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風起雲湧的第一個十年,大陸來台作家辛勤筆耕,不僅造就了反共文學高潮,也催生了標榜西化的現代主義文學。這兩股潮流之外,五0年代女性作家接受五四洗禮,憑她們特有的才情與細膩的筆觸,開發出女性文學史寬闊的天空。作品不但講究藝術性,更與眼下這塊土地關係深厚。後代讀者對於這群作家的生平與作品,理應給予更多的關注。
- 展現文學風華(第iii頁)
- 張秀亞(第1頁)
- ─在文字草原裡尋夢的牧羊女(第1頁)
- 早慧的文學少女(第1頁)
- 教書、創作並行的來台生活(第3頁)
- 女性抒情散文之典範(第5頁)
- 張秀亞年表(第8頁)
- 琦君(第13頁)
- ─ 溫柔敦厚,錦心繡手(第13頁)
- 難忘的童年經驗(第13頁)
- 遷台後當「官」、教書並行的生活(第16頁)
- 懷舊文學的翹楚(第18頁)
- 琦君年表(第21頁)
- 聶華苓(第27頁)
- ─難忘的鹿園情事(第27頁)
- 流離的成長記憶(第27頁)
- 《自由中國》與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第29頁)
- 流放與回歸(第31頁)
- 聶華苓年表(第34頁)
- 艾雯(第37頁)
- ─蘇州姑娘永遠的青春篇(第37頁)
- 命運乖桀的童年(第37頁)
- 辛勤拓墾文學園地的熊大姊(第39頁)
-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第42頁)
- 艾雯年表(第44頁)
- 徐鍾珮(第47頁)
- ─女記者的文學餘音(第47頁)
- 新聞系第一位女生(第47頁)
- 翻譯、旅遊散文與自傳體小說《餘音》(第49頁)
- 擺盪於理性與感性的中性文體(第51頁)
- 徐鍾珮年表(第54頁)
- 謝冰瑩(第57頁)
- ─ 馳聘沙場與文壇的不老女兵(第57頁)
- 與眾不同的小鳴岡(第57頁)
- 像傳統宣戰,為理念而活(第59頁)
- 精神與作品合一的女兵文學(第62頁)
- 謝冰瑩年表(第64頁)
- 孟瑤(第69頁)
- ─學者兼作家,票戲兼創作(第69頁)
- 豐富的成長經歷(第69頁)
- 創作與教書的生活(第71頁)
- 橫跨各領域之暢銷作家(第73頁)
- 孟瑤年表(第76頁)
- 潘人木(第81頁)
- ─蓮漪哀樂,馬蘭如夢(第81頁)
- 與文學創作的不解之緣(第81頁)
- ─蓮漪哀樂,馬蘭如夢:潘人木的四部小說(第83頁)
- 筆的兩端:創作與編書左右開弓(第85頁)
- 潘人木年表(第88頁)
- 郭良蕙(第91頁)
- ─永於打開心鎖的小說家(第91頁)
- 最美麗的女作家(第91頁)
- 禁忌與衝突:「心鎖」事件(第93頁)
- 面對人性的真實(第95頁)
- 郭良蕙年表(第98頁)
- 鐘梅音(第101頁)
- ─四海遨遊的散文作家(第101頁)
- 崎嶇不平的求學之路(第101頁)
- 文學路上的特殊經歷(第103頁)
- 旅遊文學的先鋒(第105頁)
- 病吾病以及人之病(第107頁)
- 鐘梅音年表(第109頁)
- 林海音(第113頁)
- ─穿越林間溝通兩岸的海音(第113頁)
- 兩個故鄉(第113頁)
- 聯副與純文學時期(第115頁)
- 《城南舊事》與關注女性議題的小說(第117頁)
- 林海音年表(第121頁)
- 張漱菡(第125頁)
- ─另讀者難忘的海燕(第125頁)
- 出身名門之後(第125頁)
- 張漱菡為他人立傳(第130頁)
- 張漱菡年表(第132頁)
- 劉枋(第135頁)
- ─多才多藝,敢做敢為(第135頁)
- 北帝女娃認字早(第136頁)
- 戰火中的戲劇因緣(第137頁)
- 編副刊又編《文壇》雜誌(第139頁)
- 劉枋年表(第145頁)
紙本書 NT$ 180
單本電子書
NT$
12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