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搶挖比特幣?一次搞懂Web 3.0加密貨幣的數位資產價值

文:盧希鵬 / 發表日期:2022-10-29
 
Web 3.0 是以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的價值交換」為核心,大數據、虛擬實境、人工智慧也都是重要的構成技術。目前去中心化價值交換應用最成熟的在加密貨幣,如比特幣的交易上。

我們提到過,電子錢包極有可能成為未來人們進入元宇宙的主要入口。接下來,我們就提「錢」來說吧。
 

 
錢的本質是一種價值衡量標準
 
有一個關於「錢」的故事。從前有一個村莊,住著三個人,他們的專長分別是理髮、廚藝與按摩。不過他們三人都只顧自己,不想做白工,從來不曾心甘情願地替彼此服務。

有一天,一位神仙發明 一個叫做「錢」的東西。他變出300 塊錢,先各借100 元給三人,告訴這三人,可以用錢來「買賣」彼此的服務,不過明天就要將錢還給神仙。

果然,理髮師與按摩師先各用100 元向廚師買了一頓飯,吃飽後,理髮師與按摩師想到明天要還錢給神仙,就主動爭取幫廚師理髮和按摩,把100 元賺回來。第二天一到,三個人如約將手中的100 元還給仙人,仙人把錢拿走後,錢又從世界中消失 。

「錢」本來就是不存在的東西,貨幣是交換服務或商品的價值衡量標準。譬如一隻牛可換10 隻羊,10 隻羊一次吃不完,就把一隻牛換成一萬元貨幣,需要時再用一千元貨幣買下一隻羊。

這種價值衡量標準是有地域性的,像是在台灣用台幣、大陸用人民幣、美國用美金、英國用英鎊等。套句網路術語,出國旅行要兌換當地貨幣,就是一種各國價值標準協定的轉換。

在真實世界中,那位變出錢的神仙就是中央銀行。

神仙只變出了300 元,就只有300 元會在這個村莊流通。如果神仙變出了3,000 萬元呢?除了增加村莊內的經濟活動與物價水準之外,可能就有人想到辦旅行社或建立外銷工廠,於是經濟活動增加、經濟成長,村莊裡的人可能都會更富有。

如果在這村莊中,神仙印製3 億元的鈔票呢? 當村莊中的鈔票數量(貨幣供給),大過人們生活上的貨幣需求,多餘的錢就會拿出來投資資產,像是買房地產或股票,當房地產與股票價格暴增,就有可能導致物價上漲與通貨膨脹,對於手中沒有資產只有現金的人,就會相對變得比較窮。
例如非洲辛巴威政府發行過一張1,000 億面額的鈔票,他們的國民人人都是億萬富翁,但是可能連飯都吃不飽。
 

 
貨幣經濟價值在於市場流通性
 
那如果在Web 3.0 的世界中,那位變出錢的神仙,不是央行,而是各種加密貨幣鑄造的演算法,又會有什麼結果呢?

在去中心化的Web 3.0 世界裡,大家都可以發行加密貨幣與數位資產,但是和辛巴威政府胡亂印鈔票不同的是,數位資產的價值符合經濟學中所說的稀缺性與流通性。

舉例來說,比特幣就是一種無中生有的加密貨幣。它的稀缺性來自於,在演算法的控制下只有2,100 萬枚,所以許多人搶著在比特幣區塊鏈上挖礦,挖礦就是礦工(電腦)不斷用試誤法解一道花時間的數學題目,每一次的試誤就像在礦坑中挖起一籃沙子,看看是否有金礦?運氣好的或動作快的礦工,一但在試誤中解了題,就取得了記帳的權力,並獲得比特幣作為獎勵。

「挖礦」的方式也不只是解數學題目,還有其他形式。

譬如,遊戲公司提供邊玩邊賺的挖礦形式,遊戲過關了,就可以獲得治理代幣作為獎勵。也有公司STEPN 推出邊動邊賺(move to earn)的挖礦形式,玩家可以用加密貨幣購買一雙NFT 虛擬運動鞋後,開始在戶外跑步來賺錢。此外,借貸平台Compound 每天分配代幣給價值貢獻者,如果借貸金額愈高,獲得的代幣也愈多,未來可依照代幣數量比例來分潤。

一旦這些加密貨幣在市場上具流通性,可以在像是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與數位資產NFT 交易所OpenSea 中進行交易,就有了經濟價值。

這種人人自己「印鈔票」的概念,其實已經在發生。臉書宣布要創造自己的加密貨幣Libra 時,就受到全世界矚目。道理很簡單,一旦把美金轉換成 Libra( 與美元維持 1:1 的穩定幣形式的儲值點數)之後,臉書內所有境內與跨境交易都可以用Libra 支付,而這些交易可能包含跨境電商、跨境投資、跨境B2B 採購⋯⋯如果有一天,可以使用Libra在實體商店支付,那以後環遊世界只要帶Libra 幣就好。

臉書在全世界有30 億個帳戶,如果這些帳戶未來都可以用Libra 儲值並投資,將會是世界上最大的銀行。

試想一下,假設蘋果在手機上發行蘋果幣(與美元維持1:1 的穩定幣),全球10 億果粉無論去大陸、到美國,到全世界各地的星巴克與餐廳都能以蘋果幣交易,那麼,蘋果幣是不是可能會成為橫跨全球的標準價值衡量標準?因為我的新台幣一旦換成蘋果幣就能行遍天下,幾本上就不會再換回新台幣了。


  ►►本文摘自:《結構洞:面對超連結複雜世界的簡單規則


結構洞:面對超連結複雜世界的簡單規則
電子書 NT$ 315
紙本書 NT$ 450
本期內容簡介
入選史丹佛大學「全球前 2% 頂尖科學家」的EMBA名師
結合社會學、經濟學、資訊科學、生物學、未來學
從亂而無序中,還原出7個面對超連結世界的簡單規則
帶領你和你的企業預見元宇宙、Web 3.0,未來次世代的市場和商機所在
 
 
        當我們的工作、消費、學習、娛樂、生活⋯⋯在真實和虛擬間穿梭,交織成一個複雜的超連結網路,而在這個網路結構中的個體或社群,存在著許多該連結卻未連結的空洞,就是所謂的「結構洞」。誰能成功穿越結構洞,連結多重網路;誰就可以取得兩個社群間資訊及交易的控制權,擴大自身社會資本的優勢。
        我們可以把結構洞想像成一個市場,譬如房屋仲介藉由結構洞,將「賣屋者」與「買屋者」兩個社群連結起來,取得自身在中古屋市場中社會資本的優勢。我們也可以把結構洞當成一種商機,因為一個穿越多重網路的超級連結者,手中會掌握兩個以上社群的資訊及交易控制權。
        可以說,結構洞就是千變萬化的網路時代下,恆常不變的底層邏輯。
 
        這個世界的變化愈快、愈複雜,我們愈要學會把資源放在不變的本質上;所有的創新和努力,才能在變動中持續累積、進化。如同作者在書中的妙喻:
一顆雞蛋,受到外力打破,是個災難;一顆雞蛋,從裡頭打破,卻是生命的成長。
        因為前者把雞蛋當物質,後者把雞蛋當作物種,物質與物種的差別在於,物種擁有思考力。本書藉由精彩的思考辯證,整理出7個簡單規則,包括:
規則1|結構洞|掌握網際網路運作的底層邏輯
規則2|社會資本|你的位置,決定了你的價值
規則3|隨經濟原理|時間與弱連結將重塑產業
規則4|轉型定律|物種才有思考和演化的能力
規則5|組織生態系|不是強者生存,而是適者生存
規則6|去中心化|讓每一個節點都有決定權
規則7|新物種NO.1-5|瞄準未來市場結構的網路新經濟
 
        書中也列出去中心化新物種1到5號,幫助你比別人早一步演繹並瞄準即將到來的未來市場。第一類是充滿了競爭者的已知未來,包括:
1號|零工經濟|一人服務多企業的新產業結構
2號|個人化巨量經濟|弱連結成為訂閱經濟的實力
3號|物聯網科技|馬上成真的實體化智慧生活
第二類則是屬於未知的未來,仍在不斷的失敗中繼續演化,充滿了機會與挑戰,包括:
4號|元宇宙|第二人生的沉浸體驗與邊玩邊賺
5號|Web 3.0|去中心化的數位金融資產
 
          面對未來,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充滿變動。求生存、拚轉型的路上,與其去預測那些不確定性,更應該學習與不確定性共處。本書將打破你和你的企業從工業時代殘存的慣性舊觀念,啟發你
 
擴大思考維度,激發創新轉型的DNA
形成生態組織,養成創新轉型的骨骼肌肉
連結去中心化,長出創新轉型的神經系統
 
最終找到你和你的企業在超連結世界中最具競爭優勢的位置。屆時,才能跳脫現有商業模式,掌握下一波網路新經濟的指數型成長。
 
重量推薦
許士軍|管理學大師.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
何英圻|台灣電商教父.91APP董事長
葉福海|全球最大半導體通路商.大聯大副董事長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