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環球生技月刊 [第77期] [2020年08月號]:再生醫療立法 6版本大鬥法
  • 點閱:46
    7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Global Bio & Investment
  • 作者: 環球生技編採中心編
  • 出版社:環球生技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0.08
  • 格式:PDF,JPG
  • 頁數:132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2

本期內容簡介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再生醫療立法

6版本大鬥法💡
《特管法》上路三年,
但再生醫療(Regenerative medicine)立法卻原地踏步三年••••••,
 
醫事司長石崇良坦言:「越包越多,快撐不住了!」
「需要『專法』加入,才能落實『雙軌制管理』,真正造福病人。」
 
今年「再生醫療」將在立法院會期重新起跑,
各路人馬推出六大版本,盟主王不見王,仍不見整合契機。
 
病人和家屬殷盼早日立法,醫療產業更潛在數千億商機
臺灣究竟是超前部署(特管法)還是將錯失先機(再生醫療立法)!?
 
本刊特別整理臺灣再生醫療立法六大版本差異處,
帶您快速理解,各版各自表述堅持究竟為哪樁?
 
【Special Report|專題報導】
 
📣BTC 16年大事記 滾動式變革
從「數位+生技」邁入「精準大健康」產業典範移轉💡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TC) 會議」16 年了,BTC 決定每年臺灣生技產業最重要的政策發展!
 
從扁、馬政府時期到今天蔡英文政府的「5+2產業」、「六大核心產業」,近20年,臺灣生技產業一路顛頗走來、但仍一路成長……。
 
數位科技興起,今年又逢新冠疫情來襲,具有ICT基礎、醫療優勢的臺灣,「數位+生技」成為BTC新焦點。
 
統整16年來BTC歷史大事記,臺灣生技顯現「滾動式變革」足跡……,本刊專訪陳建仁、吳政忠、翁啟惠、楊泮池、張鴻仁等多位資深BTC委員,9月1~3日召開的2020BTC會議,「精準大健康」如何引領產業典範轉移?
 
【Special Report|特輯】
 
📣疫情下首場實體+ 線上國際級生技盛會在臺灣
BIO ASIA Taiwan 危難中共尋生機💡
臺灣堅守防疫有成!
 
今年度的「2020 BIO Asia Taiwan 亞洲生技大會」,如期於7 月22 日至26 日舉行,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下,以線上結合線下(Online+Live) 模式的首場國際級生技大會。
 
除沿襲往年亞洲生技論壇、亞洲生技大展、一對一商機媒合會、公司展望說明會、主題研討會等五大活動外,更首創互動式線上展覽館,吸引全球600家公司參與,匯集超過1,200個實體及線上展覽攤位。
 
今年大會以「危難中找尋生機」(Finding Cures in the Crisis)為題,規劃5大領域、14場次論壇,同步上線的互動式線上論壇,更湧入高達5,000觀看人次!期盼透過邀集國內外頂尖專家,為生技產業找出疫情後的下一波新佈局及新機會。
 
👉更多兩岸產業資訊、專家觀點皆在《環球生技期刊》Vol.77


雜誌簡介

環球生技月刊以立足大中華市場,放眼世界為目標,一個專屬生技產業社群的媒體平台、一個讓生技業充分倡議發聲的管道、一個讓民眾與生技產業能有系統地溝通場域,作為一個專業的生技資訊服務平台。

  • Editor's Note|編輯筆記(第2頁)
    • 臺灣生技跨世代人才養成堪憂!(第2頁)
  • Snapshot|生技剪影(第10頁)
    • 2020 輔具暨長照專業展 有望躋身世界前三大 「12 大哉問」導覽臺灣創新輔具科技(第10頁)
    • 創業築夢KTV DCB 吳忠勳「明天會更好」大秀好歌喉(第14頁)
  • ViewPoint|專家觀點(第16頁)
    • 癌症治療沒有單一捷徑 IO 藥、免疫細胞、精準分析、身心理支持缺一不可(第16頁)
  • Special Report|專題報導(第18頁)
    • BTC 16年大事記 滾動式變革 從「數位+生技」邁入「精準大健康」產業典範移轉(第18頁)
    • 陳建仁:「精準醫療統整合」 邁向高科技福利健康國(第24頁)
    • 吳政忠:BTC勾勒大健康產業藍圖 啟動臺灣ICT+生醫全球競賽加速(第26頁)
    • 翁啟惠:跨域溝通+政府領投 創造「臺灣特色」生醫(第28頁)
    • 楊泮池:培育跨域人才 瞄準醫未病的「精準健康」(第30頁)
    • 張鴻仁:BTC攜臺灣生技發展 資本市場環境仍待改革(第32頁)
  • Special Report|特輯(第34頁)
    • 疫情下首場實體+線上國際級生技盛會在臺灣 BioAsia-Taiwan危難中共尋生機(第34頁)
    • 5大領域14場論壇 上百位專家演講吸引5,000人次觀看(第36頁)
    • 「亞洲生技大展」領先全球舉辦 首創實體+線上提升國際參與布局後疫情商機(第48頁)
  • Industry|產業(第54頁)
    • 2020臺北生技獎揭曉 17件入圍全福、林口長庚、藥華藥 榮獲金獎(第54頁)
    • 科技部攜手50家新創 參展亞洲生技大會(第58頁)
    • 「生醫新創,誰與爭鋒」票選活動 精拓奪最佳新創人氣獎 基可獲生醫生態資料庫最佳新創(第64頁)
    • 創投結合臨床優勢 生醫創新加速新模式 北醫攜手比翼 啟動全臺首家醫學大學加速器(第68頁)
  • Bio Library|生醫知識庫(第74頁)
    • 國衛院攜手北醫 14項臨床前瞻技術落地(第74頁)
    • 「邁向數位醫療新十年」2020 臺北生技小聚第二場 疫情資金轉進數位醫療 臺灣新創應加強定位、在地化(第80頁)
  • Native Bio|在地生技(第84頁)
    • 人體臨床驗證 牛樟芝輔助改善NASH(第84頁)
  • Bio Scenes|生技幕後(第88頁)
    • 燒腦推理劇《誰是被害者》 死者會說話!? 生物檢測成現代福爾摩斯(第88頁)
  •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再生醫療立法 6 版本大鬥法(第92頁)
    • 再生醫療立法六版本 五大爭議一次解析(第100頁)
    • 邱泰源:讓藥品、醫療器材、再生製品各自有一套規則(第106頁)
    • 邱議瑩:不須糾葛「製劑」「製品」 早日通過立法才是解方(第108頁)
    • 謝衣鳳:補強法源依據 為臺灣女性乳癌帶來更多解方(第110頁)
    • 病友團體訴求、三大公學協會立場、產業觀點 再生醫療是神藥 還是潘朵拉的盒子?(第112頁)
  • Appendix|附錄(第121頁)
    • 2020年7-8月份上市櫃生技類股漲跌排名(第121頁)
紙本書 NT$ 220
單本電子書
NT$ 150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2
訂閱雜誌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