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們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人物,同睹過一個世界的破碎,一種文化的幻滅,痛哭過那麼多的長夜,這隻手還不是產生名著的手嗎?無疑的,這身體,從頭頂到腳底,每一寸都是作品!」──王鼎鈞《情人眼》
有人說「一切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傳」,回憶錄或自傳更是如此。散文巨擘王鼎鈞在超過了半世紀的寫作生涯中,對散文的藝術表現做出了多方面的突破與發展,他的多本自傳性書寫的散文皆能超越一般自傳書寫「只是實說」的窠臼而另闢新的「文思境界」。他的作品揉合了中國成長、台灣經歷與北美觀察,這些回望跟想像一方面是雙重經驗的越界書寫,也是文化身份的確認與審視。
本書從王鼎鈞多本具有自傳書寫的文本分析出發,縱觀《碎琉璃》取樣百萬靈魂塑造出的時代光輝,橫看《山裏山外》中流亡學生的成長痕跡,探討《情人眼》遊走於自我與他者之間的投射書寫,追尋《左心房漩渦》中故鄉與異鄉的異流同歸。逐層剝開王鼎鈞寫作背後的創作思維,以及作品所呈現的生命意蘊與思想深度。經由這些作品,可以進一步理解經歷了抗戰、內戰的外省族群,以及離開臺灣到美國移民的異鄉人,在不同人生階段的思想變化和創作價值。
本書特色
★縱觀《碎琉璃》取樣百萬靈魂塑造出的時代光輝
☆橫看《山裏山外》中流亡學生的成長痕跡
★探討《情人眼》遊走於自我與他者之間的投射書寫
☆追尋《左心房漩渦》中故鄉與異鄉的異流同歸
- 自序 文心但剖擬蓮開(第3頁)
- 緒論(第11頁)
- 第一篇 在紀實與虛構之間的烽火成長(第27頁)
- 第一章 「童年視角」下的歷史觀看 —《碎琉璃》的創作思維(第28頁)
- 第二章 戰爭前哨與游擊群性的憶往書寫 —《碎琉璃》的生命意蘊(第58頁)
- 第三章 流亡學生的成長書寫 —《山裏山外》烽火負笈的生存體認(第108頁)
- 第二篇 在夢境與現實融攝中的精神返鄉(第169頁)
- 第四章 在自我與他者之間游走 — 論王鼎鈞《情人眼》越界與變形的自傳書寫(第170頁)
- 第五章 故鄉與異鄉的異流同歸 —《左心房漩渦》的鄉愁美學(第221頁)
- 第三篇 在隔海相望與返身觀照下的移民人生(第275頁)
- 第六章 「海水天涯久為客」的他者觀看 — 移民視角下的異域書寫(第276頁)
- 第七章 在尋根與歸化之間 —「國門一出成今日」後的身分探尋(第309頁)
- 第四篇 王鼎鈞散文自傳書寫的藝術價值(第335頁)
- 第八章 王鼎鈞自傳書寫創作心理透視(第336頁)
- 第九章 個人與群體 — 特殊年代下的特殊成長(第344頁)
- 參考書目(第347頁)
紙本書 NT$ 540
單本電子書
NT$
378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