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每一棟消失的建築,
都是一片遺失的歷史拼圖。
一代代、一座座的建築物,記錄當代的美學表現、工藝技術,塑造了城鄉的變貌,也呈現人類的文明發展;是歷史的舞臺,也是時代的見證。
雖然每棟建築建立之初,都被期許堅固永恆立於大地,但能夠千秋萬世留存的建築非常稀少。展示威權的房子、崇神敬天的房子、擋風遮雨的房子、裝載記憶的房子……建築不見了,到哪裡去尋找?曾經的記憶和感情,在哪裡安身立命?
本書透過作者和繪者細膩的手眼,重現曾經存在於臺灣土地上各式經典建築鮮明的色彩和故事。本書延續上一本書《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本書也借用日本愛知縣博物館明治村概念,將臺灣未能完成、未能完整保存的經典建築重現於紙上。丁目(ちょうめ)是日本地方團體單位市町村下的區域劃分單位,也是博物館明治村的分區命名,臺灣曾經使用,戰後改成「小段」,就像消失建築被從臺灣的地圖上抹去。
《紙上明治村2丁目》從醫院、學校、中央和地方官廳、教堂佛寺到土木設施,帶領我們回到多年前的臺灣,一覽那些已經消失、但曾經存在於這塊土地上的建築肖像,重溫以前臺灣城鄉的莊嚴與典雅。
本書特色
一座座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身影躍然紙上,搭配近兩百幅插畫家鄭培哲以明信片風格繪製的建築物圖像,充滿手工感的人文氣氛與淡淡鄉愁。
名人推薦
片倉佳史│作家/自由記者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
吳秉聲│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
吳介祥│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糸副教授
周奕成│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發起人
邱翊│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
栖來光│在台日本作家
張鐵志│中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
殷寶寧│臺藝大藝研所副教授/古蹟藝術修護系代主任
渡邊義孝│日本一級建築士/東亞日式住宅研究者
蔡亦竹│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助理教授
蔡瑞珊│作家/青鳥書店創辦人
謝佩霓│藝評家、策展人
謝金魚│歷史小說家
嚴婉玲│臺南新芽協會理事長
(依姓氏筆畫)
- 推薦序 建築記憶的相簿 李清志
- 作者序 為了不願失去的記憶 凌宗魁
- 繪者序 擦身而過的豐沛時代 鄭培哲
- 第1章 中央官廳: 營造彰顯權力的天際線
- 清代遺風衙署建築群
- 支撐總督府運作的官廳群
- 東三線道旁的帝國風景
- 馬薩式屋頂的東亞運用
- 臺北設市及代議制度里程碑
- 第2章 地方廳舍: 官方權威形象的延伸
- 行政制度沿革與表情塑造
- 官廳標準圖與木構造時期
- 因應臺灣環境的對策:鋼筋混凝土的普及
- 與時勢政令密切結合,裝飾藝術遍布全台
- 軍營警署的廳舍建築
- 呂阿玉的現代主義地域表現
- 第3章 醫院: 妙手回春的杏林城堡
- 衛生事業為治理之首
- 疏密有致的小型聚落
- 永久使用興衛生條件兼顧的磚造醫院到鋼筋混凝土醫院
- 具體而微的私人診所
- 第4章 宗教建築: 心靈到國族的信仰聖殿
- 慈悲與殘酷交會的梵宮佛殿
- 從萬物有靈的戀愛聖地到國族聖殿
- 天使駐足的人間棲所
- 第5章 學校: 純真年代的集體記憶
- 森林系木造校舍孕育的「天下嘉農」
- 近藤十郎的校園規劃理念
- 「吾臺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
- 從學校到國會
- 高等教育的宏偉形象
- 迎向新時代的鋼筋混凝土
- 好好告別
- 第6章 土木設施: 力與美的工程智慧結晶
- 現代生活的工業神殿
- 連接兩端的橋梁
- 了解新領地
- 現代化的普羅米修斯
- 移地重組復原意象?
- 外表遮蔽、內涵消失的產業遺產
- 軍事工業與軍眷住宅的交疊
- 官商一體的交通與物流儲藏場所
- 農業地景中的表現主義
- 見證日本時代開始與結束的鐵道沿線廠房
- 臺灣頭的長期發展計畫
- 深入大城小鎮的公路運輸
- 亟待宣傳推廣的現代化遺跡保存
- 附錄
- 註釋
- 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
- 經典建築現今位置
- 索引
紙本書 NT$ 400
單本電子書
NT$
28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