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分析引論
-
點閱:1831
326人已收藏
- 譯自: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
- 作者: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 , 彭舜譯
- 出版社:左岸文化出版 遠足文化發行
- 出版年:2018
- 集叢名:左岸心靈:281
- ISBN:9789865727826
-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 頁數:546
- 字數:341511
- 書籍難度(SR):787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 附註:另有譯名: 佛洛依德之精神分析論 ; 全彩圖解精神分析引論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內容簡介
精神分析之所以被視為一門科學,其原因並不是在於它所處理的材料,而是在於它所使用的方法。這種方法不但能運用於精神官能症理論的研究,也能用於文明史、宗教科學,以及神話學的研究,而不會曲解它的基本性質。精神分析的目標與成就在於揭露了心理生活的無意識層面。——佛洛伊德
在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史上,佛洛伊德於1915年以前探討過夢、失誤動作、歇斯底里症、強迫症及自戀,完成後設心理學的理論建構,並與阿德勒、榮格分道揚鑣。至此,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似乎來到一個分水嶺,並暫時停滯下來。但事實上,許多新概念已在逐漸醞釀。
本書為佛洛伊德於1915-1917年間,在維也納大學冬季學期開設的精神分析課程之演講內容集結。書中不僅可以看到佛洛伊德本人對其先前理論所做的整理,也可發現許多後續發展的線索,如「強迫性重複」、自我的分析,以及「無意識」一詞的多重意義所導致的困難等,皆已有所討論。
嚴格來說,在佛洛伊德那個時代,無意識與性本能並不是新發明。但佛洛伊德援引這些詞彙,藉由嚴謹的研究方法賦予新的科學意義,從而建構他的個體心理學與文化理論,其初始探索的對象便是本書的三個主題:失誤動作、夢與精神官能症。這三者是無意識心理過程最初被發現的表徵。本書從「失誤動作」與「夢」開始,先指出當時心理學理論的缺口,讓聽眾了解無意識心理過程存在的必要,而後再進入艱難的「精神官能症」領域,建構無意識理論。佛洛伊德在本書中以完整的架構陳述自己的理論,並對諸如象徵作用、夢的形成、性倒錯,以及精神分析治療過程的分析等主題,做出詳盡且易於理解的整理或摘要。
本書曾被譯成多種語言,是佛洛伊德著作中除《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學》之外,流傳最廣的一本。此中譯本譯自英譯標準版的第十五及第十六卷。
嚴格來說,在佛洛伊德那個時代,無意識與性本能並不是新發明。但佛洛伊德援引這些詞彙,藉由嚴謹的研究方法賦予新的科學意義,從而建構他的個體心理學與文化理論,其初始探索的對象便是本書的三個主題:失誤動作、夢與精神官能症。這三者是無意識心理過程最初被發現的表徵。本書從「失誤動作」與「夢」開始,先指出當時心理學理論的缺口,讓聽眾了解無意識心理過程存在的必要,而後再進入艱難的「精神官能症」領域,建構無意識理論。佛洛伊德在本書中以完整的架構陳述自己的理論,並對諸如象徵作用、夢的形成、性倒錯,以及精神分析治療過程的分析等主題,做出詳盡且易於理解的整理或摘要。
本書曾被譯成多種語言,是佛洛伊德著作中除《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學》之外,流傳最廣的一本。此中譯本譯自英譯標準版的第十五及第十六卷。
- 推薦序 佛洛伊德回眸精神分析來時路/蔡榮裕
- 審訂者序/巫毓荃
- 譯者序/彭舜、彭運石
- 序言 Preface
- I 失誤動作 Parapraxes
- 第 1 講 緒論 Introduction
- 第 2 講 失誤動作 Parapraxes
- 第 3 講 失誤動作 ( 續 ) Parapraxes ( continued )
- 第 4 講 失誤動作 ( 續完 ) Parapraxes ( concluded )
- II 第二篇 夢 Dreams
- 第 5 講 困難及初步的研究 Difficulties and First Approaches
- 第 6 講 釋夢的前提假設與技術 The Premisses and Technique of Interpretation
- 第 7 講 夢的顯意與隱意 The Manifest Content of Dreams and the Latent Dream-Thoughts
- 第 8 講 兒童的夢 Children’s Dreams
- 第 9 講 夢的稽查作用 The Censorship of Dreams
- 第 10 講 夢的象徵作用 Symbolism in Dreams
- 第 11 講 夢的工作 The Dream-Work
- 第 12 講 夢例分析 Some Analyses of Sample Dreams
- 第 13 講 夢的古老特點與幼稚性 The Archaic Features and Infantilism of Dreams
- 第 14 講 欲求的滿足 Wish-Fulfillment
- 第 15 講 疑問與批評 Uncertainties and Criticisms
- III 第三篇 精神官能症通論 General Theory of the Neuroses
- 第 16 講 精神分析與精神醫學 Psycho-analysis and Psychiatry
- 第 17 講 症狀的意義 The Sense of Symptoms
- 第 18 講 創傷的固著 — 無意識 Fixation to Traumas — The Unconscious
- 第 19 講 阻抗與潛抑 Resistance and Repression
- 第 20 講 人類的性生活 The Sexual Life of Human Beings
- 第 21 講 原欲的發展與性的組織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bido and the Sexual Organizations
- 第 22 講 關於發展與退化的一些思考 — 病因學 Some Thoughts on Development and Regression — Aetiology
- 第 23 講 症狀形成的途徑 The Paths to the Formation of Symptoms
- 第 24 講 一般精神官能症狀態 The Common Neurotic State
- 第 25 講 焦慮 Anxiety
- 第 26 講 原欲理論與自戀 The Libido Theory and Narcissism
- 第 27 講 移情作用 Transference
- 第 28 講 分析治療 Analytic Therapy
- 名詞對照表
- 人名對照表
- 參考文獻
紙本書 NT$ 500
單本電子書
NT$
35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