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要好好悲傷的時刻,我卻用旁觀者的眼光,試圖避開那些情緒。」
好賭的父親被女兒逐出家門
下一次會面,已是工傷後的喪葬現場
母親選擇在跨年當日結束罹癌且負債的人生
留給女兒的,是心中尚未和解的親子關係
江佩津第一本散文創作,
從家族故事出發,
勾勒出離鄉青年、世代隔閡、工傷、以及自殺遺族的生命輪廓,
亦折射了破碎、真實,但又令人心傷的台灣社會樣貌。
三一八學運前後以「佩妮吃透透」粉專指陳社會議題走紅的江佩津,畢業之後投入壹週刊,書轉寫人物報導。善從他人日常生活中挖掘題材的她,看似寫著與自己無關的人生,在母親自殺離世後,終於輪她坦承自己:出身經商家族的母親,因嫁錯對象而陷入背債生活;從小擔憂債主上門的孩子,中學時鼓起勇氣將父親逐出家門;一通工地意外的來電,她與久未謀面的父親相見已是喪禮認屍;過完債務清理的日子後,母親被醫院通知腦癌末期;外出跨年的孩子,歡慶過後迎接她的是不堪病魔肆虐而燒炭的母親……
每個關心議題的人,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在本書裡,佩妮揭露了長期投入社會議題的因素:不安的童年、工傷的父親、債務纏身的母親。懷抱著孤獨與焦慮成長,母女時常陷入爭執,但比說不出口的愛更遺憾的,卻是在關係和解之前,母親先選擇了放棄人生。於是《卸殼》成為跟母親未完的溝通,透過誠實且刻意拉開距離的冷靜,佩妮寫下她的疏離、她滿溢的愛、她的歉疚,以及試圖理解母親的決定。
總是嚷嚷著後悔生下女兒的母親,在遺書隱約寫著深愛孩子:看似壓抑的女兒,刻意的正向樂觀是對母親的滿滿心疼。《卸殼》折射出這個時代的親子關係,倔強、無法言說、卻也在字裡行間,鑿刻出對彼此的愛。
專文推薦
印卡
李桐豪
盛浩偉
好評推薦
王志元
阿潑(黃奕瀠)
吳曉樂
臥斧
林蔚昀
陳又津
陳怡如
陳雪
許菁芳
楊双子
盧郁佳
鍾怡雯
留給女兒的,是心中尚未和解的親子關係
江佩津第一本散文創作,
從家族故事出發,
勾勒出離鄉青年、世代隔閡、工傷、以及自殺遺族的生命輪廓,
亦折射了破碎、真實,但又令人心傷的台灣社會樣貌。
三一八學運前後以「佩妮吃透透」粉專指陳社會議題走紅的江佩津,畢業之後投入壹週刊,書轉寫人物報導。善從他人日常生活中挖掘題材的她,看似寫著與自己無關的人生,在母親自殺離世後,終於輪她坦承自己:出身經商家族的母親,因嫁錯對象而陷入背債生活;從小擔憂債主上門的孩子,中學時鼓起勇氣將父親逐出家門;一通工地意外的來電,她與久未謀面的父親相見已是喪禮認屍;過完債務清理的日子後,母親被醫院通知腦癌末期;外出跨年的孩子,歡慶過後迎接她的是不堪病魔肆虐而燒炭的母親……
每個關心議題的人,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在本書裡,佩妮揭露了長期投入社會議題的因素:不安的童年、工傷的父親、債務纏身的母親。懷抱著孤獨與焦慮成長,母女時常陷入爭執,但比說不出口的愛更遺憾的,卻是在關係和解之前,母親先選擇了放棄人生。於是《卸殼》成為跟母親未完的溝通,透過誠實且刻意拉開距離的冷靜,佩妮寫下她的疏離、她滿溢的愛、她的歉疚,以及試圖理解母親的決定。
總是嚷嚷著後悔生下女兒的母親,在遺書隱約寫著深愛孩子:看似壓抑的女兒,刻意的正向樂觀是對母親的滿滿心疼。《卸殼》折射出這個時代的親子關係,倔強、無法言說、卻也在字裡行間,鑿刻出對彼此的愛。
專文推薦
印卡
李桐豪
盛浩偉
好評推薦
王志元
阿潑(黃奕瀠)
吳曉樂
臥斧
林蔚昀
陳又津
陳怡如
陳雪
許菁芳
楊双子
盧郁佳
鍾怡雯
- 封面
- 推薦序 她的背後,是一個時代的景深 李桐豪
- 推薦序 以書寫贖回 盛浩偉
- Prologue
- 坦白講
- 斜陽
- 水人無水命
- 我那賭徒阿爸
- 輯一 成、住
- 母親的工作
- 站前大飯店
- 不在的父親:勞動者的□□
- 包裹之城
- 車貸林小姐
- 擱淺顯影
- 卸殼
- 我喜熊
- 輯二 壞、空
- 陪病時光
- 改變人生的這一年
- 我不是台北女生
- 爭吵
- 交換日記
- 毀壞
- 新年快樂
- 入夢
- 遺物之書
- SPA
- 髮的記憶
- 這一站下車
- END
- 自己的房間
- 跋 死亡迫使我們講話 印卡
- 版權
紙本書 NT$ 320
單本電子書
NT$
224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