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遠!走過信仰與背叛的年代
是什麼定義了我們的愛與絕望?
80年代末,台灣解嚴、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中國發生了天安門事件。90年代初,全世界正在形成冷戰後的新秩序,東西方陣營融冰後展開接觸,中國嘗試擁抱市場經濟,兩岸也從互不往來到開始會談。
台灣一方面置身在這盤國際的大牌局中,一方面要面對國內從戒嚴時代累積下來的歷史傷痕。民主轉型勢在必行,但威權的餘緒還存留在人們的心中。在《國際橋牌社》這齣戲裡,每個登場的人都有他在時代夾縫間的一個位置,經歷著各自的愛與絕望,而最終,也共同推動了歷史的方向……
日本有「民王」、英國有「王冠」、美國有「白宮風雲」
民主化三十年,台灣終於有了自己的政治劇!
90年代台灣民主化歷程傳奇故事.原創戲劇
★三十年從威權邁向自由,無數的人曾為自己心中的價值觀而戰,如今我們終於演出自己的故事!
★《國際橋牌社》以戲劇再現大時代的傷痕與和解,堪稱有史以來最具企圖心的台灣記憶IP。
「國際橋牌社」是台灣第一部政治歷史劇,以90年代解嚴初期的台灣政治社會為背景,劇中呈現出在那個關鍵轉型的時代,人們所經歷的價值衝突和選擇。當時台灣社會不但才剛脫離威權,民主的規則也還在制定之中。例如總統是否直選,還在未定之天;《刑法》一百條尚未廢除,讀禁書仍有可能面臨死刑;有人推動改革、推動兩岸接觸,有人誓言保衛中華民國、共匪就是敵人。迷霧之中,沒有人看得到全貌。或許,我們現在所享有的民主成果,是當時許多偶然事件的果。而推動改變的,也並不是哪個唯一的偉人,而是社會各個階層的小人物、大人物,不論是政治人物、記者、學生、白色恐怖受難者後代、剛誕生的反對黨成員、社運青年、還是權貴子女、本省人、外省人,都一起參與在其中,共同推動了改變。這本書,便是呈現那個充滿變數,可能性無窮的時代。
本書特色
對話90年代、台灣民主起步時代的集體回憶。
這是全體台灣人共同譜寫的歷史。
即使當時每個人捍衛的價值不同,但共同推動了改變。
★三十年從威權邁向自由,無數的人曾為自己心中的價值觀而戰,如今我們終於演出自己的故事!
★《國際橋牌社》以戲劇再現大時代的傷痕與和解,堪稱有史以來最具企圖心的台灣記憶IP。
★本書《國際橋牌社的時代》,則是一本解讀戲劇、解讀時代、解讀共同體記憶之書。
- 出版緣起 在故事的起點上:戲說台灣民主的關鍵時期 衛城出版編輯部
- 推薦序 國際橋牌社:過去與現在—台灣成功故事背後的省思 司徒文
- 序一 自由是一個動詞 馮賢賢
- 序二 為什麼我們總在他人的故事裡痛哭流涕,卻在自己的故事裡轉身離去? 汪怡昕
- PART1 序章 關於台灣民主黎明的記憶 陳德愉
- 那個不曾存在過的公主
- 盒子裡的人們
- 我是真的愛你
- 熱愛操弄權力的人們後來怎麼了?
- 事隔多年,我們帶著疼痛閱讀歷史
- 精彩劇照
- PART2 事件 決定時代走向的七個關鍵時刻 吳崑玉
- 關鍵時刻一:民進黨組黨與解除戒嚴
- 關鍵時刻二:蔣經國逝世到二月政爭
- 關鍵時刻三:野百合學運
- 關鍵時刻四:從獨台會案到《刑法》一百條
- 關鍵時刻五:一九九四年北高市長與省長選舉
- 關鍵時刻六:從黑金政治到大和解咖啡
- 關鍵時刻七: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
- PART3 推動力 從街頭開始:台灣與我的青春如何被運動改變 張鐵志
- PART4 人物與時代 石芳瑜
- 1 推動時代的無名者群像
- 2 戲裡戲外的時代大人物
- PART5 故事 鄭心媚、李志薔、楊一峯編劇 石芳瑜改寫
- 1 長夜將盡
- 2 你的國和我的國
- 3 密使
- 4 叛亂犯
- 5 通往自由的荊棘路
- 6 逼宮
- 7 分裂
- 8 解謎
- 9 翻牌時刻
- 10 離別
- PART6 年表大事記 衛城出版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