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戀理論三部曲. I, 依附 : 心理學革命性經典鉅著
-
點閱:1043
220人已收藏
- 譯自:Attachment & loss
- 作者: 約翰.鮑比(John Bowlby)作 , 汪智豔, 王婷婷譯 , 翁士恆審定
- 出版社:小樹文化出版 遠足文化發行
- 出版年:2020
- ISBN:9789570487299
-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 書籍難度(SR):636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年級
- 附註:繁體中文版.首度面市
- 系列書: 依戀理論三部曲,本系列共3本,已完結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影響整個世代親子關係的革命性研究
人際關係心理學經典──依戀理論創始
解開你的不安全感源頭、迎向健康的人際聯結
★依戀理論創始經典作品,看見內在不安全感的源頭
★改變英國醫院父母陪床規定,影響整個世代親子關係的革命性研究
「當孩子離開母親,被送往一個陌生環境時,我們可以預期到孩子表現出的三個行為階段:抗議、絕望、疏離。當孩子經歷了幾次失去母親角色的經驗後,他所體驗到的不安全感,會讓他漸漸的不再依附任何人。」──約翰・鮑比
每一個孩子出生時,都會自然而然的對母親有著強烈依附傾向,這是必經的生理現象,一旦失去了母親角色,孩子的悲傷與痛苦,將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心理狀態。他們對於母親的離開感到焦慮,從一開始不斷的用哭泣、發脾氣表達自己的抗議,並且時時刻刻關注母親回來的訊號;接著,孩子變得退縮、失去活力,感到深深的絕望;最後,當孩子無法再次忍受分離經驗,他不再讓自己依附任何人,轉而將注意力轉向物體(糖、玩具)。
童年時期的一切經歷建構了我們,安全的依附關係讓我們能夠有勇氣探索新事物而不陷入失去照顧者的焦慮,這樣的聯結與安全感,是兒童發展心智與興趣的重要基礎。然而,忽略幼兒時期的心理安全時,多數人卻要在成年時期,付出更多代價重新建立自己的安全感。
依戀理論創始者──約翰・鮑比的革命性經典著作《依戀理論三部曲》,探索著兒與父母的依附關係,以及失去主要依附角色的嚴重性。我們在鮑比的研究當中看見的不只是影響近代心理學最著名的理論,還有孩子失去與母親聯結時是如何絕望與悲傷。最終,我們或許會在這樣的研究中發現,自己的不安全感,其實都來自於童年的不安全感。
本書重點
1. 影響近代心理學的革命性研究
在鮑比提出「依戀理論」之前,心理學分析大多都是以「回顧」方式來回溯童年經歷與成年心理問題的關聯。然而,鮑比運用了開創性的研究方法,追蹤了兒童幼年狀態來印證他的理論。也因此,鮑比發現了幼兒時期與母親分離的孩子,深刻的影響成年後的心理狀態。而這個開創性的研究理論,甚至影響了當時英國醫院的父母陪床規定。
2. 從童年依附關係,看見成年後的人際連結
在談論成人關係時(尤其是兩性關係),幾乎所有近代心理分析與研究,都會提到鮑比的「依戀理論」:我們逃避與他人的親密聯結、焦慮於他人對我們偶爾短暫的忽視……這一切的心理狀態,都可以回溯到童年時期與母親的依附關係。因此,當我們深刻了解依戀理論的源頭、看見童年時期的依附關係如何影響我們,或許就能解開與他人親密關係中的死結。
3. 看見兒童依附關係發展,給孩子健康的心理成長環境
當我們看見兒童如何依附母親角色,就能更加明白母嬰關係與聯結。和父母分離是兒童成長的必經過程,兒童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越來越獨立,最終脫離父母的羽翼。然而過早分離、分離時間過長、過於突然的分離,是孩子無法理解的,這些狀況都有可能影響孩子成年後的心理健康狀態。
專業推薦
【專業人士感動推薦】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
方格正(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洪素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暢銷書作者)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博士、執業心理諮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醫師)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蔡宇哲(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
貓心—龔佑霖 (華人第一位依附書籍:《找回100%安全感》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當孩子離開母親,被送往一個陌生環境時,我們可以預期到孩子表現出的三個行為階段:抗議、絕望、疏離。當孩子經歷了幾次失去母親角色的經驗後,他所體驗到的不安全感,會讓他漸漸的不再依附任何人。」──約翰・鮑比
每一個孩子出生時,都會自然而然的對母親有著強烈依附傾向,這是必經的生理現象,一旦失去了母親角色,孩子的悲傷與痛苦,將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心理狀態。他們對於母親的離開感到焦慮,從一開始不斷的用哭泣、發脾氣表達自己的抗議,並且時時刻刻關注母親回來的訊號;接著,孩子變得退縮、失去活力,感到深深的絕望;最後,當孩子無法再次忍受分離經驗,他不再讓自己依附任何人,轉而將注意力轉向物體(糖、玩具)。
童年時期的一切經歷建構了我們,安全的依附關係讓我們能夠有勇氣探索新事物而不陷入失去照顧者的焦慮,這樣的聯結與安全感,是兒童發展心智與興趣的重要基礎。然而,忽略幼兒時期的心理安全時,多數人卻要在成年時期,付出更多代價重新建立自己的安全感。
依戀理論創始者──約翰・鮑比的革命性經典著作《依戀理論三部曲》,探索著兒與父母的依附關係,以及失去主要依附角色的嚴重性。我們在鮑比的研究當中看見的不只是影響近代心理學最著名的理論,還有孩子失去與母親聯結時是如何絕望與悲傷。最終,我們或許會在這樣的研究中發現,自己的不安全感,其實都來自於童年的不安全感。
本書重點
1. 影響近代心理學的革命性研究
在鮑比提出「依戀理論」之前,心理學分析大多都是以「回顧」方式來回溯童年經歷與成年心理問題的關聯。然而,鮑比運用了開創性的研究方法,追蹤了兒童幼年狀態來印證他的理論。也因此,鮑比發現了幼兒時期與母親分離的孩子,深刻的影響成年後的心理狀態。而這個開創性的研究理論,甚至影響了當時英國醫院的父母陪床規定。
2. 從童年依附關係,看見成年後的人際連結
在談論成人關係時(尤其是兩性關係),幾乎所有近代心理分析與研究,都會提到鮑比的「依戀理論」:我們逃避與他人的親密聯結、焦慮於他人對我們偶爾短暫的忽視……這一切的心理狀態,都可以回溯到童年時期與母親的依附關係。因此,當我們深刻了解依戀理論的源頭、看見童年時期的依附關係如何影響我們,或許就能解開與他人親密關係中的死結。
3. 看見兒童依附關係發展,給孩子健康的心理成長環境
當我們看見兒童如何依附母親角色,就能更加明白母嬰關係與聯結。和父母分離是兒童成長的必經過程,兒童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越來越獨立,最終脫離父母的羽翼。然而過早分離、分離時間過長、過於突然的分離,是孩子無法理解的,這些狀況都有可能影響孩子成年後的心理健康狀態。
專業推薦
【專業人士感動推薦】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
方格正(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洪素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暢銷書作者)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博士、執業心理諮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黃瑽寧(馬偕兒童醫院醫師)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蔡宇哲(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長)
貓心—龔佑霖 (華人第一位依附書籍:《找回100%安全感》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 【繁體中文版審定序】最原初的依附,無論用什麼方法驗證,都會是一樣的結果 文 /翁士恆
- 【簡體中文版審定序】依戀理論,讓我們更理解母嬰關係 文/易春麗
- 【前言】早年失去母親角色的經歷,影響往後的心理疾病
- Part1 創造不同以往的精神分析理論
- 第1章 由一個觀點衍生、發展完整的理論基礎
- 第2章母嬰關係中,尚待解釋的觀察
- Part2 本能行為與依附行為的關聯與研究
- 第3章 本能行為——傳統理論的替代模型
- 第4章進化適應性中的人類環境
- 第5章行為系統所調節的本能行為
- 第6章本能行為的因果關係
- 第7章感受、情緒的評價歷程與選擇
- 第8章本能行為的功能
- 第9章生命週期中的行為改變
- 第10章本能行為的本體論點
- Part3 依附行為母親與孩子最原始的聯結
- 第11章依附行為,是兒童與母親的聯結
- 第12章依附行為的本質與功能
- 第13章依附行為的控制系統觀點
- Part4 人類依附行為的個體發生學
- 第14章依附行為的開始——新生兒的依附行為發展
- 第15章依附行為如何聚焦在一個對象上
- 第16章依附的模式和其影響因素
- 第17章依附行為組織複雜化與其發展
- Part5 依戀理論的舊議題和新發現
- 第18章穩定的依附模式以及其變化
- 第19章反對、誤解依戀理論的聲音,以及我的澄清
紙本書 NT$ 690
單本電子書
NT$
483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