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9
本期內容簡介
我們曾經以為,食安問題的嚴重性,除了黑心業者的利益薰心,很大的部份更出於無知,包括民眾的無知、媒體的無知。然而,我們發現了這一切的癥結,其實問題不會只在於大眾缺乏知識,整個台灣在食安認知上會顯得如此荒腔走板,有可能是出於「錯誤的知識」。
台灣食品產業的能力絕對不僅止於台灣市場,一定可以成為台灣所有對外發展產業的領頭羊之一,只要好好地省思我們本期所做的七大癥結點,未來,鐵定山高水長,前途無限。
- 台灣食品業:昔日風光靠外銷起家 今日卻因食安信心殞落(第6頁)
- 症狀1:公司治理有夠差(第8頁)
- 公司治理評鑑結果,食品業每一屆都敬陪末座!(第8頁)
- 公司治理吊車尾,台灣食品業為什麼管不好?(第9頁)
- 曾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家族企業 該如何永續經營?(第12頁)
- 外商營運模式,帶給台灣食品業者什麼樣的刺激?(第15頁)
- 症狀2:社會責任趕不上(第18頁)
- 做食品要有肩膀 成功企業絕不輕忽的CSR(第18頁)
- 挽救食品業的終極方案 履行CSR實現永續經營(第19頁)
- 寫好報告書就是業界模範生?台灣食品業CSR都用講的(第21頁)
- 大手拉小手 外商是帶著供應商一起做CSR!(第24頁)
- 通路的能力愈大責任愈大 家樂福推動食品鏈革新(第27頁)
- 症狀3:危機處理慢半拍(第29頁)
- 閉門造車的食品業!危機一來信任就崩盤!(第29頁)
- 推卸責任、躲起來、買一送一?食品業危機處理就這三招?(第30頁)
- 食品業必須注意灰犀牛效應!危機管理不是只在危機發生時做公關而已!(第32頁)
- 被冠以高道德標準的食品業,怎麼才能贏回信任?(第35頁)
- 你必須以誠待人,别人才會以誠回報(第37頁)
- 症狀4:產品包裝不夠美(第40頁)
- 台灣食品包裝美學60年(第40頁)
- 不論好壞球都揮棒 王炳南:台灣食品包裝演變至今已成「打帶跑」路線(第42頁)
- 食品包裝也要有美學思考 陳易鶴:美學教育應從日常飲食做起!(第45頁)
- 「清爽der」成功顛覆黑松沙士68年老包袱 彭星凱:飲料產品要讓消費者產生好奇進而購買做起!(第48頁)
- 台灣食品業大數據(第51頁)
- 是誰撐起我們的美食王國?讓你一次看懂台灣食品業(第51頁)
- 產業老化 人才難找 未來的美食王國將由誰來接班?(第54頁)
- 症狀5:國際市場進不去(第60頁)
- 受困的「美食王國」 台灣食品業要如何衝出國際?(第60頁)
- 台灣明明是「美食王國」,為什麼MIT食品無法暢銷全世界?(第61頁)
- 當科技業品牌之光暗淡時 換上連鎖加盟餐飲業征戰全球(第63頁)
- 食品業南向發展 恐看得到吃不到!(第66頁)
- 症狀6:通路變化難因應(第69頁)
- 通路強勢引領消費趨勢!食品業者趕上浪頭了嗎?(第69頁)
- 食品業不能不重視!網購食品已成日常消費行為之一(第70頁)
- 力拼懶人經濟的超商鮮食熱戰 食品業者能從中分得哪杯羹?(第73頁)
- 無人商店的啟示:智能櫃思維之外,食品業該思考的是數據的力量(第75頁)
- 症狀7:專業人才不好用(第77頁)
- 產業發展要好 人才更不可忽視!(第77頁)
- 學界與業界的距離為什麼那麼遠?(第78頁)
- 想解決食安問題,食安所是唯一解方?(第80頁)
- 如何發揮證照價值,才能讓食品人適才適所?(第82頁)
- 食品專業人才畢業後,然後呢?(第84頁)
- 心病還得心藥醫!七味藥方 救回美食王國!(第86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