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薩繆森為美國首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當代凱恩斯主義集大成者,並創建許多經濟理論,
這位經濟學巨人有著如何不凡的一生與貢獻,
由國內重量級經濟學者施建生教授為你娓娓道來。
薩繆森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其著作《經濟學》以40多種語言在全球銷售超過400萬冊,迄今超過半個世紀,堪稱影響最深遠的經學教科書。
薩繆森革新許多經濟理論,對經濟理論各學門均有貢獻,他認為經濟學應該要易於理解並且有趣,因此大膽將數學分析應用於經濟學,用數字與圖表來說明艱深難懂的文字,帶動數理經濟學的發展;發表「新古典綜合」,將凱恩斯理論納入古典經濟學中,使整套理論更具有說明事象的力量,以為解決各種經濟問題的根本,將經濟學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境界。
薩繆森始終堅持經濟學隱含追求大量人類利益在內,經濟的成長會增進人群福利之提升,因此主張經濟學應隨時更新,永遠保持活力,才能將理論轉為實務。
本書由國內重量級經濟學者施建生教授撰寫,用嚴謹、求證的態度詳述薩繆森一生的成就與貢獻。
關於薩繆森
1915年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蓋萊市,8歲時全家遷到芝加哥居住。1932年進入芝加哥大學就讀,時逢美國經濟正陷於蕭條的深淵,因此許多學生都被吸引到這一問題的探討中來,薩繆森亦是其中之一。一開始薩繆森只是希望學到如何在經濟大蕭條中保住自己的儲蓄,然而卻沒想到因此進入一門自己既有興趣也有資質去研究的學科,往後的歲月裡,將一生奉獻給經濟學,為世人留下許多經濟遺產。1935年自芝加哥大學畢業後,進入哈佛大學繼續攻讀研究所。1941年發表博士論文並獲得最佳論文哈佛威爾斯獎,同年獲得博士學位,該論文於1947年以《經濟分析的基礎》為名出版,檢視經濟學的數學結構,推動數理經濟學的發展。自哈佛大學畢業之後,任職於麻省理工學院(MIT),致力於教學與研究,使MIT成為世界頂尖的經濟學研究重鎮。
薩繆森陸續提出「新古典綜合」、「顯示性偏好」、「公共支出理論」等經濟理論,並寫出迄今仍縱橫於經濟學界的重要教科書《經濟學》。他主張經濟學應隨時保持更新、跟隨現實,將理論應用於實務,因此不斷地在經濟理論研究上突破更新,堪稱革新經濟學的理論巨人。他參與並帶動凱恩斯革命,為凱恩斯主義集大成者,引導美國經濟學界向前邁進。1970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是首位獲獎的美國經濟學者。
薩繆森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其著作《經濟學》以40多種語言在全球銷售超過400萬冊,迄今超過半個世紀,堪稱影響最深遠的經學教科書。
薩繆森革新許多經濟理論,對經濟理論各學門均有貢獻,他認為經濟學應該要易於理解並且有趣,因此大膽將數學分析應用於經濟學,用數字與圖表來說明艱深難懂的文字,帶動數理經濟學的發展;發表「新古典綜合」,將凱恩斯理論納入古典經濟學中,使整套理論更具有說明事象的力量,以為解決各種經濟問題的根本,將經濟學提升到一個嶄新的境界。
薩繆森始終堅持經濟學隱含追求大量人類利益在內,經濟的成長會增進人群福利之提升,因此主張經濟學應隨時更新,永遠保持活力,才能將理論轉為實務。
本書由國內重量級經濟學者施建生教授撰寫,用嚴謹、求證的態度詳述薩繆森一生的成就與貢獻。
關於薩繆森
1915年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蓋萊市,8歲時全家遷到芝加哥居住。1932年進入芝加哥大學就讀,時逢美國經濟正陷於蕭條的深淵,因此許多學生都被吸引到這一問題的探討中來,薩繆森亦是其中之一。一開始薩繆森只是希望學到如何在經濟大蕭條中保住自己的儲蓄,然而卻沒想到因此進入一門自己既有興趣也有資質去研究的學科,往後的歲月裡,將一生奉獻給經濟學,為世人留下許多經濟遺產。1935年自芝加哥大學畢業後,進入哈佛大學繼續攻讀研究所。1941年發表博士論文並獲得最佳論文哈佛威爾斯獎,同年獲得博士學位,該論文於1947年以《經濟分析的基礎》為名出版,檢視經濟學的數學結構,推動數理經濟學的發展。自哈佛大學畢業之後,任職於麻省理工學院(MIT),致力於教學與研究,使MIT成為世界頂尖的經濟學研究重鎮。
薩繆森陸續提出「新古典綜合」、「顯示性偏好」、「公共支出理論」等經濟理論,並寫出迄今仍縱橫於經濟學界的重要教科書《經濟學》。他主張經濟學應隨時保持更新、跟隨現實,將理論應用於實務,因此不斷地在經濟理論研究上突破更新,堪稱革新經濟學的理論巨人。他參與並帶動凱恩斯革命,為凱恩斯主義集大成者,引導美國經濟學界向前邁進。1970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是首位獲獎的美國經濟學者。
- 自序
- 第一章 學術生涯的奠基時期
- 一、少年時期
- 二、芝加哥大學時期
- 三、哈佛大學時期
- 第二章 學術生涯的展開
- 一、不能在哈佛任教的原因
- 二、在MIT辛勤的耕耘
- 三、政治活動的插曲
- 四、晚年憶往
- 第三章 《經濟分析的基礎》的寫出
- 一、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
- 二、《經濟分析的基礎》寫作的回顧
- 三、《經濟分析的基礎》產生的影響
- 第四章 凱恩斯革命的參與
- 一、凱恩斯革命的發生
- 二、信息傳遞到哈佛
- 三、薩繆森與革命陣營
- 第五章 《經濟學:初步的分析》的出版
- 一、對於優良教科書的迫切需求
- 二、撰寫任務的肩負
- 三、內容清新的保持
- 四、最後的一版
- 第六章 所得決定理論的要義
- 一、古典理論的謬誤
- 二、總合需要與總合供給
- 三、總合支出與總合產量
- 第七章 新古典綜合之概念的提出
- 一、新古典綜合的意義
- 二、新古典綜合之概念的成因
- 三、新古典綜合的政策意涵
- 第八章 費利曼抗拒凱恩斯革命
- 一、從貨幣理論的發展說起
- 二、貨幣政策的任務
- 三、通貨膨脹的起因與消除
- 第九章 唯貨幣論與停滯膨脹
- 一、唯貨幣論的要旨
- 二、停滯膨脹的根源
- 三、停滯膨脹的解救
- 四、薩繆森與費利曼
- 第十章 現代總體經濟學的演進
- 一、古典的總體經濟學
- 二、現代的古典總體經濟學
- 三、政策的意涵
- 四、新的綜合?
- 第十一章 經濟理論上的其他建樹
- 一、顯示性偏好理論
- 二、國際貿易理論
- 三、公共支出理論
- 四、效率市場理論
- 第十二章 政府債務的經濟後果
- 一、一個爭論最多的問題
- 二、政府預算赤字的短期影響
- 三、政府預算赤字的長期影響
- 四、總結
- 第十三章 經濟穩定的謀求
- 一、引言
- 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相互影響
- 三、規則與權衡的論爭
- 第十四章 經濟成長與人群福利
- 一、經濟成長的因素
- 二、經濟成長的理論
- 三、經濟成長的政策
- 附錄 我的學思生涯──施建生教授訪談紀錄
紙本書 NT$ 330
單本電子書
NT$
248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