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新新聞 2020/09/10 [第1749期]:香港菁英「用腳投票」會落腳台灣?
  • 點閱:57
    9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 作者: 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20.09
  • 格式:PDF,JPG
  • 頁數:100
  • 附註:周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2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香港菁英「用腳投票」會落腳台灣?
 
面對港人出走潮,台灣既有人道責任也是吸納人才的好機會

英國BNO計畫熱門,台灣地緣政治風險高
 
八月底中國海警在微博公告,廣東海警局在中國海域查獲十二名想偷渡前往台灣高雄的香港青年,其中包括曾被港警以《港區國安法》拘捕的抗爭團體「香港故事」成員李宇軒。這些港青被捕後遭拘禁在廣東深圳市鹽田看守所。
 
這個新聞讓不少台灣人驚覺,原來台灣已成為港人的「自由燈塔」。從反送中以來,陸續有參與抗爭的香港青年來台灣避禍。《港區國安法》實施後, 港人對未來更悲觀,參與抗爭的青年、商業菁英、學術文化工作者,越來越多港人「用腳投票」,「大江大海」式的移民故事各自指向世界不同角落。
 
這些香港人帶著香港集體記憶到海外,可能在尋找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長久居所,也可能在等待適當時機重新建構香港。在新的香港移民潮中,台灣又有哪些誘因與利基吸引香港專業菁英來台?
 
這波港人出逃對台灣而言,既有救援被壓迫者的人道責任,也是吸納人才的好機會。台灣得審慎面對香港人的用腳投票。
 
◎謝弘一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749期〉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專欄(第6頁)
    • 顧爾德專欄 中華文化復興 蒙古文化滅絕(第6頁)
    • 林庭瑤專欄 AIT中元普渡迎接美豬?(第7頁)
    • 姚人多專欄 江啟臣的九二共識(第8頁)
    • 宋承恩專欄 美國為什麼解密「六項保證」電報(第10頁)
    • 陳錦稷專欄 台灣如何在美中衝突中避險?(第46頁)
    • 蕭子昂專欄 美國搖擺州白人中產選民 定大選勝負(第48頁)
    • 施威全專欄 美國三招進逼 台灣吞下瘦肉精(第50頁)
    • 呂紹煒專欄 開放美牛、美豬的風險與「亮點」(第52頁)
    • 華爾街日報精選 遊客無處去 中國掀起主題公園熱潮(第54頁)
    • 加藤嘉一專欄 又是「美國陰謀論」?算了吧(第92頁)
    • 左眼看新聞 綠比牛還蠻藍 比豬還笨(第94頁)
    • 米果專欄 免費存摺的時代要過去了(第95頁)
  • 政壇透視(第12頁)
    • 民進黨面臨「蔡第二任期」的第一個重大門檻 小英正面迎戰美豬問題的盤算(第12頁)
    • 駐日代表謝長廷:台灣若想加入CPTPP需要日本支持 美豬、美牛解禁後 核食也要來了?(第14頁)
    • 「看守主席」在全代會展現當家優勢 拱馬壓朱 江啟臣手腕令人驚豔(第16頁)
    • 沒挺馬失聲量,韓急著壓制他,江啟臣回穩 黨主席之爭 朱立倫不再「眾望所歸」(第18頁)
  • 封面故事(第20頁)
    • 英國BNO計畫熱門,台灣地緣政治風險高 香港菁英「用腳投票」 會落腳台灣?(第20頁)
    • 水路成首選,已約有兩百人逃亡台灣 不鼓勵不遣返 政府藏好港青偷渡路(第26頁)
    • 從寫情歌到寫抗議曲,創作人雖膽小,但不信黑暗永遠勝光明 詞神林夕為何離港來台?(第28頁)
    • 即使薪水、國際化程度落差大,可望越來越多港師入台灣校園 「反中共同體」情懷讓香港學者來台(第30頁)
    • 縮減前瞻二.○軌道預算,鎖定中美貿易戰中亟缺的半導體人才 不只吸引港人 千億招手全球數位菁英(第32頁)
  • 風雲人物(第34頁)
    • 看韓劇效法韓流 文策院帶台灣打國際賽 胡晴舫放下筆拿起錢包 拚文化投資(第34頁)
    • 靠舞弊、鎮壓五度連任,激起白俄羅斯史上最大示威潮 人民嗆下台 萬年總統盧卡申科抵死不退(第70頁)
  • 軍事縱橫(第37頁)
    • 反制共軍擾台,國軍護台作維費未依預算執行透支太多 軍方欠款飆破百億 AIT發公文追債(第37頁)
    • 至少要爭取美國開放進口自走式發射車或技術轉移 買魚叉機會成本達二九○○億元(第40頁)
  • 司法 最高法院刑事庭會議打敗大法庭 一件吸毒案讓法務部長危機總動員(第43頁)
  • 財經解碼(第58頁)
    • 短線大跌機率不高,科技、成長股未來仍有機會領漲 中國股市鎖定宅經濟和北京扶植標的(第58頁)
    • 公司出事、財報不實,獨董與董事都沒被追究 董事長掏空失聯 康友卻先告會計師?(第60頁)
    • 與風水老師開賣房直播秀,兒童台哥哥、姐姐也成賣房奇兵 建商新花招 在購物台、電商平台賣房子(第62頁)
  • CEO想什麼(第64頁)
    • 不接總座寧退居二線,跌破眾人眼鏡 辜二少愛用洋人 開發金非常國際化(第64頁)
    • 後郭台銘時代,拉幫結派、遠交近攻、廣結善緣 紅色供應鏈來襲 劉揚偉加速鴻海轉型(第66頁)
  • 寰宇一周(第68頁)
    • 內蒙古爆反漢語教學示威,家長轟文化滅絕(第68頁)
    • 南韓軍隊集體性侵新兵,受虐要高喊「謝謝」(第68頁)
    • 《盧安達飯店》主角原型以恐怖主義罪被捕(第68頁)
    • 《查理周刊》恐攻案開庭日重刊先知諷刺漫畫(第69頁)
    • 美斡旋有成,科索沃、塞爾維亞關係正常化(第69頁)
  • 觀天下 現實主義的「大法師」,主張美中和平共存、各自演進 從冷戰到新冷戰 季辛吉怎麼看美中台(第72頁)
  • 世界與台灣(第74頁)
    • 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發表印太戰略,又不想得罪中國 捷克議長訪台引發歐盟對中連鎖效應(第74頁)
    • 多邊主義面具罩不住,歐洲對中國不滿創新高 王毅訪歐踢鐵板 「魅力外交」魅力盡失(第76頁)
    • 一九七九年美台斷交以來的「戰略模糊」策略明朗化 美棄戰略模糊 台灣還能兩邊押寶?(第79頁)
    • 自民黨派系大妥協,幹事長二階俊博成功「造王」 菅義偉接班 安倍垂簾聽政夢想碎(第81頁)
    • 擔任安倍近八年分身,外交持續走安倍路線 「令和大叔」執政 趁勢降溫中日關係(第83頁)
  • 數字看中國 中國將成最大核電國 核電外交威脅美國(第85頁)
  • 習近平的中國(第86頁)
    • 「王汪會」若成局,代表北京肯定藍營續抱九二共識 王金平能否會汪洋 國共默契指標(第86頁)
    • 比誰的N減得更多,作秀過頭偏離本意 響應習大光盤的N-1 竟變荒誕魔幻(第88頁)
  • 說書 充斥著性暴力、非法軍火、販賣人口 台灣也推了一把 蔚藍海洋深藏黑暗(第90頁)
紙本書 NT$ 128
單本電子書
NT$ 115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2
訂閱雜誌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