電影、吃飯、和朋友見面聊天,沒什麼大不了。未想不過一隻病毒,所有的理所當然,頓時成為空談,而且虛擬。當現實被打亂、世界陷入一片亂之際,作者提出在這非常時期,正是我們重新思考的契機。放開緊握著捆綁自己的舊枷鎖,以開放的心態,再想一下現在自己所處的位置,新的契機以及全新的生活,或許就在你的不經意之處。
〈永不泛黃的記憶〉、〈出門以前,旅遊就已經完成〉??當你看著這本書的目錄,便可明白,汪正翔在這本書裡傳達的,不是攝影技巧該如何精進、怎麼構圖才是完美。他想傳達的,是從攝影這樣的敘事方式中,生活、藝術、社會的角色定義有了什麼樣的轉變。而這其中,有文學、哲學、如常的生活軌跡,這是汪正翔,一名和我們一樣是大眾的其中一員,不一樣的是他參透諸多領域,並交揉在他的攝影作品、文字作品中。
心態,決定了你是否會在職場上成為大反派
先不論所謂成功的定義到底是什麼,處於職場的第一線,人們最常遇到的,無非是堅持己見的主管,或者更切身的是,即便你不是主管,你卻發現,自己和同事無法溝通,很難共事。
其實,上述兩種情況的原因如出一轍,和心態有關。一味地自認為自己是對的、是最優秀的、高人一等,看不上他人的想法,你也會發現,同事漸漸疏離你。而當你意識到這種情況時,或許,你可以靜下心來,反省問題是否出在自己身上,而這便是轉念的開始,也就是心態改變的開始。當一切有了開端之後,也才能感受到,職場環境正因你的改變,而有所不同。
最強工作術,來自整理女王vs. 組織心理學家的建議。
如何整理工作空間,為工作怦然心動?對多數人而言,都以為只要整理好辦公桌就好。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近藤麻理惠著重在「捫心自問」。面對凌亂的桌面,心裡自問:「我心動了嗎?」選擇跟內在自我連上線的事物,你的思維模式也會不自覺地改變。再加上組織心理學家史考特‧索南辛所傳授的工作技能。相信不久之後,你的email不再有漏信的情形,行事曆上,更是滿滿超想開的會議、想見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