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現代的社會中,資訊已成為日常生活中重要而且不可分割的部份。伴隨著通訊、網路與傳播等各種科技軟硬體產品普遍滲入平日的生活中,人們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無論是在家庭、工作、休閒等不同的活動方面,已脫離不了對於形形色色各類資訊的汲取與使用。在每天的生活中,人們不斷地經由電腦、行動電話、電視屏幕等裝置,搜尋、檢視、過濾、傳播及使用資訊。透過行動科技與網路雲端聯結的種種社交、商業、學習平台,人們相互之間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自由地建構彼此之間的網絡與脈動聯繫。依循著生活中虛擬與現實事物的混合與互動,人們每一天的生活,完全步入資訊時代而被重重的資訊環繞與包圍。
從社會發展與規範演進的角度而言,在現時資訊充斥的社會生活環境下,如何建立個人與群體的社會整體秩序體系及價值觀念,已成為一個十分重要與嚴肅的課題。自傳統憲法及行政法作為主軸的公法角度而言,在個人追求充份的自我發展環境的過程中,資訊所扮演的角色,愈形重要,資訊權也成為應受到憲法保障的重要個人權益。在積極面,如同對於生存權的保障一般,國家與各級政府對於個人接觸與使用資訊的權利,應發揮更積極的功能權加以促進與保障,政治決策過程的公開化以及資訊的透明化,也成為現代國家依法行政的重要指標之一。相對於此,在消極面,對於行使公權力的政府組織而言,任何有關個人的資訊,即等於個人人格與隱私的具體表徵與延伸,必須予以嚴格尊重與保障。任何公私機構對於個人相關資訊的蒐集、保管與使用,也都必須遵循一定的程序與使用規範。
至於刑事法律方面,資訊與傳播科技的發達固然促進與提昇人們生活的品質與拓展自我發展的空間,但也造成若干負面的影響。未經許可盜用或截取他人資訊、在網路上製作散佈虛假不實、中傷他人的訊息、利用網路、手機簡訊進行詐騙或索贖等行為,以及惡意侵入網站與伺服器而竊取個人信用或金融資訊的駭客行徑,亦時有所聞。如何在現有的刑章典律下,尊重與依照「罪刑法定主義」的原則,具體地評價與界定這些行為的不法內涵,也成為刑事法律法學者亟須開展的重要任務。
- 第一編 總論(第1頁)
- 第一章 資訊社會與資訊倫理及法律(第3頁)
- 第二編 資訊與公法(第21頁)
- 第二章 憲法保障的資訊權(第23頁)
- 第三章 個人資料保護應遵守的國際原則(第33頁)
- 第四章 政府資訊公開法(第49頁)
- 第五章 個人資料保護(總論、公務機關部分)(第65頁)
- 第六章 資訊權受侵害的法律救濟(第83頁)
- 第七章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與政府資訊公開(第97頁)
- 第三編 資訊與私法(第109頁)
- 第八章 個人資料保護(非公務機關部分)(第111頁)
- 第九章 商品與食品標示(第131頁)
- 第十章 商事資訊(第159頁)
- 第十一章 電子簽章(第181頁)
- 第四編 資訊與刑法(第197頁)
- 第十二章 電腦網路犯罪(上):總論(第199頁)
- 第十三章 電腦網路犯罪(下):各論(第223頁)
- 第十四章 色情資訊問題(第2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