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1992年英國留學時,已經強烈感受到,當時歐洲對 'model'(模特兒)重視程度提升,讓筆者預知深受西方文化影響下的臺灣,有朝一日,必定會走向這個趨勢。果不出其然,2004年在名模林志玲的帶動之下,國人開始密切的關注 'model' 的一舉一動,'model' 不再如過往只是個可有可無、跑龍套的小角色,而是話題接連不斷的焦點人物。'model' 這個議題隨著社會大眾關注而躍升成為熱門探究的新顯學,也帶動學校開始紛紛成立與 'model' 相關的一些科系或是組別。
雖然社會大眾如此重視 'model' ,但學界與坊間,卻未見一本由國人針對 'model' 為專題所撰寫的專書,如此這也造成大家對 'model' 認知上的欠缺與不足。筆者基於對時尚文化教育的使命,決定為這個空缺填補一些內容、提供一些想法,讓社會大眾更清楚'model'的發展歷程與文化價值。
本書的撰寫是以個人所熟悉的歷史脈絡為主軸,並且以「時尚模特兒的前世—藝術模特兒」、「時尚模特兒的推手—時尚攝影師」、「西方時尚模特兒的本尊」、「臺灣時尚模特兒發展史」,這四個獨立篇章來做為全書主要的結構。其中將「藝術模特兒」與「時尚攝影師」做為論述「時尚模特兒」鋪陳前的安排,是考量 'model' 一詞在語意上淵源是與藝術有著深厚的關係。另外,「時尚攝影師」章節的增列,則是顧及到「時尚攝影師」對 'fashion model' 價值的提升與確立,是具有直接且關鍵的影響所致。希望這本書的問世,能有助於社會大眾對'model'相關課題的理解。
- 自序(第2頁)
- 作者簡介(第4頁)
- 第一篇 時尚模特兒的前世-藝術模特兒(第8頁)
- 1 古希臘羅馬時期(第11頁)
- 2 文藝復興時期(第18頁)
- 3 17 世紀至 18 世紀時期(第24頁)
- 4 19 世紀時期(第30頁)
- 第二篇 時尚模特兒的推手-時尚攝影師(第44頁)
- 1 1910 年代(第47頁)
- 2 1920 年代(第53頁)
- 3 1930 年代(第60頁)
- 4 1940 年代(第65頁)
- 5 1950 年代(第68頁)
- 6 1960 年代(第77頁)
- 7 1970 年代(第81頁)
- 8 1980-1990 年代(第84頁)
- 9 2000-2010 年代(第93頁)
- 第三篇 西方時尚模特兒的本尊(第96頁)
- 1 19 世紀(第99頁)
- 2 1900-1910 年代(第104頁)
- 3 1920 年代(第113頁)
- 4 1930 年代(第124頁)
- 5 1940 年代(第128頁)
- 6 1950 年代(第132頁)
- 7 1960 年代(第139頁)
- 8 1970 年代(第150頁)
- 9 1980 年代(第160頁)
- 10 1990 年代(第180頁)
- 11 2000 年代(第187頁)
- 12 2010 年代(第196頁)
- 第四篇 臺灣時尚模特兒發展史(第232頁)
- 1 1960 年代(第235頁)
- 2 1970 年代(第245頁)
- 3 1980 年代(第253頁)
- 4 1990 年代(第264頁)
- 5 2000 年代(第275頁)
- 6 2010 年代(第291頁)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