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內容簡介
挑釁、逃避、衝動、冒險、過於激動、缺乏活力、消沉沮喪、拖拖拉拉……
青少年的這些症頭究竟是怎麼回事?
 
第一本青少年教養心智圖,

45個狀況題,看懂孩子彆扭背後的祕密
讓親子間一觸即發的危機,成為連結彼此關係的契機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專文推薦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李顯文(《STEP高效能父母學》作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彭菊仙(親子作家)、陳其正(醜爸)(親職教育顧問)、番紅花(親職作家)、楊俐容(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 聯合推薦
 
這本書幫師長們開闢了新的視野,去重新看待青少年的「難搞」。那些難搞的言行舉止,換個角度看,便能找到正向的意義或功能。……這本書主要是給父母閱讀的,但是,當青少年孩子翻閱了之後,肯定會有一種「被懂」的感覺——原來,有人可以把自己內心深處的混亂矛盾給說得這麼清楚。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很吸引人的內容!青少年的父母需要更清楚直接的建議,好好練功!
——陳其正(醜爸),親職教育顧問
 
孩子不是一張任由父母在上面揮灑的白紙。孩子其實是一本寫好的無字天書,父母的責任只是要讀懂他而已。這本書正是引導父母讀懂家中青少年,最實用的一本教養書。
——李顯文(《STEP高效能父母學》作者)
 
 
破解青少年心思 X 解讀父母觀點,雙管齊下
 
孩子不再和我們溝通
孩子不聽使喚,也完全不再順從
孩子沒有從經驗中學到教訓
受不了爸媽出門都要我一起
只要有考試,爸媽就一直問成績
我去哪裡都要跟爸媽報告
 
 
孩子總是不在家,心也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挑釁、逃避、衝動、冒險、過於激動、缺乏活力、消沉沮喪、拖拖拉拉……青少年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擔憂孩子變成無法想像的模樣,然而孩子覺得我們處處礙著他、不了解他們。
 
家有青少年的父母處境都是相似的!父母都是在與孩子的相處之下逐漸學習,從錯誤中調整,改變自己對孩子的反應方式。本書是臨床心理師與插畫家合作,運用阿德勒正向心理學、正向教養、腦神經科學等知識,幫助父母面對日常生活中與孩子攻防的45個具體情境。
 
全書以清晰的步驟,搭配幽默插圖,解析青少年的行爲背後的機制,也讓父母檢視自己對青春期的既有觀念,和內心對教養的矛盾態度。作者提供具體的互動建議、對話腳本、和情緒釋放技巧,積極地支持父母不放棄理解與交流,讓親子關係在青春期這段棘手時間,得以維繫。
 
愈常接納,愈少強迫;愈常協調,愈少翻臉;
愈常論證,愈少說服,我們的親子關係,就會愈好!
 
本書特色:
捨棄長篇文字,以大量的圖解與幽默插圖呈現教養原則與方法,包括簡明易懂的心智圖和step by step的流程圖,迅速掌握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關鍵點。
由阿德勒心理學出發,教導父母用正向教養的語言,陪伴孩子渡過不穩定的身心變化,拉近彼此距離。
由各種具體情境(交友、3C、生活作息等),羅列青春期的親子衝突狀況,並透過腦神經科學的專業知識,幫助父母從孩子身心發展的角度,真實地認識孩子需要的幫助,以及父母應當扮演的角色。
簡便的「情緒釋放技巧」 (Emotional freedom technique) ,讓師長和青少年都能紓解內心的憤怒。


作者簡介
安-克萊兒是臨床心理師,也是四個孩子的媽媽。她在自行開業的診間,接待遇到難題的孩童和他們的父母,為了協助大家,讓人人在家裡都能過好日常生活,她也籌劃正向教養工作坊。
 
繪者簡介
琳達是插畫家,對心理學非常熱衷。她的兩個孩子都是高敏感族。她試圖與家裡的兩個孩子維持比較平和的親子關係,因為沉迷心理學,她在正向教養工作坊找到了長久以來尋覓的答案。

 
譯者簡介
陳文怡
喜歡散步拍照。因為喜歡侯麥電影,前往法國讀書生活。法國蒙貝利耶三大劇場藝術系電影組碩士。曾任編輯,也曾翻譯英法文小說與非小說、食譜、電影字幕。


  • 目錄
  • 前言
  • 【PART 1】破解青少年心思
    • 我們的孩子到底哪裡去了?
    • 孩子躲著我們
    • 孩子會變成哪副德行呢?
  • 【PART 2】維繫親子關係
  • 【PART 3】解讀父母觀點
    • 爸媽不要我長大
    • 爸媽總是監視我
    • 爸媽終究會了解我嗎?
  • 額外附贈:處理我們心裡的憤怒
  • 【推薦序】長大後,忙著當大人,忘了我們也曾經難搞過!
紙本書 NT$ 399
單本電子書
NT$ 263

同分類熱門書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