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2
本期內容簡介
【Cover Story | 封面故事】
天然寶藏!黑洞?
植物新藥大未來
根據 Market Research Engine 報告指出,2025年全球植物藥(包含植物衍生藥品和植物新藥)市場將高達41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GAGR)為6%,市場潛力龐大。
然而,自美國FDA在2004年首度公布《植物藥新藥指南》(Guidance For Industry Botanical Drug Products),16年來僅有兩個植物新藥獲得批准上市。
植物新藥成分複雜、作用機制不清楚、生物標記不明確、劑量反應的生物統計困難度高,使臨床試驗困難重重,開發的難度,比化學藥更艱鉅和挑戰!
後疫情時代,健康至上,精準大健康時代來臨,將草本植物或藥用植物開發為保健食品、飼料添加物、天然化妝品等,是否更有前景和商機!?
【Special Report|專題報導】
誰是生醫學子心中的良師?
43 位臺灣生醫校園大師出列!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臺灣生技醫藥嶄露鋒芒。如何延續抗疫優勢、再創亮眼佳績,人才源源不斷是關鍵!然而生醫人才養成大不易,臺灣校園需要生醫大師的投入,才能培養更多的人才。本刊特別調查讀者心目中的好老師,43名臺灣生醫校園大師,堅強陣容一字排開,邁向精準健康科技島的願景,不能沒有他們!
【People|人物】
師承李遠哲離子束技術 從物理跨域生醫
張煥正十年紮根 開發全球獨創――螢光奈米鑽石
鑽石不只能拿來求婚,還能做生醫研究,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張煥正,運用師承自李遠哲院士的離子束技術,開發出全球獨創的螢光奈米鑽石,因生物相容性高,已被作為生物體長期追蹤研究工具;他與團隊建立的細胞藥物定位與定量檢測平台,去年(2019)也獲得國家新創獎。今年因疫情影響,他再利用螢光奈米鑽石優勢,開發超高靈敏側流免疫檢測平台(SELFIA)作為新冠肺炎快篩使用。
更多兩岸產業資訊、專家觀點皆在《環球生技期刊》Vol.79
然而,自美國FDA在2004年首度公布《植物藥新藥指南》(Guidance For Industry Botanical Drug Products),16年來僅有兩個植物新藥獲得批准上市。
植物新藥成分複雜、作用機制不清楚、生物標記不明確、劑量反應的生物統計困難度高,使臨床試驗困難重重,開發的難度,比化學藥更艱鉅和挑戰!
後疫情時代,健康至上,精準大健康時代來臨,將草本植物或藥用植物開發為保健食品、飼料添加物、天然化妝品等,是否更有前景和商機!?
【Special Report|專題報導】
誰是生醫學子心中的良師?
43 位臺灣生醫校園大師出列!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臺灣生技醫藥嶄露鋒芒。如何延續抗疫優勢、再創亮眼佳績,人才源源不斷是關鍵!然而生醫人才養成大不易,臺灣校園需要生醫大師的投入,才能培養更多的人才。本刊特別調查讀者心目中的好老師,43名臺灣生醫校園大師,堅強陣容一字排開,邁向精準健康科技島的願景,不能沒有他們!
【People|人物】
師承李遠哲離子束技術 從物理跨域生醫
張煥正十年紮根 開發全球獨創――螢光奈米鑽石
鑽石不只能拿來求婚,還能做生醫研究,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張煥正,運用師承自李遠哲院士的離子束技術,開發出全球獨創的螢光奈米鑽石,因生物相容性高,已被作為生物體長期追蹤研究工具;他與團隊建立的細胞藥物定位與定量檢測平台,去年(2019)也獲得國家新創獎。今年因疫情影響,他再利用螢光奈米鑽石優勢,開發超高靈敏側流免疫檢測平台(SELFIA)作為新冠肺炎快篩使用。
更多兩岸產業資訊、專家觀點皆在《環球生技期刊》Vol.79
- Editor's Note|編輯筆記(第2頁)
- 騎著大象帶著望遠鏡行軍的貴族!?(第2頁)
- Snapshot|生技剪影(第10頁)
- 2020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技術展出 「未來科技 」生醫技術看過來!(第10頁)
- 產協2020年會員大會 打造韌性、健康臺灣 邁向兆元願景(第14頁)
- 2020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 大秀臺灣智慧醫療防疫一條龍產業鏈(第18頁)
- ViewPoint|專家觀點(第22頁)
- 阮大同:細胞治療安全查驗 按部就班沒有捷徑(第22頁)
- Special Report|專題報導(第24頁)
- 誰是生醫學子心中的良師?43位臺灣生醫校園大師出列!(第24頁)
- 「以終為始」 制定未來教育 謝達斌: 多樣性、獨立思考 打造「跨域/ 斜槓」人才(第32頁)
- 邏輯思考、解決問題能力勝過考試 林鼎勝:「授業」自己失敗經驗是良師更是益友(第34頁)
- 用生物資訊開發更好的使用「工具」 陳倩瑜:「因材施教」資訊分析能力(第36頁)
- 藥學+大數據+公共政策 超前部署 徐之昇:「飛高、看遠、下大棋」前瞻思維(第38頁)
- 接軌產業「眉角」 因材施教 李學德:縮短學用落差,從教育做起(第40頁)
- 自主學習探索知識 18年熱力不減 焦傳金:把課上得「有溫度」 以「創新」維繫熱情(第42頁)
- 企劃報導(第44頁)
- 農科園區參加亞太區農業技術展覽暨會議 拓展銷售通路(第44頁)
- Bio Library|生醫知識庫(第46頁)
- 「2020 臺北生技小聚」系列論壇第三場 免疫商機何在?細胞治療、疫苗、精準免疫、保健食品各展長才(第46頁)
- 【產業報告教室】系列 植物藥風潮再起 業者盼政府籌主題基金扶植產業(第50頁)
- 生態圈小聚――小小細胞立大功 細胞治療業者籲共組產業鏈打世界盃(第54頁)
- Company|新銳公司(第58頁)
- 奠基Illumina 經驗突破DNA合成限制 源點生技獨家酵素 DNA合成法走入科研、醫檢實驗室(第58頁)
- People|人物(第62頁)
- 師承李遠哲離子束技術 從物理化學跨域生醫 張煥正十年紮根 開發全球獨創——螢光奈米鑽石(第62頁)
- Medi-care+|新醫療(第68頁)
- 兒童視覺障礙治療求診需求荒 林口長庚建立全臺首間特殊兒童眼科示範中心(第68頁)
- 臺灣「呼吸介入治療」權威 中國附醫涂智彥 為病人「爭一口氣,活下去」(第72頁)
- Native Bio|在地生技(第76頁)
- 乳牛熱影像AI疾病辨識系統 貢獻產值15億元 畜試所新竹示範牧場 把臺灣乳牛業升級ICT高科技(第76頁)
-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天然寶藏!黑洞?植物新藥大未來(第80頁)
- 植物新藥發展有困境?善用植物特性擴大應用價值!(第88頁)
- 中研院農生中心聚焦菊科植物萃取物 楊文欽鑽研18年開發逆轉糖尿病植物新藥(第94頁)
- 全臺法人唯一研發到量產整合型天然物技術開發平台 工研院導入數位科技 助攻植物新藥新利基(第98頁)
- 輔導摘下全臺第三張中藥新藥藥證治療腦中風 藥技中心中西醫合璧 再攻IBD一線用藥(第100頁)
- Appendix|附錄(第105頁)
- 2020年9-10月份上市櫃生技類股漲跌排名(第105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