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歷史競走: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
- 點閱:8
- 作者: 林于弘, 楊宗翰編著
- 出版社:秀威經典
- 出版年:2017
- 集叢名:臺灣詩學論叢:10
- ISBN:9789869566742
-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 頁數:320
- 字數:182001
- 書籍難度(SR):706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二年級
- 附註:封面英文題名: Poetics
- 系列書: 臺灣詩學論叢,本系列共20本
內容簡介
隨著網路興盛與紙本的漸趨衰微,「結黨營詩」的詩刊時代是否已經結束?面對時代的洪流也許我們無力逆轉,但辦好一份扎扎實實提供創作並探索臺灣詩學的專業刊物,理應是所有學院詩人所無法逃避的使命。《臺灣詩學》二十五年來的堅持已樹立一個值得肯定的典範,過去的承擔是如此堅持,未來的歷史也將持續瞻望。——林于弘(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
詩社是情感或理念結合下形成的團體,刊物則為詩社同仁執編與發聲的園地。一部資料彙編就算再怎麼厚,恐怕都難以呈現臺灣詩學季刊社走過二十五年的全貌,但至少它能夠證明,同仁欲以詩學與歷史競走之志向。——楊宗翰(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本書輯錄臺灣詩學季刊社歷年重要文獻與影像紀錄:「回首來時路」選錄李瑞騰、蕭蕭、白靈、蘇紹連、向明等詩人發表精華;「刊物紀事」為《臺灣詩學季刊》、《臺灣詩學學刊》、《吹鼓吹詩論壇》篇目彙編與歷年大事記;「存影成詩」則有刊物封面書影、重要活動照片,不僅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更承載臺灣新詩發展史的世代論述與情感!
本書特色
臺灣詩學論叢系列書之一
《臺灣詩學季刊》以論說臺灣詩學為其立刊宗旨之一,大部份同仁都在大學任教,能寫詩,亦都有現代新詩的論述能力,策劃編印「臺灣詩學論叢」,將收入有關臺灣現代詩的專著、論集、詩話等,初期將以同仁為主,未來不排除擴大徵稿,希望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出個幾本。第二批共有六本,包括向明的《詩人詩世界》、蕭蕭的《新詩創作學》、白靈的《新詩跨領域現象》、陳政彥的《身體.意識.敘事──現代詩九家論》、蕓朵的《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和林于弘、楊宗翰的《與歷史競走──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叢書有總序,各本有自序,內文可分輯,最後或有附錄,如作者詩學年表等。期待本論叢能朝跨領域整合的大方向前進,為臺灣現代詩學的建設,略盡棉薄之力。
創立於1992年的臺灣詩學季刊社,迄今已歷二十五年,所創之《臺灣詩學季刊》、《臺灣詩學學刊》和《吹鼓吹詩論壇》,可視作臺灣在世紀之交的代表詩刊。本書完整輯錄歷年各期刊物編目、珍貴書影與活動照片、大事記。
- 【臺灣詩學論叢】第二輯 總序/李瑞騰
- 回首來時路
- 《臺灣詩學季刊》第 1 期〈發刊辭〉/李瑞騰
- 與時潮相呼應 ―― 臺灣詩學季刊社 15 週年慶/李瑞騰
- 臺灣詩學季刊社及其詩刊/李瑞騰
- 跨世紀與跨領域的詩學詩藝 ―― 臺灣詩學季刊社 20 週年慶/蕭蕭
- 與時俱進 • 和弦共振 ―― 臺灣詩學季刊社成立 25 週年/蕭蕭
- 詩刊時代的結束 ―― 兼憶臺灣詩學季刊的「竄起」/白靈
- 走入網路文學論壇的社群場域/蘇紹連
- 《臺灣詩學》刊務 1992 年~2003 年/蘇紹連
- 那一年 ―― 回想《臺灣詩學》的出生/向明
- 存影成詩
- 刊物封面
- 活動照片
- 刊物紀事
- 《臺灣詩學季刊》編目(1 - 40 期)
- 《臺灣詩學學刊》編目(1 - 30 期)
- 《吹鼓吹詩論壇》編目(1 - 30 期)
- 臺灣詩學季刊社大事記(1992 - 2017)
- 編後記
- 如何臺灣?怎樣詩學?/林于弘
- 以詩學,與歷史競走/楊宗翰
紙本書 NT$ 420
單本電子書
NT$
294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