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袋裡的家國:歌曲、郵票、錢幣中的國族認同
-
點閱:281
11人已收藏
- 作者: 麥留芳(Mak Lau Fong)著
- 出版社:時報文化
- 出版年:2021
- 集叢名:浮羅人文 知識叢書:1094
- ISBN:9789571385198
-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 頁數:216
- 字數:78481
- 附註:含附錄
飛揚的歌曲、加蓋的郵票、藕斷絲連的錢幣
在口袋裡流轉的中國近代史與國族認同
社會認同是社群裡一種無可避免的歸屬或分類感受,國家、族群的認同乃是兩大普遍例子。但認同有真實的,亦有虛擬或想像的。國、族大都以旗幟、徽章、鳥獸、人物之類作為象徵符號或標誌。但它們並不是隨時隨地,或無緣無故就能被啟動的。擬啟動這些標誌而生情,就得透過某些機制的運作。其中比較有效的機制乃是歌曲、郵票、錢幣。
歌曲、郵票和錢幣在本質上雖然風馬牛不相及,卻具有共同的內涵和功能:首先,它們都與中國近代史的脈絡密不可分;其次,它們都具有迅速流通與傳播的特性。一百多年來,中國歷經朝代更替、軍閥割據、日本侵華、國共內戰等重大事件,遍布各地、尚孕育著臍帶文化的華人,如何在割裂的歷史與土地上形塑其國族認同?在中國近代史兼華僑研究之領域裡,麥留芳的《口袋裡的家國:歌曲、郵票、錢幣中的國族認同》另闢蹊徑,將視野聚焦於愛國歌曲、孫像與烈士郵票,以及藕斷絲連的孫像錢幣上,深入探索它們得以成為建構國族認同與想像機制的關鍵歷史。
- 「浮羅人文書系」編輯前言/高嘉謙
- 推薦序 華人社會的另一種認同/高嘉謙
- 自序
- 導言
- 第一篇 歌曲:依附飛揚的翅膀
- 乘歌聲翅膀漂洋過海
- 唱出來的境界
- 後庭花與紅歌
- 愛國歌曲在南洋
- 第二篇 郵票:瞞天過海的加蓋
- 郵票的本質與功用
- 有趣和沒趣的郵票
- 郵票與社會認同
- 中山在山中
- 孫像郵票在馬來亞
- 第三篇 錢幣:藕斷絲連的聯想
- 兩岸猿聲啼不住
- 從銀幣到紙幣
- 袁大頭與其他銀幣
- 孫像銀幣與紙幣
- 淡水日落
- 討論
- 華僑認同轉換的模式
- 他類虛擬認同機制
- 總結與展望
- 參考資料
紙本書 NT$ 320
單本電子書
NT$
224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