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走進清宮學養生
  • 點閱:210
    81人已收藏
  • 作者: 張京春著
  • 出版社:金塊文化出版 商流文化總經銷
  • 出版年:2017
  • 集叢名:實用生活:37
  • ISBN:9789869499965
  • 格式:PDF,JPG
  • 書籍難度(SR):781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1-17

透視清宮醫案
揭露:古稀天子養生術,慈禧太后駐顏方
 
宮廷劇中,不乏帝后養生治病的橋段,而他們的養生秘方其實就在日常起居之吃、穿、住、用、行之中,作者探尋其中的奧秘,遵循其中的法度,簡化後供現代人用於日常養生調理。
本書為首次將清宮醫療經驗與現代中西醫診療知識結合在一起,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提供養生保健知識及心血管和其他常見病、多發病的日常調理知識,特別將清代著名的長壽皇帝乾隆及慈禧太后的養生經驗介紹給大家,使深藏於宮闈的清代宮廷醫療經驗惠及一般民眾,真正使得「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閱醫案,話養生,讓我們一起從清宮醫案中,找尋益壽延年之道吧!
 
【本書特色】
專業──作者為北京中醫藥學會宮廷醫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創會主任委員,北京宮廷醫學養生研究會會長,近年受邀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北京衛視《養生堂》及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健康中國》等進行了宮廷醫學養生與心血管等常見病防治的系列講座,亦曾受邀前往美國加州地區多所大學及舊金山當地電臺、電視臺做宮廷醫學養生講座,對宮廷醫學研究貢獻卓著。
詳細──本書廣泛收錄乾隆皇帝養生秘訣、乾隆皇帝常用養生醫方、慈禧太后的內服保健醫方、慈禧太后的外用醫方、慈禧的膳食講究、清宮茶飲文化、清宮茶療方式、豐富多彩的清宮膏方,及宮廷裡眩暈、胸痹、心慌、脾胃病、痛經等疾病調理秘方,一本書看透清宮御醫的養生智慧。
實用──本書為首次將清宮醫療經驗與現代中西醫診療知識結合在一起,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提供養生保健知識及心血管和其他常見病、多發病的日常調理知識,特別將清代著名的長壽皇帝乾隆及慈禧太后的養生經驗介紹給大家,使深藏於宮闈的清代宮廷醫療經驗惠及一般民眾。
 
【內容簡介】
▌古稀天子養生有術
乾隆皇帝自稱「古稀天子」,享年89歲,壽終正寢。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在其日記中曾經這樣寫道:乾隆五十八年七月入覲於避暑山莊時,「觀其風神,年雖八十三歲,望之如六十許人,精神矍鑠,可以凌駕少年,飲食之際,次序規則,極其嚴肅,殊甚驚異。」意在表明當時的乾隆皇帝雖已有83歲的高齡,舉手投足間卻比少年還要精神飽滿,飲食作息十分規律。
如此高壽的皇帝自然會有他的養生秘笈,其中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等即包含在他的日常生活起居中,而為至高無上的乾隆皇帝所享用的進補醫方,我們亦可探尋其中的奧秘,遵循其中的法度,簡化後用於現代人的日常養生調理。那麼本章我們就一起翻開三百多年前的清宮醫案,探尋這位號稱「十全老人」的史上壽命最長皇帝的養生之道。
清宮醫案
嘉慶四年正月初一日卯初一刻脈案載:「皇上聖脈安和,惟氣弱脾虛,議用參蓮飲。人參一錢五分,建蓮三錢,老米(炒)一錢,水煎。」於當年正月初三日辰時駕崩。
上述醫案是乾隆皇帝臨終前三天的醫案,從醫案中的「聖脈安和」可以推測他應該是無疾而終。參蓮飲是清宮中很常用的一個方劑,對於脾腎虛弱、氣血兩虧而致的食少泄瀉、心悸失眠、遺精滑精等症有效。醫案中還記載了御醫亦曾將生脈飲和參蓮飲交替使用的情況。其中的生脈飲還見於王公大臣及后妃臨終之時使用,由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常用於氣陰兩虛患者,症見肢體倦怠、氣短懶言、自汗、口乾口渴、睡臥不寧、脈微細弱等,現代臨床中常根據組方中所選人參種類的不同,用於治療急危重症、普通患者或亞健康人群,屬氣陰不足證者尤為適合。
一、乾隆皇帝養生秘訣
乾隆皇帝得以高壽,必有一套自己的養生方法,他曾談到自己的養生秘訣,有四個方面:吐納肺腑、活動筋骨、十常四勿、適時進補。
1.吐納肺腑——乾隆皇喜歡在清新空氣下的腹式呼吸
乾隆皇無論處理政事到多晚,第二天黎明必起,在皇室園林下閉目凝神,吐氣納新一個多時辰(2小時左右)。
如今霧霾常常光顧,呼吸新鮮空氣變成一件奢侈的事情,而吐納肺腑卻是日常養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吐納即呼吸,吐納肺腑是指每天黎明即起,到空氣清新的地方,慢慢吸入新鮮空氣並呼出體內渾濁的氣體。
我們認為呼吸頻率的快慢也是一個影響壽命的因素,在一定範圍內,呼吸頻率越慢,壽命越長。
《黃帝內經》中有一個觀點,根據「五十營」的頻率來調節呼吸節奏。所謂「五十營」簡單來講是指經脈之氣在人體內按一定規律運行,一晝一夜間循行全身五十周。也就是說要放慢呼吸,如果按五十營的頻率,經換算相當於一呼一吸是6.4秒,雖說我們不能做到如此精確,但也要儘量達到在4~6秒之間。有人曾提出,呼吸節奏減慢,可以調節新陳代謝、減輕心臟負荷、平衡能量消耗,更能調節全身氣機,有助於身心健康。
中醫講肺「主氣司呼吸」,是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通過肺的呼吸作用,不斷吸進清氣,排除濁氣,實現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氣體交換,以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
吐納肺腑相當於現在的腹式呼吸。選擇一個空氣清新的地方,可以在山林、公園、湖邊或者田野,若在室內則可以打開窗戶。坐、臥、立幾種姿勢可以任意選擇,放鬆全身。呼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內收縮腹部,充分將氣體排空;吸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外擴張腹部,直至不能再吸入空氣為止,胸部要保持不動,如此循環往復。要保持每一次的呼吸節奏一致,每做完一呼或者一吸可以閉氣調息3~5秒。
2.活動筋骨——乾隆沿襲祖制,騎馬善射;遊歷名山大川
康熙皇帝將騎射定為祖宗家法,教誨皇家子弟要「習騎射,勿持貴縱恣」,不可因為自己是皇家子弟就驕縱懶惰,都要學習騎馬射箭,所以在他的薰陶下乾隆皇帝自幼喜歡騎射,箭術、馬術均精,曾在避暑山莊幾次皇家射箭比賽中大顯身手。有史料記載他曾在王公大臣面前展示箭法,竟能九射九中,直到他80歲高齡時還能去圍場狩獵。乾隆皇帝在一個時辰的吐納肺腑之後,常會進行簡單的運動,如散步、爬坡、打拳等。此外,乾隆還喜好遊歷名山大川,開拓視野,陶冶性情,強健體魄。「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家喻戶曉。據統計,他一生中曾六次下江南,六次上五臺山,不少名山大川、古刹佛界都留有他的足跡。
《黃帝內經》中講到「動以養形,靜以養神」,動靜結合才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古語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意思是流動的水不會發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說明經常運動的東西才不容易受侵蝕,人體亦然,只有經常運動方可強身健體,益壽延年。
傳統的運動養生學認為動靜結合才是運動的最高境界,我們平時所熟知的太極拳就遵循了這一原則,剛柔並濟、內外結合、動靜相宜,不但可以強身健骨,還可以緩解壓力、減輕焦慮、緊張的情緒,修身養性。還有很多傳統的運動如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都是很好的養生保健形式。
運動不但能夠疏通經絡,促使人體氣血充盛,經脈暢通,增強人體的抗邪能力,祛病延年,還能夠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等。
現代人生活節奏較快,工作任務繁重,很多人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運動,尤其是很多上班族剛吃飽飯就投入工作或者進行休息,其實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俗語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也是在提醒人們要注意活動。
那麼患有如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人是否可以運動呢?2007年11月,「運動是良醫」作為一種學術理念和健康促進項目,由美國運動醫學會和美國醫學會正式提出。2012年6月在我國正式啟動。「運動是良醫」鼓勵有能力的病人,在醫生的指導下做適當的運動。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提高心肺的耐力,降低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平時可以選擇一些喜歡做、能長期堅持的運動,如步行、慢跑、騎自行車、游泳、原地跑、健身操等,時間最好大於15分鐘,可以在30~60分鐘之間,同時還應特別注意訓練時和訓練後的身體反應,若出現心絞痛、呼吸困難、頭痛頭暈、運動失調、紫紺、噁心等症狀時,應立即停止運動,及時就醫。同時,運動中也可能出現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血壓過高或過低等情況,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並做到持之以恆。
3.十常四勿——古稀天子日常按摩術及生活中的節制
十常:齒常叩、津常咽、耳常彈、鼻常揉、睛常轉、面常搓、髮常梳、足常摩、腹常旋、肛常提
四勿:食勿言、臥勿語、飲勿醉、色勿迷
二、乾隆皇帝常用養生醫方
1.龜齡集——明清帝王們用於養生延壽之經典醫方
乾隆皇帝除了有自己的一套養生秘訣之外,還經常服用一些養生醫方,其中有很多的藥酒方。服用藥酒進行補益增壽,是清宮醫療的一大特色。酒味辛甘,性溫,具有通血脈、禦寒氣、行藥勢的功效,與中藥同用可增加治療效果。且藥酒方治病養生,服用方便,適於久服。《漢書·食貨志》云「酒為百藥之長」。乾隆皇帝不僅喜歡酒,還喜歡自己造酒,並且寫詩吟賦以贊酒詠酒,他常飲用的藥酒方有龜齡酒、松齡太平春酒、椿齡益壽藥酒等。下面我們就簡單介紹幾種乾隆皇帝常用的養生醫方。
雍正八年,造龜齡集方:
熟地五錢 生地六錢 天門冬四錢 當歸五錢 肉蓯蓉六錢五分 川牛膝四錢 枸杞子五錢 杜仲二錢五分 補骨脂一錢 鎖陽三錢五分 青鹽三錢……
右將各藥如法製畢,選吉日良時,入淨室修合一處,忌雞、犬,用人乳、醋、井水、河水、燒酒煮東酒、童便各一酒盅,和勻放入銀盒內,以黃紙封口,再用鹽泥封之,然後鑄上鉛蓋,入缸內灰火內行三方養之,早寅午戌會成火局,晚申子辰會成水局,每火一兩六錢,相其火候,可加三兩,以寅至戌更換,換時以水滴鉛球響為度,不可大熱溫養,至三十五日取出,入井浸七日,以去火毒,然後開視,以紫色為度,每服五厘,黃酒送下,渾身燥熱,百竅通和,丹田微暖,委陽立興。
造龜齡酒法:將前三十三味藥三料,共成粗末,用西(錫)紙包裹,外用黃絹袋乘之紮口,用燒酒三十斤、江米窩兒白酒二十斤入藥袋,於壇底以西(錫)紙、油紙、細布封壇口,用綠豆麥周圍對固,黃土鹽水和成泥封口,曬三伏天,東西南北周轉曬之,若要急用,將桑木柴煮三炷香取出,入土內埋七日,若土旺用事,下入井內浸三日取用。
乾隆皇帝不僅自己堅持服用龜齡集,而且常用來賞賜親信大臣,以示恩寵。他對龜齡集的配方十分感興趣,經常查閱秘方,親自配製。在理政之餘,他還經常向總管詢問:「御藥房的龜齡集,尚有多少在庫?」足見他對此方的重視。
龜齡集是中國傳統的益壽古方,素有「養生國寶」的美稱。以龜齡作方名,取靈龜長生不老,喻可增壽之意。《抱樸子·對俗》亦曰:「知龜之遐壽,故效其道,引以增年。」
其組方原則依據傳統醫學「天人合一」的觀念,採用天然動植物,包括天上飛的(蜻蜓、蠶蛾)、海裡游的(海馬)、地上跑的(鹿茸)以及人參、熟地、補骨脂、菟絲子、淫羊藿、地骨皮、肉蓯蓉、川牛膝、天冬、丁香等33味中藥組成,集東西南北中各種名貴藥材於一體,配方獨特,炮製講究,經81道工序「日曬夜露」而成。具有益腎助陽、填精益髓、大補真元的功效,可治療盜汗遺精,筋骨無力,行步艱難,頭昏眼花以及婦女氣虛血寒,赤白帶下等症狀。
但全方溫燥藥居多,雖配有滋陰之藥,但是熱性體質或者證候偏熱者服用之後可能會有咽乾舌燥等「上火」跡象。此外,將龜齡集諸藥製成酒劑龜齡酒,取酒性可行藥勢、通利血脈、禦寒保暖等功效。
2.松齡太平春酒方——乾隆帝喜飲的養腎安神滋補藥酒
熟地、當歸、紅花、枸杞子、佛手、龍眼肉、松仁、茯神、陳皮……
近二十種藥,用玉泉酒、白酒、乾燒酒三種酒,入布袋內,煮一炷香。
方中熟地為補腎陰之要藥,古人云其「大補五臟真陰」,與枸杞子合用,滋補肝腎功效更佳,又可明目;當歸補血兼活血,合用紅花,可活血通經,善治婦科疾病;龍眼補養心脾,既可食補,又可入藥,在清宮中應用廣泛。與茯神同用,還可寧心安神,配伍陳皮可燥濕化痰、健運脾胃。諸藥合用,共奏養血活絡、滋補心腎之效,常用於調治關節酸軟、納食少味、腸燥便秘、睡眠不實等症狀。全方藥性平和,方中藥物多為藥食同源之品,一般人群均可使用。松為常綠之樹,松齡久長,經冬不凋,所謂「松鶴延年」,故取松齡增壽之意。
日常推薦:補益強身酒
組成:當歸30克、菊花30克、桂圓肉240克、枸杞子120克、生地50克、米酒5000克。
做法:將上述藥物裝入細紗袋中,紮緊口,置於玻璃器皿中,倒入米酒,加蓋密封,放於陰涼通風處,每日搖晃數下,1個月以後開封,棄去藥渣,過濾後便可飲用。
功效主治:補益強身、養生防病。適用於血虛經虧之面色不華、頭暈目眩、心悸失眠、健忘等症。
服法:每日1~2次,每次服20~30ml。
 
▌慈禧太后駐顏有方
慈禧太后享年73歲(1835年~1908年),堪稱是一位養生達人。從歷史遺留的繪畫和老照片看,她的形象都是面色潤澤,儀容端莊,美國畫家卡爾小姐曾這樣描述她給慈禧畫像的經歷:「當時,慈禧雖然已經70歲,但是看起來就像30多歲的貴夫人似的。」身邊的女官德齡公主也在所著的《御香縹緲錄》中提到:慈禧在60歲時,「肌膚白嫩光滑如同少女一般,細膩光潤,嫣然一笑,姿態橫生,令人自然欣悅。」可見慈禧太后雖年近花甲,但仍然皮膚光滑、身姿綽約,於是後世開始好奇這位清朝帝后的神秘養生駐顏術。慈禧太后在頤和園十八年的起居宴樂、祝壽慶典、治國理政中留下數萬件文物,其中很多是慈禧授意或專門為她個人定做的,從中反映出其審美素養、性情喜好、養生保健等諸多印記。而她的養生方法其實就滲透在日常起居之吃、穿、住、用、行之中,普通百姓亦可得而學之,所以本章我們就跟隨慈禧太后的足跡,探討一下這位養生達人是怎樣內調外養的。
一、慈禧的膳食講究就在你我身邊
慈禧太后注重養生,飲食上十分講究,根據金梁《清宮史略·經費》中對皇太后日用所作的記載,可以發現慈禧太后每天的膳食裡都有蜂蜜、核桃仁、松仁、枸杞、曬乾棗、香油等中國傳統的延年益壽食物,其實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又比如牛奶,慈禧太后亦常用,它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營養食品之一。
1.太后除百病、和百藥、製膏方——蜂蜜
慈禧太后經常服用的菊花延齡膏,就是由單味菊花加入蜂蜜而製成的。蜂蜜可以入藥、調味,丸劑中也大多使用蜂蜜來「煉蜜為丸」,還有膏滋方中也常常使用蜂蜜作為輔料。《神農本草經》中把蜂蜜列為「上品」(《神農本草經》按藥物的有毒無毒、養生延年與祛邪治病的不同分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延年益壽,基本無毒,可長期服用),指出蜂蜜有「除百病、和百藥」的作用,且「多服久服不傷人」。
中國從古代就開始人工養蜂採蜜,如今市面上也有各種蜂蜜出售,尤其是很多女性不僅口服,還經常用它來敷面以美容養顏,被譽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營養食品」。蜂蜜不僅在中國使用廣泛,在國外也是備受歡迎。古希臘人把蜜看做是「天賜的禮物」,據記載,希臘古代思想家希波克拉底,經常服用蜂蜜,活到107歲;古代希臘抒情詩人阿那克里昂,平生愛食蜂蜜和蜜酒,壽至115歲。
蜂蜜甘平無毒,歸肺、脾、大腸經,具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功效,可治療脾氣虛弱,脘腹攣急疼痛;能補益肺氣,又能潤肺止咳,亦治療虛勞咳嗽日久、咽燥痰少而粘或乾咳無痰等症狀;它還有潤腸通便的功效,治療腸燥便秘,單用有效。
藥理研究證明,蜂蜜是由單糖類的葡萄糖和果糖構成的,可以被人體直接吸收,而不需要酶的分解,所以對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具有良好的效果,被稱為「老人的牛奶」。蜂蜜中還含有多種蛋白質、酶類、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H、維生素K、維生素C等,可以調整體內的酸鹼平衡。蜂蜜容易結晶,但是結晶後蜂蜜的營養價值不會降低,可以把蜂蜜連同盛器一起在熱水中浸泡,但要注意水溫必須低於50℃。因為溫度過高會使蜂蜜中的酶失活,維生素損失。
2.太后說自己不顯老,它的保健功勞不可沒,補腎益智——核桃
慈禧太后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核桃仁。據記載,她的茶房、臥室、書房,都要擺上最好的山核桃仁,以供她隨時享用。她還經常用鐵砂輪磨平以後的山核桃殼做足部按摩。傳說,慈禧太后70多歲時,頭髮還烏黑光澤,容顏白皙,她曾對身邊的太醫說過,「我這麼大年紀,頭髮黑,眼睛亮,皮膚好,身體健,山核桃保健功勞不可沒!」
核桃仁又名胡桃仁、胡桃肉,屬傳統補益類食品。其性溫,味甘,歸腎、肺、大腸經,功能補腎固精、溫肺定喘、潤燥滑腸。常與杜仲、補骨脂同用治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排尿不暢等症;又因其長於補肺腎、定喘咳,可治療肺腎不足、腎不納氣的喘促短氣、動則喘甚、呼多吸少等;核桃仁單獨服用亦可治療腸燥便秘症狀。《神農本草經》將核桃仁列為「久服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上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核桃仁可「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處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咳,腰腳重疼,心腹疝痛,血痢腸風」。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將核桃仁與黑芝麻研碎後混合食用,可增加皮脂分泌,改善皮膚彈性,保持皮膚細膩,延緩衰老;核桃仁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及人體營養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這些成分皆為腦細胞代謝的重要物質,能滋養腦細胞,對長期用腦的人十分有益;實驗證明,它還能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並可溶解膽固醇,排除血管壁內的「污垢雜質」使血液淨化,從而為人體提供更好的新鮮血液。所以核桃仁還有防止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心血管病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有良好的效果。
小妙方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簡單易行的養生食用方法,比如將蜂蜜與檸檬搭配泡水:將切好的檸檬放在杯中,加一勺蜂蜜,用溫水沖調即可飲用。因檸檬較酸,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調節蜂蜜的量。兩者配合,補肺益腎,祛痰平喘。還可以用蜂蜜1000毫升、核桃肉1000克,將核桃肉搗爛,調入蜂蜜,和勻。每次服食一匙,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潤腸通便、補腎固精,亦適宜於咳嗽喘憋患者。
3.太后喜吃的宮廷糕點就常夾有長壽果——松子仁
慈禧太后喜愛食用的茯苓餅中經常夾有松子仁等材料。還有著名的宮廷點心松子百合酥,就是由松子、蛋黃等組成的,形似百合花,香酥適口。有利於滋潤皮膚、延緩皮膚衰老,是經典的滋補佳點。
松子仁性溫,味甘,歸大腸、肺經,具有潤腸通便、潤肺止咳的功效。松子仁可治療腸燥便秘、肺燥乾咳等疾病。李珣《海藥本草》謂其「主諸風,溫腸胃,久服輕身延年不老。」它不僅是美味的食物,更是食療佳品,因而有「長壽果」之稱。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松子仁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每日食用一定量的松子對延年益壽,強健身體,美容潤膚皆有良好的作用。松子中的磷和錳含量對大腦和神經都有很好的補益作用,是腦力勞動者的健腦佳品,對老年癡呆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小知識
松子雖好,也並非人人皆宜。脾虛、腹瀉以及多痰患者應謹慎食用松子,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由於松子油性較大,且屬於高熱量食品,所以,吃得太多會使體內脂肪增加,每天食用松子的量以20〜30克為宜。散裝的松子也最好放在密封的容器裡,以防油脂氧化變質。存放時間長的松子也會因油脂變質而產生「油哈喇」味,不宜食用。
4.太后明目延壽內服外用——枸杞子
慈禧太后經常服用的益壽膏、長春益壽丹中都有枸杞,還經常命人用枸杞煮水後放入洗澡水中沐浴時使用。早在唐代的《藥性論》中,枸杞就被認為可以「補益精,諸不足,易顏色,變白,明目……令人長壽。」
枸杞子為古代著名的延緩衰老藥物,民間自古以來就有自采自食的習慣。其中寧夏的枸杞品質最佳,為道地藥材。其性平,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精血不足所致的視力減退、頭暈目眩、腰膝酸痛、陽痿遺精、耳鳴耳聾、潮熱盜汗等諸多症狀,常與熟地、山茱萸、山藥、菊花等同用,如杞菊地黃丸。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枸杞中富含枸杞多糖、甜菜鹼以及多種氨基酸、維生素以及鈣、鐵、磷、鋅等微量元素,其中的枸杞多糖是枸杞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促進免疫、抗衰老、抗腫瘤、清除自由基、抗疲勞、調節血糖和血脂、保護肝功能等多種重要作用,對糖尿病、高脂血症、肝功能異常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小妙方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選用枸杞、紅棗與菊花一起泡水飲用。選用枸杞子5~8顆、大棗2~3顆、菊花3~5朵放入杯中,加入沸水泡5~10分鐘即可,也可加入少許冰糖或待水溫降到40~50℃左右時加入蜂蜜,攪拌均勻後飲用,有明目、養血、補益肝腎的作用。
二、從慈禧的月經病看女性如何疏肝調經
咸豐 年四月三十日,懿嬪調經丸:
香附(童便炙)一兩 蒼朮一兩 赤苓一兩 川芎三錢 烏藥一兩 黃柏(酒炒)三錢 澤蘭一兩 丹皮八錢 當歸八錢
共為細末,水疊為丸,綠豆大,每服二錢,白開水空心送服。
本方名為調經丸,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方中當歸活血調經止痛;丹皮涼血活血,香附、川芎、澤蘭為疏肝理氣活血之品,且香附素有「婦科聖藥」之稱,被李時珍譽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此方尤適用於治療女性肝氣鬱滯所導致的痛經;此外,方中蒼朮、黃柏等清熱祛濕之品,在調經的同時還可治療濕熱帶下等症。這是御醫在治療慈禧太后痛經時常用的一則方劑。慈禧太后從入宮時人微言輕的蘭貴人,發展到後來位高權重的皇太后,這一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鬱結傷肝,肝鬱氣滯,氣滯則血行不暢,不通則痛,形成痛經。
中醫認為「女子以肝為先天」,女性一生中幾個重要的生理時期都容易受到肝臟的影響。肝「主藏血」,而女性在月經、懷孕、妊娠、哺乳一直到最後的衰老都和血有關,且具有「週期性」耗血的特點,若肝鬱氣滯,會導致血行不暢,則肝藏血的功能就無法正常發揮,於是身體就會出現諸多不適。
常見的肝鬱氣滯的表現有胸脅脹痛、乳房及小腹脹痛,以及隨之產生的月經不調、痛經等。此外,有的人還表現為喉嚨有異物感且「咽之不下,吐之不出」,中醫稱之為「梅核氣」。像慈禧太后當年,還總是有頭暈頭痛的表現。所以慈禧太后平常十分喜歡用玫瑰花,泡水飲用、沐浴或者經加工後食用,使用方法非常廣泛。玫瑰花作為理氣解鬱的聖藥,有疏肝解鬱、活血止痛的功效。在慈禧太后疏肝解郁、養顏美容上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玫瑰花的具體內容我們將在「心慌」一章中詳細論述。
月經在女性的一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女子大多在13~14歲左右月經來潮,每月一次,49歲左右絕經。停經實際就是卵巢萎縮以及功能衰退造成的。絕經後因體內激素的變化,女性會逐漸衰老,無論是皮膚、臟腑功能,甚至是精神狀態都會發生巨大變化。所以調理月經,對於養生保健、養顏駐容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清宮之中慈禧太后除了常服調經丸外,亦常服用通經甘露丸、烏金丸等以調理月經。
■通經甘露丸
光緒 年 月 日,通經甘露丸:
當歸八兩 丹皮四兩 枳殼二兩 陳皮二兩 靈脂三兩 砂仁二兩 熟地四兩 生地四兩 炙延胡索四兩 熟軍八兩 赤芍三兩 青皮三兩 炙香附一斤半 炮薑二錢 桂心二兩 三棱八兩 莪朮八兩 甘草二兩 藏紅花二兩
醋三斤,煮蘇木四兩取汁,泛為小丸。
方中當歸功可補血,香附、陳皮、青皮、枳殼均為理氣之品,「蓋氣者,血之帥也,氣行則血行」,故治療婦科疾病時常加用理氣之品;熟軍(即大黃)、紅花、延胡索、靈脂為活血化瘀通經之品,可化散瘀血;三棱、莪朮功可破血,化瘀之力更甚;桂心、炮薑能溫通血脈,對痛經伴四肢不溫,下腹冷痛,得溫痛減患者有益。配伍丹皮、赤芍可涼血潤燥,可見全方寒溫並用。因此,此方能夠活血化瘀理氣、逐瘀生新,主婦人月經不通,或癥瘕痞塊、少腹脹痛、骨蒸勞熱等病狀。
■烏金丸
光緒 年五月二十日,由《良方集成》抄下來烏金丸:
台烏、熟大黃、人參、莪朮、三棱、赤芍、黃芩、延胡索、丹皮、阿膠、蒲黃、香附、烏豆皮、生地(忌鐵器)、川芎各三兩,寄奴、蘄艾、白扁豆各二兩
以上用蘇木水炙。
右味,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一錢,蠟皮封固。
烏金丸為驗方,治婦人七情抑鬱,氣滯食減、口苦咽燥、五心煩熱、面黃肌瘦、胸脅刺痛、崩漏帶下等症。方中阿膠乃由驢皮加工而成,為「血肉有情之品」,功可補血滋陰。川芎既可活血,又可行氣,《本草匯言》謂其「上行頭目,中開鬱結,下調經水」,為「血中氣藥」,可治療肝鬱氣滯導致的頭痛、月經不調等。三棱、莪朮化瘀力甚,蒲黃化瘀止血,配伍延胡索、香附等疏肝理氣之品,取「氣行則血行」之意以行氣活血。配伍酒大黃、赤芍、丹皮等品又可清熱涼血。人參補氣力強,所謂「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氣旺則血生,體虛乏力時亦常配伍使用。諸藥合用,共奏理氣解鬱、養血調經之效。
臨床上我們常用來調經的中藥主要有桃仁、紅花、益母草、丹參、月季花等。其中,月季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我們常用來疏肝調經,它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治療經行不暢、小腹疼痛等。可選用月季花2~5枚、白米100克、紅糖30克加水煮粥或與泡茶飲用。
三、慈禧太后的內服保健醫方
慈禧太后不僅在身體不適時服用藥物,平時也常服用一些延年益壽的醫方或膏滋以強身健體、祛病延年。
1.兼顧五臟氣血陰陽的太后滋補方——長春益壽丹
光緒六年二月初五日,進長春益壽丹方:
天冬(去心)、麥冬(去心)、大熟地(不見鐵)、山藥、牛膝、大生地(不見鐵)、杜仲、山萸、雲苓、人參、木香、柏子仁(去油)、五味子、巴戟以上各二兩,川椒(炒)、澤瀉、石菖蒲、遠志以上各一兩,菟絲子、肉蓯蓉以上各四兩,枸杞子、覆盆子、地骨皮以上各一兩五錢
以上共為極細麵,蜜丸桐子大,初服五十丸,一月後加至六十丸,百日後可服八十丸便有功效,每早空心以淡鹽湯送下。
在原始的清宮醫案中,御醫在記述這則醫案時並沒有提到某病某症,當時是光緒六年,也就是慈禧46歲左右,並且從方子的組成中可以看到該方的補益範圍涉及五臟,並兼顧先後天,且陰陽雙補,所以應是為了保養健身而設,可治療虛損日久之神衰力弱、腰酸體倦等症。久服還可以養髮烏髮。據說當今的定坤丹也是慈禧曾服的兼顧氣血雙補、理氣活血調經的保健醫方。
2.太后經常脾胃不好又頭暈服什麼——五芝地仙金髓丹
光緒 年 月 日 五芝地仙金髓丹:
人參二兩 生於朮二兩 雲苓三兩 甘菊二兩 枸杞二兩 大生地六兩 麥冬三兩 陳皮二兩 葛根二兩 蔓荊子二兩 神曲三兩
共為細麵,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錢,白開水送服。
本方取「四君子湯」、「三才湯」、「異功散」、「增液湯」等方劑加減變化而成。方中人參補益元氣,枸杞子、地黃滋補腎陰,麥冬養陰潤肺,雲苓即茯苓,可健脾寧心,生於朮即生白朮,可健脾益氣,以上藥物均以補益為主,尤適用於脾胃功能欠佳,症見食欲不振、大便稀溏、體虛乏力、口渴咽乾的患者。配以陳皮理氣燥濕化痰、神曲健脾和胃消食,使得全方補而不滯,符合丸散劑可長期服用的特點。方中又配伍葛根、蔓荊子、甘菊疏風散熱、清利頭目,若伴有頭暈症狀者亦可食用。
3.太后也用藥酒抗老駐顏——玉容保春酒
西洋參、枸杞子、黃精、當歸、合歡皮、佛手、大麯、酒各適量
上述藥物,按傳統工藝,經自然陳化,精心勾兌而成。
此酒是慈禧太后喜愛的抗老增年、美容玉面之佳釀,其中的西洋參、黃精益氣健脾,枸杞子、當歸養血滋陰,兩組藥物同用,共奏氣血雙補之效。佐以合歡皮、佛手,既能疏肝解鬱、安神和胃,又可防止上述補氣養血藥之壅滯。諸藥合用,氣血雙補,肝腎同調,有抗老駐顏、保容潤膚的良好效果。
四、慈禧太后的外用醫方
1.患有面肌抽搐症的慈禧如何美容護膚
光緒十四年四月二十日,小太監千祥傳李德昌、王永隆擬得玉容散加減分兩。
白芷一兩五錢 白牽牛五錢 防風三錢 白丁香一兩 甘松三錢 白細辛三錢 山柰一兩 白蓮蕊一兩 檀香五錢 白僵蠶一兩 白及三錢 鷹條白一兩 白蘞三錢 鴿條白一兩 團粉二兩 白附子一兩
共研極細麵,每用少許,放手心內,以水調濃,擦搓面上,良久再用水洗淨,一日二、三次。
慈禧太后非常重視自己的妝容,據說她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化妝,每天用在這上面的時間要一兩個時辰。而且她睡前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往臉上擦花汁、蛋清之類,也是為了美容。此外,她還堅持早晚用溫水洗臉、敷面,並用自製按摩器玉滾,又稱「太平車」,按摩面部穴位以促進血液循環。從歷史遺留的繪畫和老照片看,她的形象都是面色粉潤,精神飽滿,足見她養顏美容效果之好。據記載,慈禧太后所使用的嫩膚潤肌方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加減玉容散和漚子方。
玉容散
其來源,首先當推《醫宗金鑒》。《醫宗金鑒》指出,皮膚黧黑斑「由憂思抑鬱,血弱不華,火燥結滯而生於面上,婦女多有之。宜以玉容散早晚洗之,常用美玉磨之,久久減退而癒」。
漚子方
用防風、白芷、茯苓、白及、白附子等組成。凡化妝美容用方藥,常以膏霜收貯,其狀稀稠,猶如水泡,故以「漚子」名之。此方中還使用了白蜜,增強了滋養濡潤肌膚之效。
慈禧太后患有「面風」,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面肌痙攣症,又稱面肌抽搐症,其主要表現是半側面部表情不自主的陣發性抽搐跳動,這種病雖並不十分痛苦,但既影響面部美觀,又容易使人焦慮或煩躁不安,久而久之可伴有頭暈、頭痛、失眠、健忘等症狀。
清宮醫案中一些治療慈禧太后面風的方子,其中包含頗多外用的醫方,如僵蠶全蠍敷治方、祛風活絡熨方、防風活絡貼藥方、活絡敷藥方、正容膏、蓖麻子膏等。以正容膏為例,此方由蓖麻子、冰片兩味藥組成,將其「共搗成泥,敷於患庭,左喎敷右,右喎敷左」。蓖麻子味甘辛,性平,《本草綱目》謂「其性善走,能開通諸竅經絡,故能治偏風失音,口噤,口目喎斜」;《婦人良方》亦載此藥外用治面風;配伍開竅的冰片,外敷患處,可活絡通竅,改善面肌抽搐症狀。


【作者簡介】

張京春

醫學博士,博士後,博士生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醫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青年名中醫」,北京中醫藥學會宮廷醫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創會主任委員,北京宮廷醫學養生研究會會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抗衰老促進會女性健康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

擅長運用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心血管及其他內科雜病,並運用清代宮廷方藥及茶飲膏方進行調理。主持「基於原始醫藥檔案的清宮醫派研究」、「清宮醫案方藥與病證的關聯性研究」及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相關國家及省部級課題8項,主編《清宮醫案精選》、《陳可冀學術思想及醫案實錄》等著作,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近年受邀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北京衛視《養生堂》及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健康中國》等進行了宮廷醫學養生與心血管等常見病防治的系列講座(20集);並受邀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首屆面向20餘家主流媒體記者的中醫藥素養培訓班授課;曾受邀前往美國加州地區多所大學及舊金山當地電臺、電視臺做宮廷醫學養生講座。

 

  • 前言(第v頁)
  • 第一篇 養生保健篇(第15頁)
    • 第一章 古稀天子養生有術(第16頁)
    • 第二章 慈禧太后駐顏有方(第39頁)
    • 第三章 清宮茶飲話養生(第70頁)
    • 第四章 清宮調養話膏滋(第96頁)
  • 第二篇 疾病調理篇(第115頁)
    • 第五章 眩暈(第116頁)
    • 第六章 胸痹(第142頁)
    • 第七章 心慌(第160頁)
    • 第八章 脾胃病(第177頁)
    • 第九章 痛經(第188頁)
紙本書 NT$ 270
單本電子書
NT$ 189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1-17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