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法律人4.0
是能夠運用換位思考來理解
人們如何因在意、欠缺、渴求和執著
而與他人產生爭執的專家
換位思考,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法門
只有換位思考,才能面對問題
只有換位思考,才能突破問題
只有換位思考,才能安置問題
✽✽✽
法律人4.0
是能夠讓法律成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之專家
而不是只知道如何使用法律這項工具的工匠
在法律人4.0的眼中,法律不只是用來約束人的行為的一條條文字,更不是政府用來統治群眾的繁雜工具,而是解決人們爭執的一系列方法。
將法律視為是工具的政治人物,企圖用制定法律來實現其政治目的;
將法律視為是工具的官僚人員,則慣用法律來維繫自己在官僚體系中的權位;
將法律視為是工具的理想主義者,幻想透過法律來改造社會;
將法律視為是工具的一般社會大眾,則嘗試利用法律來打擊對手及保障自己的利益。
✽✽✽
法律人4.0
重視自身的素養,而不只重視法律操作的技能
正是為了獲得當事者的真正信任
當事人對法律人真正的信任,絕非來自於法律人對於操弄法律程序或文字的純熟,而是法律人因自己之經驗豐富,而能設身處地且思慮周到地為當事人設想。
著重於技能的法律人,重視運用從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中學得的法律解釋與文字操作方法,來提出自己的主張並為自己的主張辯護,並希望從自己所提的巧妙見解和成功辯護中,獲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而重視自身素養的法律人,則更重視自己所提出的一切見解與行動能否得到當事人和社會大眾的普遍信任。
能理解當事人所在意的,才能理解當事人為何憤憤不平;
能理解當事人所欠缺的,才能理解當事人所爭取的與所隱瞞的;
能理解當事人所渴求的,才能理解當事人在法律面前真正的弱點;
能理解當事人所執著的,才能理解當事人為何走到了爭執卻無助的境地。
✽✽✽
在產業界,人們已經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在許許多多的領域中,也都有1.0、2.0、3.0的階段性進化。在法學領域中,西方法學思想家曾經提到法律進化的三階段理論,但是,真正賦予法律生命的法律人,卻更需要進化。
今天是一切4.0的時代,也就是因為網際網路、智慧手機、無線傳輸等資訊科技的運用日新月益,加上大資料的廣泛運用,使得你即使不願意進入一切4.0的時代,網際網路也會把你的生活和工作環境變成4.0版。
法律人經歷了人類文明史的幾個時代,法律人在不同的時代裡各有其不同的版本;不同版本的法律人,都會如穿越時空般地同時出現與存在。因為,不同版本的法律人,他們真正的差別,不在於他們的衣著,不在於他們所使用的文書或交通工具,而在於他們的心態和素養。
本書所提出的「法律人4.0」之概念,是一個讓法律人回歸其應有本質的概念,只是此番回歸,是因為科技、因為網路、因為社群媒體,以及大數據的廣泛運用;而法律人4.0所回歸的法律人之應有本質,就是協助他人防止糾紛、解決爭議。
無論你是不是法律系畢業的學生,無論你曾經因為什麼理由學習法律,甚至熱愛法律,你都可以成為法律人4.0。
- 一切都將 4.0(第15頁)
- 觀念設定(第19頁)
- 過時的法學知識論(第21頁)
- 資訊、知識與能力(第25頁)
- 法律人之退步(第26頁)
- 每個人都有問題(第33頁)
- 問題 4.0(第35頁)
- 解決問題是專業(第37頁)
- 問題必出自己(第41頁)
- 法律人 1.0(第45頁)
- 法律人自己的語言(第48頁)
- 法律人的文學(第51頁)
- 法律人 2.0(第53頁)
- 有國家當靠山(第53頁)
- 法律人的沈重任務(第57頁)
- 法律的現實(第59頁)
- 法律人的理性矛盾(第61頁)
- 法律人 3.0(第65頁)
- 資訊科技之運用(第66頁)
- 恐龍來了(第68頁)
- 恐龍取代巨靈(第70頁)
- 目標模式與規則模式(第72頁)
- 非法律化社會(第75頁)
- 法律的碎裂(第78頁)
- 全球化(第79頁)
- 不再確定的法學知識(第81頁)
- 法學知識的商品化(第84頁)
- 法律人 4.0(第87頁)
- 重新了解問題(第92頁)
- 無法掌握的未來(第101頁)
- 邏輯取代真實(第104頁)
- 非黑即白的荒謬(第107頁)
- 被定義的世界(第111頁)
- 大數據來了(第115頁)
- 傳統法學方法的侷限(第126頁)
- 大數據對傳統法學之衝擊(第135頁)
- 法律人 4.0 的能力(第142頁)
- 成為法律人 4.0(第151頁)
- 智慧及其障礙(第154頁)
- 替不在場的人辯護(第162頁)
- 技能與素養(第169頁)
- 換位思考(第174頁)
- 換位思考與問題解決(第178頁)
- 法律專家與法匠(第182頁)
- 結語(第186頁)
紙本書 NT$ 250
單本電子書
NT$
17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