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譯學研究集刊 [第二十一輯]
-
點閱:43
6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Studies of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 作者: 臺灣翻譯學學會編輯部編輯
- 出版社:臺灣翻譯學學會
- 出版年:2018.07
- 格式:PDF,JPG
- 附註:部份內容為英文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19
本期內容簡介
前言
究竟是我們在說語言,還是語言在說我們?是翻譯在表達譯者,還是譯者在表達翻譯?抑或是翻譯影響語言與社會文化,還是語言和社會文化在影響翻譯?這往往讓我們有如墜入五里雲霧中。其實前者與後者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置身於後現代主義的理論中,翻譯是無止盡的意義延遲,不同時空及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譯者會不斷的產生新的文本形式並呈現新的意義。譯者處理語言時,雖可表達其特有風格,但同時也會受到語言及出版社、贊助人、譯者意識形態、詩論(時代社會潮流)等語外要素的制約與影響(Lefevere, 1992)。翻譯乃是一種錯綜複雜的過程與行為,從亂中有序的過程中表現出語言之美及文化之張力,並達成溝通效果,整部翻譯作品不只是「傳譯」,更是「傳意」和「傳藝」之寫照。從這個理念出發,我們看到學者專家從不同的觀點去探究翻譯文本、翻譯過程及其衍生之相關模式;其次,更有翻譯學者從不同領域出發,與「他者」理論對話、移接、交融,進而豐富、滋養當代翻譯研究之沃土。
本集刊除了收錄三篇中文、三篇英文及一篇西班牙文學術論文外,還刊載ㄧ篇研討會報導與反思,集刊內容在主題和語言類別方面,皆呼應了翻譯學門跨語言、跨領域之多元性。其中蔡毓芬老師使用語料庫進行文本分析,並輔以質性分析方式探討高成就與成績落於中間區段的學生使用翻譯策略之差異。馬里奧老師論文旨在比較兩部《唐吉訶德》英譯本之異同;陳榮彬老師論文探究中國文學魯迅小說英譯本之疏離化效果、異化策略應用與翻譯倫理之意涵。孫夢漪與崔峰老師論文的口述影像主題頗具創意,為視障人士提供漢語口述影像之指導準則。崔峰與郭思妤老師的論文提供1959年《譯文》更名為《世界文學》受到五○年代中國大陸政治語境影響之例案研究。陳致宏的論文進行詩經文體翻譯實驗,旨在翻譯中保留原文特有的高貴和自然元素,達到抒情效果。張忠安老師的報導文章乃是介紹在上海交通大學翻譯與跨文化研究Baker中心所舉辦的國際研討會,大會主題是跨域之筆口譯研究之挑戰與前景。
本21輯刊能順利出版,除了感謝投稿者賜稿和審查委員不辭辛勞提供寶貴評論外,亦感謝台灣翻譯學會理事長藍月素教授、輔大跨文化研究所楊承淑所長及編輯委員的大力協助。此外,要特別感謝執行編輯陳怡方花費不少心血與時間投注論文格式的校正與審閱。最後,我們慶幸翻譯學研究集刊在輔大楊承淑所長創刊後,歷經22年,仍能屹立不搖,代代接棒,見證了華人世界翻譯研究生態的更迭多變,同時也感佩莘莘學者孜孜不倦的投入翻譯研究,他們透過更多跨域視角與實證研究的論述,於此新舊世代交替之際,提供我們更多的啟示與思維,期能擦撞與點燃出更多的「文譯/藝」創新火花。
- 一般投稿(第1頁)
-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ranslation Certificate Examinations? A Comparison of High Performing and Low Performing Translations(第1頁)
- 疏離化、異化與現代中國文學的翻譯:以賴威廉的魯迅小說英譯為例(第19頁)
- Un análisis histórico comparativo de las traducciones al inglés de Don Quijote(第29頁)
- 從「譯文」到「世界文學」:以1950年代中國大陸的政治語境為中心(第59頁)
- Rhyme and Meter: 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aiwei 采薇 from Shijing 詩經 with Stylistic Considerations(第79頁)
- Recommendations for Chinese Audio Description Guidelines: A Case Study(第103頁)
- 社會、語言與翻譯的動態演變:新加坡華文報章的歐化翻譯現象──以《聯合早報》為例(第125頁)
- 翻譯反思與動態 Researching Translation & Interpreting: The Challenge and Promise of Interdisciplinarity(第147頁)
紙本書 NT$ 300
單本電子書
NT$
180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19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19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