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公共藝術3.0
歷經一年多時間的籌備與企畫,台灣第一本以公共藝術為主軸,分別結合城市美學、文化閱讀、藝術教育與藝文訊息等多元性觀點,並著重於台灣本土的在地經驗,延伸至國際視野的《PA.tw》雜誌,終於開始正式發行,期待能整合城市美學、地方文化與美學教育等領域的經驗,提供更豐富多樣的藝文訊息。
這本刊物跳脫個別作品的框架,匯整全台案例,讓一部以整體台灣觀點的美學閱讀地圖在各期的內容累積裡逐漸成形。藝術如何成為一種文化閱讀的方式?又如何建構台灣人文特色來成為全球觀點的永續經營根基?本刊計畫透過公共藝術經驗與成果,經由美學的語言,為這塊土地引導出一種人們自我閱讀、並對國際展現獨特人文的路徑。
本書特色
1998年台灣由國外引入公共藝術的觀念與機制後,至今為止歷經不同的演繹階段;日趨多元的藝術類型活化了公眾空間的表情,隨著在地人文觀點,臺灣觀點的公共藝術已經形成獨特的在地論述,與歐美的公共藝術思維產生差異,逐步發展出以公眾參與及公共議題表現為價值核心的創作類型,可稱為「群眾藝術」或是以「協同創作」為特色的環境藝術。
二十多年以來,公共藝術如何成為推展美學教育、擾動場域的觸媒?官方主導的「公共藝術獎」又改變了什麼?作為《PA.tw》雜誌創刊號,本期以「公共藝術3.0」為主題,邀請到長期投身公共藝術領域的實務參與者們分享第一線的觀察,不只看到公共藝術隨著台灣社會環境共同成長的美好,也探究它還有什麼難解的窠臼,期待著公共藝術3.0時代的來臨!
- 本期主題 Feature(第4頁)
- 「公共藝術獎」改變了甚麼? 胡永芬|獨立策展人(第4頁)
- 從公共藝術獎,看台灣公共藝術的參與性 黃浩德|財團法人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第14頁)
- 依法設置下,公共藝術的未來是甚麼? 黃浩德|財團法人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第22頁)
- 美感還現 下自成蹊 呂政道|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助理教授(第28頁)
- 啟動公共藝術政策3.0時代:回歸專業 周雅菁|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第38頁)
- 藝術聚焦 Works(第46頁)
- 城市邊陲地帶的村落小學.愛與生命的碳狗故事 林志銘|城鄉文化暨公共藝術學研究室主持人(第46頁)
紙本書 NT$ 180
單本電子書
NT$
12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