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創意爆棚?腦力激盪就該這麼做!

文:Jeremy Utley, Perry Klebahn / 發表日期:2025-03-07


Photo by MING Labson Unsplash
 


數十年前,任職於廣告界的高階主管奧斯本(Alex Faickney Osborn)出版數本談創意思考的書籍,腦力激盪就此大受歡迎。奧斯本主張三個臭皮匠湊在一起後,將想出更多更好的點子。腦力激盪的本意是結合每個人在不同領域的知識、經驗與權威,碰撞出新火花,從而移除瓶頸。然而,關於團體腦力激盪的研究一直都是時好時壞,說不準的。例如,1987年發表在《性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的一項腦力激盪研究後設分析便發現,幾乎沒有確切證據表明腦力激盪有其正向作用。

如果說腦力激盪沒想像中有用,為什麼大家還是樂此不疲?就公司資源來說,團隊花一小時開會是不小的投資。佔用所有人的時間,最後只得出平淡無奇的結論,感覺不太有意義,但這卻是大多數團隊迫切需要點子時的反應。或許這麼做,為的是獲得精神上的支持?集體討論有可能減少團隊的創意產出,但責任可以分散出去。集體失敗總好過獨自承擔風險,這種解釋令人沮喪,但考量到多數組織對於創意和風險普遍抱持的心態後,便能理解這種現象。

奧斯本承諾的腦力激盪好處,其實還是有可能實現的。我們在d.school及全球各地組織傳授團隊創意發想方法。我們得出的結果,將不同於你經歷過的事。採用本章介紹的辦法,每位參與者都會變成核反應爐中的鈾235原子。當一個人提出點子後,這個點子會與其他每個人的知識和經驗碰撞,從而激發出新的點子。火花與點子不斷四處碰撞,突然間引發連鎖反應,產生創意的核分裂。只要好好安排與執行,待在會議室一小時帶來的大量發散型思考,其效果將遠遠超過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如果腦力激盪真能有效進行,哪一種形式的效果會「最好」—團體或個人?答案是團體加上個人。事實證明,極大化團隊創意產出的方法,就是輪流進行個人的點子發想與集體的點子發想。過去有研究對照獨自腦力激盪、團體腦力激盪,以及個人與團體的混合模式,最後發現「混合做法」產出最多點子。事實上,奧斯本在其書中也提過這件事,只是時間太久遠,這部份顯然被遺忘。

如果想得出最佳的結果,那就運用「創意三明治」法:先讓大家聚在一起,分享自己知道的事,看看會意外碰撞出什麼火花。接下來,大家回到各自的桌前,安靜思考先前的討論內容。最後再次集合,分享看法,並碰撞出更多火花。

創造力的陷阱之一,是社會心理學家庫魯格蘭斯基(Arie Kruglanski)稱之為「認知閉合」(cognitive closure)的心理需求:如果會議桌上已有一至多個可行的答案,還要強迫自己暫時不去評估好壞,繼續想出新的可能性,我們其實會愈來愈坐立難安。強烈的直覺促使我們一旦手上有東西,便會覺得就是它了,因此太早切斷發想多元可能性的思緒。如果能中斷團隊流程,讓每個人有機會單獨思考,就能打破這種太早就認定點子的傾向。

如果你是自由業者、創業家,或是因為各種原因單獨面對創意問題,這種創意三明治法的用處甚至會更大。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正如同團隊應該包含獨自思考的時間,個人也該找機會在創意流程中與他人交流點子,不論是朋友、同事或另一半都可以。需要點子時,別忘了尋找助力。

不過,真的需要這麼多點子嗎?如果已經有幾個不錯的提案,還得繼續尋找嗎?畢竟一個問題最終只需要一個解答。為什麼不要一有答案就停止呢?


 ►►本文摘自:《點子流:史丹佛設計學院高效問題解策略,在持續破壞性創新時代,穩定勝出


點子流:史丹佛設計學院高效問題解策略,在持續破壞性創新時代,穩定勝出
電子書 NT$ 315
紙本書 NT$ 450
本期內容簡介
創新,不只是想個廣告標語、或是設計個新產品。「如何做成這筆生意」、「怎麼寫封說服重要客戶的電子郵件」,都需要創意點子來解決問題。
 
點子,就是問題的解決方案,代表著明日的利潤。
今日的點子,決定明日的成功;沒有點子,也就沒有明天。

 
人人都渴望好點子,但很少人真正知道好點子是怎麼來的。
本書作者傑瑞米.奧特利與派瑞.克萊本任教於史丹佛大學著名的哈索.普拉特納設計學院(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也就是大家所謂的設計學院(d.school),他們教授的創新課程大爆滿、廣受好評,不斷有企業去取經。他們以上課的內容與跟企業交流的洞見為基礎,寫成了這本書。
 
點子流 = 在一段時間內產生的點子數量
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策略

 
書中提供證實有效的策略,可以讓你自己或與團隊一起想出好點子,並迅速確定哪些點子值得實踐、商業化。兩位作者帶領史丹佛首屈一指的Launchpad新創育成計劃,指導微軟、米其林、凱勒.威廉斯房地產公司與凱悅等全球最創新的組織。兩人精選十幾年以來輔導過程中累積的經驗,教我們以下幾件事:
• 克服危險的思維陷阱
• 在出乎意料的地方尋找靈感
• 誘使你的大腦更有創意
• 設計與展開低成本實驗
• 填滿你的創新生產線
• 釋放自己及他人的創意潛能
       
也許你正獨自一人搜索枯腸、靈感枯竭;也或者你與團隊在過分安靜的會議室裡,面對一個商業難題,遲遲想不出解決方案。
藉由本書經過驗證的系統,你將學會信任自己的創造力,讓你無論在順境或逆境都能保持暢通的點子流,不斷產出可能的解決方案。豐富的創造力加上執行力,就能得到無人能及的競爭優勢。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