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隱蔽與網絡世界:去權與充權
-
點閱:174
10人已收藏
- 作者: 陳康怡, 盧鐵榮[著]
- 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 出版年:2010
- 集叢名:關心青少年系列
- ISBN:9789629371753
- 格式:PDF,JPG
- 書籍難度(SR):838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 附註:版權頁英文題名: Hikikomori and the internet: empowerment and disempowerment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18
內容簡介
不上學、不工作,終日待在家裡與虛擬網絡為友;青年隱蔽現象近年受到大眾和傳媒廣泛關注。
什麼是隱蔽青年?不同的領域中有不同的意見。事實是,每個青年人隱蔽的原因都不盡相同,但他們大多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挫折,喪失了掌握自己生活及人生目標的權力(即「去權」),於是選擇逃避社會,並透過互聯網上的互動,嘗試找回已失去的權力,為被去權的自己「充權」。
本書透過引用個案例子,從心理學等多個層面去探究青年隱蔽的原因及背景,並探討「去權」及「充權」的概念,期望藉著對他們的理解,幫助這群青少年重新投入社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 總序(盧鐵榮)(第ix頁)
- 作者序(第xi頁)
- 作者簡介(第xiii頁)
- 本書圖表(第xv頁)
- 1. 從 Hikikomori 到隱蔽青年(第1頁)
- 引言(第2頁)
- 日本對 Hikikomori 的定義(第2頁)
- 香港對隱蔽青年的定義(第5頁)
- 日本 Hikikomori 現象的成因(第5頁)
- 香港隱蔽青年現象的概要(第8頁)
- 日本 Hikikomori 的社會標籤(第9頁)
- 香港隱蔽青年的社會標籤(第11頁)
- 總結(第13頁)
- 2. 青少年的隱蔽現象 — 去權與充權(第15頁)
- 引言(第16頁)
- 去權(第16頁)
- 社會體系與去權(第22頁)
- 污名化與隱蔽現象(第25頁)
- 充權(第28頁)
- 總結(第33頁)
- 3. 權力的運作(第35頁)
- 引言(第36頁)
- Foucault 對傳統權力的批判(第36頁)
- Foucault 的權力理論(第38頁)
- 知識、權力與規訓(第41頁)
- 總結(第43頁)
- 4. 網際權力 — 虛擬與現實(第45頁)
- 引言(第46頁)
- 網際權力的三種層次(第46頁)
- 網際權力遊戲(第49頁)
- 網絡傳播的匿名性、身分及行為(第52頁)
- 網絡遊戲的匿名性與充權(第54頁)
- 總結(第55頁)
- 5. 中產青少年的隱蔽故事 — 家庭權力之探討(第57頁)
- 引言(第58頁)
- 家庭權力關係之分析(第71頁)
- 總結(第75頁)
- 6. 網際遊戲 — 個人權力分析(第77頁)
- 引言(第78頁)
- 受訪青少年的背景資料(第78頁)
- 青少年玩家在遊戲裏所獲得的權力(第81頁)
- 現實生活與網絡遊戲間之權力關係(第84頁)
- 遊戲機制內之權力行使樣貌(第89頁)
- 網絡遊戲的匿名性與網際權力(第94頁)
- 總結(第97頁)
- 7. 網際遊戲 — 社群與科技權力分析(第99頁)
- 引言(第100頁)
- 青少年玩家和網絡遊戲管理者間之互動(第100頁)
- 網絡遊戲中的「科技權力螺旋」(第101頁)
- 青少年玩家與科技權力對抗的經驗與策略(第102頁)
- 青少年玩家與遊戲社群之權力關係(第105頁)
- 青少年玩家對遊戲社群之認同(第106頁)
- 網際權力與公會管理人員之關係(第108頁)
- 總結(第112頁)
- 8. 結論與省思(第113頁)
- 引言(第114頁)
- 家庭中的隱蔽 — 青少年最後一塊樂土(第114頁)
- 網絡充權 — 在真實與虛擬之間(第116頁)
- 在真實與虛擬之間 — 真的充權了嗎?(第117頁)
- 解放與控制 — 誰是上帝?(第119頁)
- 網絡媒介 — 充權的伸延(第120頁)
- 參考書目(第123頁)
紙本書 NT$ 504
單本電子書
NT$
353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18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18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