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盲點:哈佛、華頓商學院課程選讀, 為什麼傳統決策會失敗, 而我們可以怎麼做?
-
點閱:17588
4231人已收藏
- 譯自:Blind spots:why we fail to do what's right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 作者: 麥斯.貝澤曼(Max H. Bazerman), 安.E.坦柏倫塞(Ann E. Tenbrunsel)作 , 葉妍伶譯
- 出版社:先覺
- 出版年:2021
- ISBN:9789861343723
- EISBN:9789861343754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附註:2021年03月電子版發行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挖掘人性本質,提升決策品質!
善用行為倫理學,洞察不由自主的心理反應,
意識到個人、組織、社會三個層次的思考盲點,
就能避免因錯估人性而付出慘痛代價!
‧哈佛商學院、華頓商學院課程選讀
‧《富比世》書評盛讚:商界人士必讀之作
‧榮獲商業書籍大獎Axiom Business Book Awards銀獎
如果看了這本書,1990年的金融海嘯和龐氏騙局是否就不會發生?
福特瑕疵車和挑戰者號太空梭是否就能免於爆炸和死傷?
為什麼台灣的隔離政策已經很成功,但還是會發生機師不甩居家檢疫的例子?
為什麼企業明明花大錢為員工開課程、制定各式各樣的護城河,卻還是不斷出現內賊和詐騙?
這些案例中藏著什麼盲點,導致決策注定失敗?
我們在不自覺中說一套做一套,自以為無害的雙重標準,最後付出了什麼致命代價?
這本哈佛商學院、華頓商學院課程選讀書籍,是由曾出席美國聽證會作證討論審計獨立性的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麥斯‧貝澤曼和商業倫理專家安‧E‧坦柏倫塞所撰寫。兩位作者指出,許多傳統的決策方式,是出於對人性的錯誤理解或不夠理解,導致流於形式或顧此失彼。而提升決策品質的第一步,就是察覺人在理想目標與實際行為之間的落差,是出於不由自主的心理反應。唯有意識到我們必然會有的盲點,才能跳脫有限卻往往不自知的思考框架,看清重要資訊,做出精準判斷。
閱讀本書能讓你戴上行為倫理學的濾鏡,有效看見個人、組織、社會三個層次的思考盲點,並提出具體可行的做法。所有讀者都能從書中學到如何避免為錯誤決策付出慘痛代價,並遵循更對得起自己的行為準則;任職於組織企業的讀者,將懂得打造符合人性基礎與公司目標的有效遊戲規則,防止系統性的失敗;團體的領導者,也能運用書中的智慧,創造出更為具體可行的政策,成就更好的社會。
名人推薦
‧《與成功有約》作者史蒂芬‧柯維、《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丹‧艾瑞利、哈佛法學院教授努金;政大商學院教授李瑞華、「讀書e誌」版主吳億盼 專文推薦
各界盛讚
《富比世》書評人帕羅(Walter Pavlo):這本書充滿了對人類行為的洞察,能幫助我們和身處的組織和團體做出更好的決策……本書應該列為進入商界的必讀之作。
《衛報》:這本書並不是冷酷地分析對錯或所有選擇涉及的代價與取捨,而是帶我們洞悉當自己面對來自股東、上司和同事的壓力,被迫在緊迫的時程之內做決定,且對自己的職涯充滿困惑、工作可能不保的時刻,究竟該如何決策。
《與成功有約》作者史蒂芬‧柯維:這本迷人的書,提供了一面我們迫切需要的鏡子,客觀地揭露了我們不願面對的倒影。但透過經驗之筆的帶領和真誠的論述,兩位作者提供了詳盡解方,能夠有力地改變我們從事商業的方式。
《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丹‧艾瑞利:想到不道德的行為,我們腦海浮現的是強盜、小偷和安隆集團的執行長、金融詐騙犯馬多夫。但本書談的不只是這些犯罪,而是更大的問題:我們在自認為善良的情況下,所做出的不誠信之舉。這是一本重要的書,讓我們能用客觀的眼光檢視自己的行為,並正視這些盲點所帶來的問題。
哈佛法學院教授努金(Robert H. Mnookin):這本生動的書充滿了具說服力的案例,值得被廣大讀者看見。人類的心智有時會帶我們做出悖離自己道德原則的行為,作者從日漸受到重視的行為道德領域出發,引導我們在個人和專業領域聰明決策。想要打造誠信組織的領導者和政策制定者,更是必須一讀。
「讀書e誌」版主吳億盼:本書就像是在複雜組織、快速決策中,給予決策者預防盲點的輔助設備。
政大商學院教授李瑞華:本書最重要的立論,是指出傳統的倫理觀和道德教育的錯誤假設。
‧《富比世》書評盛讚:商界人士必讀之作
‧榮獲商業書籍大獎Axiom Business Book Awards銀獎
如果看了這本書,1990年的金融海嘯和龐氏騙局是否就不會發生?
福特瑕疵車和挑戰者號太空梭是否就能免於爆炸和死傷?
為什麼台灣的隔離政策已經很成功,但還是會發生機師不甩居家檢疫的例子?
為什麼企業明明花大錢為員工開課程、制定各式各樣的護城河,卻還是不斷出現內賊和詐騙?
這些案例中藏著什麼盲點,導致決策注定失敗?
我們在不自覺中說一套做一套,自以為無害的雙重標準,最後付出了什麼致命代價?
這本哈佛商學院、華頓商學院課程選讀書籍,是由曾出席美國聽證會作證討論審計獨立性的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麥斯‧貝澤曼和商業倫理專家安‧E‧坦柏倫塞所撰寫。兩位作者指出,許多傳統的決策方式,是出於對人性的錯誤理解或不夠理解,導致流於形式或顧此失彼。而提升決策品質的第一步,就是察覺人在理想目標與實際行為之間的落差,是出於不由自主的心理反應。唯有意識到我們必然會有的盲點,才能跳脫有限卻往往不自知的思考框架,看清重要資訊,做出精準判斷。
閱讀本書能讓你戴上行為倫理學的濾鏡,有效看見個人、組織、社會三個層次的思考盲點,並提出具體可行的做法。所有讀者都能從書中學到如何避免為錯誤決策付出慘痛代價,並遵循更對得起自己的行為準則;任職於組織企業的讀者,將懂得打造符合人性基礎與公司目標的有效遊戲規則,防止系統性的失敗;團體的領導者,也能運用書中的智慧,創造出更為具體可行的政策,成就更好的社會。
名人推薦
‧《與成功有約》作者史蒂芬‧柯維、《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丹‧艾瑞利、哈佛法學院教授努金;政大商學院教授李瑞華、「讀書e誌」版主吳億盼 專文推薦
各界盛讚
《富比世》書評人帕羅(Walter Pavlo):這本書充滿了對人類行為的洞察,能幫助我們和身處的組織和團體做出更好的決策……本書應該列為進入商界的必讀之作。
《衛報》:這本書並不是冷酷地分析對錯或所有選擇涉及的代價與取捨,而是帶我們洞悉當自己面對來自股東、上司和同事的壓力,被迫在緊迫的時程之內做決定,且對自己的職涯充滿困惑、工作可能不保的時刻,究竟該如何決策。
《與成功有約》作者史蒂芬‧柯維:這本迷人的書,提供了一面我們迫切需要的鏡子,客觀地揭露了我們不願面對的倒影。但透過經驗之筆的帶領和真誠的論述,兩位作者提供了詳盡解方,能夠有力地改變我們從事商業的方式。
《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丹‧艾瑞利:想到不道德的行為,我們腦海浮現的是強盜、小偷和安隆集團的執行長、金融詐騙犯馬多夫。但本書談的不只是這些犯罪,而是更大的問題:我們在自認為善良的情況下,所做出的不誠信之舉。這是一本重要的書,讓我們能用客觀的眼光檢視自己的行為,並正視這些盲點所帶來的問題。
哈佛法學院教授努金(Robert H. Mnookin):這本生動的書充滿了具說服力的案例,值得被廣大讀者看見。人類的心智有時會帶我們做出悖離自己道德原則的行為,作者從日漸受到重視的行為道德領域出發,引導我們在個人和專業領域聰明決策。想要打造誠信組織的領導者和政策制定者,更是必須一讀。
「讀書e誌」版主吳億盼:本書就像是在複雜組織、快速決策中,給予決策者預防盲點的輔助設備。
政大商學院教授李瑞華:本書最重要的立論,是指出傳統的倫理觀和道德教育的錯誤假設。
- 書封
- 作者簡介
- 譯者簡介
- 推薦序 以覺知克服盲點 李瑞華
- 推薦序 本書是你在快速決策壓力下的最佳保護機制 吳億盼
- 好評迴響
- 目錄
- 第一章 說一套做一套,到底差多少?
- 行為倫理學:用新的角度來理解不道德的行為
- 那你呢?道德感差距對個人的意涵
- 那你所屬的組織呢?道德感差距對組織的意義
- 那社會呢?道德感差距對社會的意義
- 有限道德感:對個人、組織、社會的影響
- 以後會如何?
- 第二章 為什麼傳統的道德決策方式救不了你?
- 傳統倫理觀的限制
- 兩種認知系統、兩種決策模式
- 道德自我覺知的重要
- 倫理學家可以提升我們的道德觀嗎?
- 第三章 當我們的行動違背了自己的道德價值
- 尋常的偏
- 自我中心讓人更會邀功
- 過度輕忽未來
- 第四章 為什麼你沒有自己想的那麼有道德?
- 在你做出決定之前:錯誤的預測
- 決策時刻:代表欲望的自我出頭了
- 在你做出決定之前:回憶不可靠
- 第五章 當我們忽視不道德的行為
- 動機型閉一隻眼
- 對間接行為閉一隻眼
- 斜坡上的不道德行為
- 重視結果更勝於過程
- 第六章 「道德組織」的虛幻希望
- 獎勵機制歪了
- 懲戒的意外惡果
- 表現得好就有免死金牌
- 潛文化制霸
- 第七章 為什麼貪腐的機構怎麼都治不好?
- 菸草帝國
- 審計業
- 能源產業
- 不一樣的問題、差不多的策略
- 我們能怎麼做?
- 第八章 縮小差距:提升道德行為的方式
- 改變自己
- 改變組織
- 改變社會
- 結語
- 謝辭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330
單本電子書
NT$
231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