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道家故事裡教會我的處世道理
  • 點閱:133
    52人已收藏
  • 作者: 李凌珺作
  • 出版社:悅讀名品文化
  • 出版年:2011
  • 集叢名:智慧典藏:4
  • ISBN:9789868741614
  • 格式:PDF,JPG
  • 頁數:336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6

關於中國的儒道兩家,林語堂先生進行過這樣的比較:「孔子學說依其嚴格的意義,是太投機,太近人情,又太正確。人具有隱藏的情愫,願得披髮而行吟,可是這樣的行為非孔子學說所容許。於是那些喜歡蓬頭跣足的人走而歸於道教……孔子學說的本質是都市哲學,而道家學說的本質是田野哲學。」

「披髮而行吟」正是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望,一種自然而自由的生存方式,正如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所說的「詩意的棲居」。要滿足人的這種渴望,就必須瞭解道家學說,因為這種「田野哲學」對於「詩意生存」的理解和闡述最為透徹、獨到、引人入勝。

道家學派為戰國時期莊子所創立,其思想源於春秋時代的老子。老子和莊子所著的《道德經》和《莊子》,是道家學派最重要的兩部經典力作。《道德經》上篇講解宇宙本原、天地變化、陰陽變幻等問題,下篇闡述人在天地宇宙中的處世方法,進退之術以及長生久視之道。《莊子》內七篇為莊子本人所做,分別講述人的自由解脫、養生、入世、充德等幾個方面的內容,並據此為人們設計了悠然自得的自處之道,不為外物所困,不為現實所擾,怡然自適,超然達觀。

除此之外,《管子》等書也是道家的經典作品,可以作為瞭解道家思想的途徑。後世人對於道家學說亦多有發揮,東晉葛洪、西晉郭象等人對於道家思想都有自己的闡發,並形成著作,值得一讀。而張道陵所創道教,以及為中國民間所熟知的呂洞賓、張三豐等「真人」等打著尊崇老子的旗號,卻主張脫離現實,煉丹成仙,已與老莊的思想相去甚遠,並不在本書的參考和討論之列。

 總體來說,道家思想高屋建瓴,從宇宙天地和人的完整生命的宏觀角度來思考人應當度過一個怎樣的生命征途,超越了知識體系和意識形態的局限,站在天道的中心和人生的邊緣來反思人生。深入人性,不一味固守冠冕堂皇的道德原則,為人們構建了一片樸素自然的自由天地,幫助人們在出世和入世之間找到平衡點,既取得世俗的成功,又不失去自我的精神家園。

但是,道家思想深奧玄妙,戰國時代的古文字又艱澀難懂,學習道家智慧,如果從《道德經》和《莊子》的原文讀起,實在不是一個聰明的方法。如果不想進行嚴謹的學術研究,只想從中學到生存智慧,那麼不妨採取其他的方式。這就像,想瞭解西方哲學的簡單脈絡的人,不必讀柏拉圖和康得的原作,只需讀一本《蘇菲的世界》即可。

基於此,我們編著了《道家經典智慧故事全集》一書,本書總結了道家的智慧精華,以講故事的形式將老子和莊子的智慧闡述出來。講故事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體悟道家智慧,但是故事本身,也同樣是書中的一道絕美的風景,趣味性和哲理性兼備,無論人們從書中想要得到什麼,是輕鬆的心境,還是人生的智慧,抑或是成功的方法,道家故事都是最好的選擇。

本書從生死、機心、名利、養生、自由等幾個方面闡述人生哲理,希望以此來安頓人的心靈,啟發人們超脫現實世界的物欲之海、名利之場,過上一種合理節慾、有利身心的生活,提高人的生命品質,使人生活得更加健康幸福,實現精神的絕對自由。

另外,本書還從眼界、修身、道德、積累、進退等幾個方面論述了成功真諦,嘗試通過這幾個方面的內容為人們提供一些可以借鑒的處世經驗、成功經驗。在現代社會,想要摒棄浮躁的心態,踏踏實實地走向人生的成功,這些經驗和哲理是不可不知的。希望讀者能夠借助這些經驗和哲理,在現實生活中無往不利,實現自己的夢想。

李凌珺

畢業於歷史系,兼修佛學、神學、宗教歷史的研究,是個不同於凡人的「神仙人」,一年之中半年徘徊於寺宇廟閣,多與僧侶為伴;此次是應主編懇切之邀提筆與大家共勉。

  • 前言(第4頁)
  • 第一章 誤入塵網中,一去七十年(第17頁)
    • 一場叫做人生的大夢(第18頁)
    • 解脫倒懸之苦(第22頁)
    • 人與天地並列的意義(第27頁)
    • 對於死亡的樂觀猜測(第30頁)
    • 不要把死亡放在心上(第34頁)
    • 誰能做到認真活著(第39頁)
    • 生如夏花般絢爛(第42頁)
    • 人生:悠然而往,悠然而來(第47頁)
    • 鎮定地享受生命的快樂(第50頁)
  • 第二章 機心四伏,氾濫成災(第55頁)
    • 人生有多少張臉譜(第56頁)
    • 機心的惡性蔓延(第60頁)
    • 「我被聰明誤一生」(第63頁)
    • 才智總有困窘的時候(第67頁)
    • 在機巧之路上越走越遠(第71頁)
    • 以真示人,其心亦真(第75頁)
    • 「見素抱樸」,人生至境(第80頁)
    • 可以贊同,絕不逢迎(第84頁)
    • 規規矩矩的做人之道(第88頁)
    • 老子的一聲歎息(第92頁)
  • 第三章 隻身困在名利場(第95頁)
    • 利益是慾望的撒手鐧(第96頁)
    • 必須抹平的「名心」(第100頁)
    • 名利河畔的得失判斷(第103頁)
    • 聽「至人」說名利(第107頁)
    • 不求名來名自揚(第111頁)
    • 君子窮而不乏(第115頁)
    • 人生總有路可走(第119頁)
    • 以出世心境,做入世事業(第123頁)
  • 第四章 心界決定視界,視界決定境界(第127頁)
    • 大鵬和晏鳥的不同「心界」(第128頁)
    • 「蓬心」罵盡天下人(第132頁)
    • 心界決定你的視界(第135頁)
    • 視線圈定你的腳印(第138頁)
    • 別被「我」遮住視線(第145頁)
    • 生有涯,而知無涯(第149頁)
    • 把心域拉到無限遠(第151頁)
    • 每天進步一點點(第155頁)
  • 第五章 謙卑如泥土,高貴似星辰(第159頁)
    • 如履薄冰的人生準則(第160頁)
    • 林中的秀木真美嗎(第163頁)
    • 低頭便見水中天(第168頁)
    • 謙卑比驕傲更有力(第171頁)
    • 虛懷若谷,心自豐盈(第175頁)
    • 無我:謙卑的極致(第179頁)
    • 抱愚守拙,看似無用實有大用(第184頁)
    • 平凡:浮華過後的圓潤淡樸(第187頁)
    • 天地宇宙對「守柔者」的保護(第192頁)
  • 第六章 厚德載物:大地和大海的智慧(第197頁)
    • 大地講授的一堂課(第198頁)
    • 觀水學做人(第202頁)
    • 隻身存天下的最佳安排(第205頁)
    • 內心深處善惡的交戰(第210頁)
    • 莫以身輕失天下(第214頁)
    • 才道兼備的「大宗師」(第219頁)
    • 遇謗不辯,大美不言(第224頁)
    • 該遺忘的,該銘記的(第227頁)
    • 孝的至境(第232頁)
    • 至善無痕(第236頁)
  • 第七章 圖難於易,正是成功的要訣(第241頁)
    • 惟其好之,惟其樂之,惟其成之(第242頁)
    • 寂寞:成功的另一種境界(第245頁)
    • 無為之中的大有所為(第248頁)
    • 拈花微笑的不言之教(第253頁)
    • 成敗兩重天:動如脫兔,靜若處子(第257頁)
    • 「淺水沉芥」與「厚德載物」(第261頁)
    • 前途:一次有計劃的旅行(第265頁)
    • 目標即人生的方向(第270頁)
  • 第八章 「呆若木雞」則無功不成(第275頁)
    • 專注也是一種道家智慧(第276頁)
    • 專注就是成功(第279頁)
    • 「遊刃有餘」的前因後果(第284頁)
    • 呆若木雞是凝神的最高境界(第288頁)
    • 失敗的預兆:患得患失(第290頁)
    • 專注於心的人生原則(第294頁)
  • 第九章 變化就是不變的真理(第297頁)
    • 把思維停留在「變」字上(第298頁)
    • 因時隨化,因地制宜(第302頁)
    • 眼睛和心,你相信誰(第307頁)
    • 莊子,我思我何在(第312頁)
    • 不斷創新才是生命的本質(第316頁)
    • 孝子賢臣相對論(第319頁)
    • 一線之隔的智慧與奸詐(第323頁)
    • 一生都在禍福中(第326頁)
    • 反古之道的災難(第329頁)
紙本書 NT$ 280
單本電子書
NT$ 196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6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