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5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今第一權謀術
■讀千年謀略之奇書
■學治人處事之兵法
■熟讀可為帝王之師
五千年的謀略史,充滿智慧的歷史長廊中,那些卓有成效的謀略家,像拐角處最醒目的雕塑,各自無聲地講述一段驚天動地的故事,黃石公就是極其引人注目的一位。
素書僅有六章、一百三十句,用一千三百六十個字,說明了一個想要成就大業的人必須具備的基礎條件、修身方法、處世之道、用人原則、治國經驗。
《黃石公素書》又稱《素書》,是部謀略之書,相傳為黃石公所撰。張良淪落至下邳橋下,從黃石公處獲贈,使其由一介凡生,成為一個精通治國方略、進退方圓、深謀遠慮、批亢擣虛的兵家大師之不傳之祕,就是這本《素書》。
此書授予張良時,黃石公言:「讀此書者可為帝王師」,現代雖已無帝王,但身處民主社會的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帝王,素書字數雖少,但字字珠璣,內容融儒、道、兵、術、勢諸家之精,既有治國安邦的大謀略,也有為人處世的小智慧,讀此書,我們或許成不了運籌帷幄、帝王般的偉大人物,但我們至少能掌握自己的人生,獲得安身立命的處世智慧。
五千年的謀略史,充滿智慧的歷史長廊中,那些卓有成效的謀略家,像拐角處最醒目的雕塑,各自無聲地講述一段驚天動地的故事,黃石公就是極其引人注目的一位。
素書僅有六章、一百三十句,用一千三百六十個字,說明了一個想要成就大業的人必須具備的基礎條件、修身方法、處世之道、用人原則、治國經驗。
《黃石公素書》又稱《素書》,是部謀略之書,相傳為黃石公所撰。張良淪落至下邳橋下,從黃石公處獲贈,使其由一介凡生,成為一個精通治國方略、進退方圓、深謀遠慮、批亢擣虛的兵家大師之不傳之祕,就是這本《素書》。
此書授予張良時,黃石公言:「讀此書者可為帝王師」,現代雖已無帝王,但身處民主社會的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帝王,素書字數雖少,但字字珠璣,內容融儒、道、兵、術、勢諸家之精,既有治國安邦的大謀略,也有為人處世的小智慧,讀此書,我們或許成不了運籌帷幄、帝王般的偉大人物,但我們至少能掌握自己的人生,獲得安身立命的處世智慧。
- 序言(第13頁)
- 壹 原始章:道不可以無始(第20頁)
- 1. 身兼五德,立身成名(第22頁)
- 2. 遵循天道,萬物可知(第26頁)
- 3. 順應自然,各得其所(第30頁)
- 4. 宅心仁厚,天下歸一(第34頁)
- 5. 適宜變通,剛柔並濟(第38頁)
- 6. 遵禮重道,人倫有序(第40頁)
- 7. 德才兼備,為人之本(第44頁)
- 8. 治亂興衰,關乎君子(第46頁)
- 9. 審時度勢,運籌雌喔(第48頁)
- 10. 知進識退,見好就收(第50頁)
- 11. 韜光養晦,伺機而動(第54頁)
- 12. 時至而行,位極人臣(第58頁)
- 13. 把握時機,建立偉業(第60頁)
- 14.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第62頁)
- 15. 德高望重,名垂千古(第64頁)
- 貳 正道章:道不可以非正(第66頁)
- 1. 以德服人,眾望所歸(第68頁)
- 2.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第70頁)
- 3. 賞罰分明,以得人心(第74頁)
- 4. 以史為鑑,通曉時務(第76頁)
- 5. 明察秋毫,得人之心(第80頁)
- 6. 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第82頁)
- 7. 釋人之嫌,從容應對(第84頁)
- 8. 信守承諾,不失於人(第86頁)
- 9. 廉潔公正,重義輕利(第88頁)
- 10. 盡忠職守,量力而行(第90頁)
- 11. 情勢相逼,義無反顧(第94頁)
- 12. 犯難涉嫌,委曲求全(第96頁)
- 13. 大公無私,不貪私利(第98頁)
- 參 求人之志章:志不可以妄求(第100頁)
- 1. 清心淡泊,不為所累(第102頁)
- 2. 抑非損惡,所以禳過(第106頁)
- 3. 貶酒闕色,所以無汙(第108頁)
- 4. 於跡無嫌,於心無疑(第110頁)
- 5. 博學切問,所以廣知(第112頁)
- 6.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第114頁)
- 7. 恭儉謙約,所以自守(第118頁)
- 8. 深謀遠慮,所以不窮(第120頁)
- 9.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122頁)
- 10. 近恕篤行,所以接人(第126頁)
- 11. 識人善用,各盡其才(第128頁)
- 12. 兼聽則明,偏聽則晴(第132頁)
- 13. 以史為鏡,必無惑亂(第136頁)
- 14. 先揆後度,所以應卒(第138頁)
- 15. 因應變化,得情制人(第140頁)
- 16. 謹言償行,明哲保身(第144頁)
- 17. 不屈不撓,鍥而不舍(第148頁)
- 肆 本德宗道章:本宗不可以離道德(第150頁)
- 1. 集思廣益,借梯登高(第152頁)
- 2. 忍辱負重,以成大業(第156頁)
- 3. 立身之本,修德為先(第160頁)
- 4. 樂善好施,以誠待人(第162頁)
- 5. 洞明真相,人情練達(第164頁)
- 6. 有求皆苦,無求乃樂(第166頁)
- 7. 勞而有度,逸而有時(第170頁)
- 8. 短視苟得,必無長久(第172頁)
- 9. 貪心不足,以身徇物(第176頁)
- 10. 恃才自傲,孤家寡人(第180頁)
- 11. 上下相疑,危亡之患(第184頁)
- 12. 私心勝者,可以滅公(第186頁)
- 伍 遵義章:遵而行之者,義也(第188頁)
- 1. 智者自省,愚者自得(第190頁)
- 2. 玩物喪志,當局者迷(第192頁)
- 3. 君子慎言,禍從口出(第194頁)
- 4. 出爾反爾,自取其辱(第198頁)
- 5. 不怒而威,君主之尊(第200頁)
- 6. 寬厚待人,禮敬有加(第202頁)
- 7. 親小遠賢,自取滅亡(第204頁)
- 8. 沉迷美色,誤國廢事(第208頁)
- 9. 恃強者侵,名虛者耗(第212頁)
- 10. 君子責己,小人責人(第216頁)
- 11. 措置失宜,群情隔息(第220頁)
- 12. 薄施厚望,有失天理(第224頁)
- 13. 用人不當,岌岌可危(第228頁)
- 14. 人各有志,不可強求(第230頁)
- 15. 私授權勢,擾亂綱紀(第232頁)
- 16. 任用不仁,國將不國(第234頁)
- 17. 機若不密,其禍先發(第238頁)
- 18. 橫徵暴斂,民不聊生(第242頁)
- 19. 說客當政,天下大亂(第244頁)
- 20. 用而信之,立事成功(第246頁)
- 21. 牧人以德,得民之心(第250頁)
- 22. 賞罰不明,叛亂必生(第254頁)
- 23. 喜讒仇諫,亡之不遠(第258頁)
- 陸 安禮章:言安而履之,之謂禮(第260頁)
- 1. 福在積善,禍在積惡(第262頁)
- 2. 安在得人,危在失士(第264頁)
- 3. 輕上生罪,侮下無親(第266頁)
- 4. 近臣不重,遠臣輕之(第268頁)
- 5.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第270頁)
- 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274頁)
- 7. 擇木而棲,擇主而事(第276頁)
- 8. 謙虛受益,自滿招損(第278頁)
- 9. 因小失大,得不償失(第280頁)
- 10. 民生凋敝,國家衰亡(第282頁)
- 11.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第284頁)
- 12. 防微杜漸,以防不測(第286頁)
- 13. 居安思危,樂不忘憂(第288頁)
- 14. 有道則吉,無道則凶(第292頁)
- 15.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294頁)
- 16. 志趣相投,情投意合(第296頁)
- 17. 同美相妒,同貴相害(第300頁)
- 18. 同聲相應,相互扶持(第302頁)
- 19. 同藝相窺,同巧相勝(第306頁)
- 20. 以身作則,取信於人(第308頁)
- 21. 因勢利導,順水推舟(第312頁)
- 附錄一《素書》原文(第314頁)
- 附錄二《素書序》(宋)張商英 天覺序(第317頁)
紙本書 NT$ 280
單本電子書
NT$
196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5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