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都是爛草莓?拒絕職權騷擾!不讓這種惡習被迫傳承

文:岸見一郎, 小野田鶴 / 發表日期:2023-07-21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我在這間公司待了很久,卻時常感受到一股不和諧的氛圍,因為和老師幾次交談後,我總算得以洞察這種感覺源自何處了。

舉例來說,當我剛進入社會時,上司都自稱「老子」,然後會用「你這傢伙」來稱呼我們這種新人。這應該是日本老派體育系的不成文規定,重視絕對服從的上下關係吧。儘管現在還是有人會用這些詞彙,不過已經少很多了。

現在想想真的不敢相信,就算是部下,用「你這傢伙」來稱呼別人,真的很沒禮貌。甚至還會在大庭廣眾下痛罵對方「你這傢伙完全不會做事!」,並自以為理所當然。
 
那就是前幾天我說過的「價值貶低傾向」的例子之一。就是用「你這傢伙」的稱呼相對地貶低部下的價值,藉此相對地提高自己價值的行為。在大庭廣眾下斥責部下的行為也有相同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價值。所以真正優秀的上司根本不會這麼做。

很久以前我工作的補習班,還有老師會拿著竹劍打學生。那家補習班整體充斥著職權騷擾的氛圍,我有一次也因為未經上司許可就去影印,而被臭罵一頓,甚至是在學生面前。
 
就為了這種理由痛罵別人?
 
對。為了這種小事就被破口大罵,員工的勇氣自然大受打擊,我強烈地覺得「我一點都不想在這裡工作!」
 
這是當然的。
 
包含「你這傢伙」的用詞在內,怒罵、斥責這些職權騷擾的言行,都會打擊部下的勇氣,都不應該出現。必須有人糾正這種做法,也必須有人成為模範,告訴大家「不是這樣的做法」。

要制止有職權騷擾體質的人,做出的職權騷擾行為,是非常困難的課題。可是只要讓他們看到,就算不採用職權騷擾的言行,也能讓部下快樂工作,信任領導人並努力工作的組織存在,一定可以改變些什麼。我想我們應該更努力去讓他們知道有這樣的新組織存在。
 
──我雖然只是一個小小團隊的領導人,也必須要努力啊。
 
有職權騷擾行為的人,通常都覺得自己「不被尊敬」。他們覺得不用「你這傢伙」的稱呼來威嚇對方、讓對方害怕,就不會被人尊敬。這也是自卑感。

可是尊敬不能強迫。再怎麼要求別人「你要尊敬我」,如果部下判斷這位上司「不是值得尊敬的人」,上司絕對不會獲得部下的尊敬。
 
就是這樣。
 
所以許多上司就會像阿德勒說的一樣,把部下叫到「第二戰場」或「次要戰場」,去貶低部下的價值。
 
──如果有這種結構性問題,想要完全改變過去會稱呼「老子和你這傢伙」那種上司和部下之間的關係性,恐怕很難。
 
至今經營團隊中還是有很多人,抱著「我就是這樣被上司一路罵上來的」等想法。可是這種個人事例,真的可以拿來放之四海而皆準嗎?

我曾聽大關階級的相撲力士說:「我是被部屋經營者用竹劍毆打,才有今天的。」可是他應該不是因為被竹劍打才得以成長。許多和他一起被竹劍打的人,早就從力士這項工作引退了。其中應該也有一些人,如果當年沒被竹劍打,早就成為高階力士了吧。

雖然遭受職權騷擾,但因為自己有實力而出人頭地,於是企圖將自己過去承受的不合理對待「傳承」給年輕人,把職權騷擾的行為正當化,這種做法是錯的。
 
例如有些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其實從小被父母虐待,在慘痛的經歷下長大。但我們不會因此覺得虐待小孩值得原諒,我覺得這二者之間有類似的結構。可是現實社會中,如果所處部門瀰漫著體育系「老子和你這傢伙」的關係,在這樣的部門中拿出老師傳授的「我和部下關係對等」的態度,就會被罵「你的做法太過鬆散!」
 
正是這種時候,你必須去思考部下和組織的存在意義。這種時候就要看你有沒有很強烈地希望自己要守護部下,發揮部下的潛能,讓部下成長的氣勢了。

在同一家公司裡,其他上司採取職權騷擾的言行,這是他們的問題,可能你也幫不上什麼忙。我們很難去改變其他人的言行。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只能拿出自己絕不那麼做的決心。

回到前面提到的補習班。當時補習班也要求我拿竹劍去打學生,我很堅決地拒絕了。結果補習班的學生還問我:「老師,你為什麼沒有拿竹劍?」我告訴他:「我一點都不覺得有必要拿竹劍去指導你們」。
 
也就是表明「我想成為一位,不拿竹劍的領導人」的態度。
 
我認為你也可以宣示自己的信念,至少對自己團隊中的成員宣示,讓成員們知道你可能和其他上司不同,願意傾聽你的話。在那家補習班,也因為我曾公開宣示「不拿竹劍」,因此讓學生們對我更為信任了。

 
►►本文摘自:《不斥責、不讚美、不命令,工作竟然變順利


不斥責、不讚美、不命令,工作竟然變順利
電子書 NT$ 315
紙本書 NT$ 450
本期內容簡介
下屬叫不動、老犯一樣的錯、業績沒辦法成長,
你是否也扮黑臉扮到心好累?
 
你是用「情緒」還是「對話」在溝通?
當主管最棘手的問題往往源自帶人,即使自己再專業,卻不一定能管得動部屬。鞭子與胡蘿蔔沒有用,面對多元的成員,只要用愛心說真話,不大動肝火也能引導下屬自發工作,讓所有的執行都順利──
 
不斥責:即使是正確的建議,也會因為主管的情緒用字,讓部屬覺得「我被罵了」而無法由衷落實專案,或給予不同意見。
不讚美:誇獎是上對下的情境之一,與其稱讚不如表達謝意,讓部屬能理解「我們共同承擔」,而不是「上下關係」,更能促進團隊心理安全感。
不命令:威逼式的命令不但無法幫助事情推進,更會讓人心生畏懼與反彈,該說的話只要用堅定的態度明確地說,就能讓人更願意接受並事半功倍。
 
共感無階級世代
高壓的權威管理即使有一時成效,也容易引發高流動率或職場霸凌等問題,無法長久。阿德勒的理念認為,好的領導不是威逼利誘來推動員工,而是建立一個可以讓自律的員工靠自己的力量工作下去的環境。站在平等的角度,同理並肯定員工內在的價值,才是現下無階級世代願意共好的職場選擇。
 
日本高效團隊都在用的不內耗、低離職指標原則
阿德勒的管理並非過度理想化的領導論,而是被高效頂尖企業貫徹的領導核心。透過作者與三名執行阿德勒管理的日本頂尖新生代企業家對談,鼓勵新世代領導者只要善用平權與語言的力量,即使股價大跌,離職率高達28%,也能因為導入阿德勒管理學大幅翻轉營收、顛覆團隊氣氛,再創高價值。
 
平等的職場關係才是所有領導的基礎核心,所謂的領導並不需要權威或刻意經營,而是即使沒有人引領,組織仍自如運作。透過本書能幫助你:
 
‧不用動怒、威嚇也能收到高成效。
‧不用誇讚、利誘,也能驅動員工站在你的角度思考並積極處理問題。
‧不用時刻緊盯提醒,部屬就自動自發,甚至還反饋好的建議。
 
吳家德 ▌NU PASTA 總經理、職場作家
周品均 ▌唯品風尚集團 執行長
 
謝文憲 ▌企業講師、職場作家
 
「幸福就是:你喜歡的工作,剛好適合你」,而「領導者的工作,正是一種刻意選擇的幸福方式。」我很認同作者的想法,我更要強調:「領導就是一種服務,用服務思維取代任務思維,打造更多人願意投入的幸福環境,就是領導者的職志。」
「勇氣不是無懼,而是明知畏懼,還會大步向前的人。」而好的領導者,就是這類刻意選擇服務思維、捨我其誰的典範者。
謝文憲 ▌企業講師、職場作家
 
勇氣推薦(以上依姓名首字筆劃排序)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