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趙子傑教授兼具臨床醫師實際參與及主管醫療品質業務的豐富經驗,由醫療品質的理論與測量措施、醫療品質之倫理學觀點、實證醫學及臨床路徑與臨床指引等基本理論做探討,承接病人安全的理論、管理與工具、手術安全、藥物安全等病人安全議題,而後轉論團隊合作及溝通與交接、醫院評鑑、論成效計酬與資訊公開及資訊技術,最後再以臨床醫護人員與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之實務做總結,使理論與實務融合,讓讀者能深入探索醫療品質管理的核心。
本書內容涵蓋醫療品質和病人安全之理論與臨床相關議題,除了醫療品質管理的理論之外,亦融入臨床照護之資料和觀點,可做為醫師與其他非醫護背景專業人員對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之認知的橋樑,促進互相了解與合作,不僅是醫學相關科系學生的最佳教材,更值得臨床醫療健康照護從業人員參考。
- Chapter 2 醫療品質管理(第C頁)
- 第一節 管理的定義(第24頁)
- 第二節 品質管理的原則(第25頁)
- 第三節 醫療品質管理的策略與流程(第26頁)
- 第四節 全面品質管理(第30頁)
- 第五節 ISO 9000(第32頁)
- 第六節 六標準差與醫療品質管理(第34頁)
- 第七節 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之政策與執行程序(第35頁)
- Chapter 1 醫療品質概論(第1頁)
- 第一節 醫療品質的定義(第2頁)
- 第二節 品質保證(第5頁)
- 第三節 醫療品質的架構(第6頁)
- 第四節 醫療品質文化(第8頁)
- 第五節 顧客之觀念(第9頁)
- 第六節 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第9頁)
- 第七節 醫療品質與醫療糾紛(第12頁)
- 第八節 醫療品質與醫療成本(第15頁)
- 第九節 醫療品質與醫院管理(第16頁)
- 第十節 無縫隙持續照護(第17頁)
- 第十一節 醫療品質與評鑑(第18頁)
- 第十二節 臺灣醫療品質之推展(第18頁)
- Chapter 3 醫療品質之成效測量(第39頁)
- 第一節 成效措施的分類與領域(第42頁)
- 第二節 成效措施的屬性(第44頁)
- 第三節 成效測量的好處(第45頁)
- 第四節 成效測量的非預期或不良影響(第46頁)
- 第五節 成效測量的流程(第47頁)
- 第六節 成效措施的選擇與發展(第49頁)
- 第七節 發展成效措施的流程(第50頁)
- 第八節 成效措施的分析(第52頁)
- 第九節 複合措施(第53頁)
- 第十節 核心措施(第54頁)
- 第十一節 當責措施(第55頁)
- 第十二節 平衡計分卡(第57頁)
- 第十三節 顧客滿意度調查(第58頁)
- 第十四節 病人經驗(第60頁)
- Chapter 4 醫療品質管理的工具(第67頁)
- 第一節 團體工具(第68頁)
- 第二節 品質管理七大手法(第70頁)
- 第三節 品質管理新七大手法(第80頁)
- 第四節 其他品質管理方法(第93頁)
- Chapter 5 醫療品質指標(第103頁)
- 第一節 指標的定義與分類(第104頁)
- 第二節 指標的意義(第106頁)
- 第三節 指標的發展(第107頁)
- 第四節 指標的風險調整(第109頁)
- 第五節 指標的運用原則(第110頁)
- 第六節 醫療品質指標的局限性(第112頁)
- 第七節 常規資料與醫療品質指標(第113頁)
- 第八節 臺灣的指標系統(第115頁)
- 第九節 國際的醫療品質指標(第119頁)
- 第十節 推展醫療指標之困擾(第123頁)
- 第十一節 臨床醫師與醫療品質指標(第125頁)
- 附錄5-1 臺灣醫療品質指標計畫之急性照護指標項目(第126頁)
- 附錄5-2 臺灣醫療品質指標計畫之長期照護指標項目(第127頁)
- Chapter 6 指標之基本統計方法(第131頁)
- 第一節 資料的分類(第132頁)
- 第二節 描述性統計(第132頁)
- 第三節 資料整理常用的圖形(第140頁)
- Chapter 7 品質改善的方法(第153頁)
- 第一節 品質改善的原則(第154頁)
- 第二節 品質改善的理論(第154頁)
- 第三節 品質改善模式(第158頁)
- 第四節 支持改善的技巧(第161頁)
- 第五節 持續品質改善(第165頁)
- 第六節 持續品質改善的模式(第166頁)
- 第七節 持續醫療品質改善的工具與方法(第168頁)
- 第八節 醫療品質改善的成功因素(第169頁)
- Chapter 8 醫療品質之倫理學觀點(第173頁)
- 第一節 醫師倫理(第174頁)
- 第二節 護理倫理(第175頁)
- 第三節 病人的權利(第176頁)
- 第四節 品質改善與倫理(第177頁)
- 附錄8-1 世界醫學會之國際醫學倫理守則(第186頁)
- 附錄8-2 美國醫學會之醫學倫理守則(第187頁)
- 附錄8-3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之醫師倫理規範(第188頁)
- 附錄8-4 美國護理學會之護理倫理規範(第190頁)
- 附錄8-5 國際護理學會之護理倫理規範(第192頁)
- 附錄8-6 臺灣之護理倫理規範(第193頁)
- 附錄8-7 里斯本病人權利宣言(第195頁)
- 附錄8-8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醫院住院須知參考範例」之病人權利與病人及家屬配合事項(第197頁)
- 附錄8-9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公告之手術同意書格式(第199頁)
- 附錄8-10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公告之麻醉同意書格式(第201頁)
- 附錄8-11 赫爾辛基宣言(第203頁)
- Chapter 9 實證醫學與醫療品質(第209頁)
- 第一節 實證醫學是什麼?(第210頁)
- 第二節 施行實證醫學的步驟(第211頁)
- 第三節 證據的層級與強度(第212頁)
- 第四節 應用實證醫學於臨床醫療照護之策略(第220頁)
- 第五節 實證醫學與醫療品質改善(第221頁)
- 第六節 對實證醫學之不同看法(第224頁)
- Chapter 10 臨床路徑與臨床指引(第229頁)
- 第一節 臨床路徑(第230頁)
- 第二節 臨床指引(第237頁)
- 第三節 臨床協議(第243頁)
- Chapter 11 病人安全概論(第249頁)
- 第一節 病人安全之理論(第252頁)
- 第二節 醫療錯誤(第258頁)
- 第三節 醫療錯誤之預防(第266頁)
- 第四節 病人安全目標(第269頁)
- 第五節 病人參與(第276頁)
- 第六節 世界衛生組織的病人安全(第279頁)
- Chapter 12 病人安全管理(第285頁)
- 第一節 建構病人安全管理系統(第286頁)
- 第二節 風險管理(第288頁)
- 第三節 病人安全通報(第294頁)
- 第四節 病人安全文化調查(第307頁)
- Chapter 13 病人安全管理的應用工具(第315頁)
- 第一節 病人安全的測量(第316頁)
- 第二節 根本原因分析(第319頁)
- 第三節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折(第325頁)
- 第四節 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第329頁)
- 第五節 根本原因分析和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之比較(第335頁)
- Chapter 14 手術安全(第339頁)
- 第一節 手術不良事件之原因(第341頁)
- 第二節 手術安全之範圍(第343頁)
- 第三節 手術安全之國際趨勢(第347頁)
- 第四節 手術安全查檢表(第351頁)
- 第五節 困難插管之評估(第352頁)
- 第六節 錯誤手術之預防(第354頁)
- 第七節 錯誤手術預防措施之爭議(第363頁)
- 第八節 檢體之收集及處理(第367頁)
- 第九節 防止手術物品存留於手術部位(第371頁)
- 第十節 手術火災(第377頁)
- Chapter 15 用藥安全(第385頁)
- 第一節 用藥錯誤的影響(第388頁)
- 第二節 用藥錯誤的原因(第388頁)
- 第三節 發生用藥錯誤的階段(第391頁)
- 第四節 高警訊藥物(第393頁)
- 第五節 藥物整合(第396頁)
- 第六節 提高用藥安全的措施(第399頁)
- 第七節 藥物安全監視(第402頁)
- Chapter 16 團隊合作與病人安全(第407頁)
- 第一節 團隊與團隊合作(第408頁)
- 第二節 團隊訓練(第411頁)
- 第三節 團隊資源管理(第417頁)
- 第四節 醫療團隊資源管理(第424頁)
- 第五節 團隊資源管理與病人安全(第430頁)
- 第六節 關聯式協調(第431頁)
- Chapter 17 溝通與交班(第439頁)
- 第一節 溝通(第440頁)
- 第二節 交班(第453頁)
- 第三節 醫療資訊技術與交班(第459頁)
- 第四節 改善交班溝通的策略(第461頁)
- Chapter 18 醫院評鑑(第467頁)
- 第一節 評鑑的定義(第468頁)
- 第二節 醫院評鑑之目的(第471頁)
- 第三節 健康照護機構評鑑之一般原則(第472頁)
- 第四節 評鑑與醫療品質和病人安全(第473頁)
- 第五節 臺灣之醫院評鑑(第477頁)
- 第六節 其他國家之評鑑(第484頁)
- 第七節 評鑑方式(第488頁)
- 第八節 評鑑之選擇與準備(第489頁)
- Chapter 19 論成效計酬與資訊公開(第493頁)
- 第一節 論成效計酬(第494頁)
- 第二節 資訊公開(第499頁)
- Chapter 20 資訊技術與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第507頁)
- 第一節 電子醫療保健(第508頁)
- 第二節 運用資訊技術的策略(第509頁)
- 第三節 臨床決策支援系統(第510頁)
- 第四節 電子健康紀錄(第511頁)
- 第五節 電腦化醫令系統(第516頁)
- 第六節 資訊技術與溝通(第516頁)
- 第七節 實證醫學(第517頁)
- 第八節 手術安全(第517頁)
- 第九節 藥物安全(第519頁)
- 第十節 識別系統與病人安全(第523頁)
- 第十一節 資訊技術與成本(第527頁)
- 第十二節 資訊技術與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第527頁)
- Chapter 21 臨床人員與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第535頁)
- 第一節 護理人員與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第536頁)
- 第二節 醫師與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第539頁)
- Chapter 22 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之實務(第553頁)
- 第一節 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預防(第554頁)
- 第二節 預防手術部位感染(第558頁)
- 第三節 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第568頁)
- 第四節 留置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的預防(第570頁)
- 第五節 預防靜脈血栓栓塞(第573頁)
- 第六節 管路安全(第575頁)
- 第七節 預防尖銳物品之傷害(第583頁)
- 第八節 輻射安全(第586頁)
- 第九節 檢驗/檢查結果通知(第589頁)
- 附錄22-1 美國感染症學會《2011 年預防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之指引》摘要(第592頁)
紙本書 NT$ 700
單本電子書
NT$
70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