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UB 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經典速讀:精選孫子兵法200句
  • 點閱:1163
    169人已收藏
  • 作者: 沈智編著
  • 出版社:達觀
  • 出版年:2022
  • 集叢名:Literal系列:9
  • EISBN:9786267098035 EPUB; 9786267098943 PDF
  • 格式:EPUB 流式,PDF,JPG
  • 頁數:436
  • 字數:95706
  • 系列書: 經典速讀,本系列共6本

解讀兵家經典的智慧玄機,為您呈現極致的攻守之道。/「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家奇書《孫子兵法》是古典軍事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古今中外諸多名將與經營者均推崇有加。/本書提煉其中最精華的兩百句,/涵蓋大局觀念、領導藝術、競爭策略、保身之法、識敵之道等統御戰略思維。/隨時隨地翻閱省思,活絡戰略思維,決勝於千里之外。

經典文學愛好者/業餘作家

  • 【前言】
  • 第一章‧大局觀念
    • 001.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002.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
    • 003.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
    • 004.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 005.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
    • 006.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
    • 007.財竭則急於丘役。
    • 008.取用於國,因糧於敵。
    • 009.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 010.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 011.兵貴勝,不貴久。
    • 012.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 013.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 014.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
    • 015.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016.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 017.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 018.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 019.以全爭於天下。
    • 020.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 021.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 022.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 023.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 024.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 025.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 026.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
    • 027.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
    • 028.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
    • 029.塗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 030.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 031.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於主,國之寶也。
    • 032.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 033.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
    • 034.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
    • 035.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 036.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 037.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
    • 038.信己之私,威加於敵,則其城可拔,其國可隳。
    • 039.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
    • 040.勝可知,而不可為。
    • 041.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
    • 042.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
    • 043.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 044.軍爭為利,軍爭為危。
  • 第二章‧領導藝術
    • 045.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 046.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 047.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 048.道者,令民於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也。
    • 049.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 050.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
    • 051.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 052.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
    • 053.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
    • 054.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
    • 055.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
    • 056.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 057.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
    • 058.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
    • 059.兵非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並力、料敵、取人而已。
    • 060.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
    • 061.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
    • 062.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
    • 063.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
    • 064.卒強吏弱,曰弛;吏強卒弱,曰陷。
    • 065.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
    • 066.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谿。
    • 067.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 068.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
    • 069.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也。
    • 070.先暴而後畏其眾者,不精之至也。
    • 071.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 072.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 073.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
    • 074.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過則從。
    • 075.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
    • 076.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 077.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
    • 078.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 079.上下同欲者勝。
    • 080.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
    • 081.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
    • 082.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
    • 083.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
    • 084.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 第三章‧競爭策略
    • 085.兵者,詭道也。
    • 086.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
    • 087.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 088.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 089.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 090.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
    • 091.出其所必趨,趨其所不意。
    • 092.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 093.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 094.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 095.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
    • 096.進而不可禦者,衝其虛也。
    • 097.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 098.形兵之極,至於無形。
    • 099.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 100.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 101.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谿者,形也。
    • 102.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
    • 103.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
    • 104.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 105.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
    • 106.我不欲戰,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
    • 107.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
    • 108.利而誘之。
    • 109.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 110.先奪其所愛,則聽矣。
    • 111.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
    • 112.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 113.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 114.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 115.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 116.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
    • 117.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
    • 118.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 119.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
    • 120.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 121.亂而取之。
    • 122.怒而撓之。
    • 123.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
    • 124.卑而驕之。
    • 125.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 126.佚而勞之。
    • 127.敵佚能勞之,飽能饑之,安能動之。
    • 128.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
    • 129.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
    • 130.親而離之。
    • 131.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 132.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 133.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 134.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
    • 135.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
    • 136.掛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
    • 137.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
    • 138.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水可以絕,不可以奪。
    • 139.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 140.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
    • 141.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
  • 第四章‧保身之法
    • 142.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 143.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 144.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
    • 145.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
    • 146.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 147.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
    • 148.守則不足,攻則有餘。
    • 149.三軍之眾,可使畢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
    • 150.識眾寡之用者勝。
    • 151.以虞待不虞者勝。
    • 152.實而備之,強而避之。
    • 153.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 154.高陵勿向,背丘勿逆。
    • 155.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
    • 156.圍師必闕,窮寇勿迫。
    • 157.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
    • 158.絕斥澤,唯亟去無留。
    • 159.必依水草而背眾樹。
    • 160.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 161.平陸處易而右背高,前死後生,此處平陸之軍也。
    • 162.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
    • 163.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
    • 164.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
    • 165.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
    • 166.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 167.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 168.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
    • 169.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
    • 170.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
    • 171.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
    • 172.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
    • 173.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
    • 174.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費留。
    • 175.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
    • 176.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
  • 第五章‧識敵之道
    • 177.軍行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翳薈者,必謹復索之,此伏奸之所處也。
    • 178.眾草多障者,疑也。
    • 179.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
    • 180.其所居易者,利也。
    • 181.眾樹動者,來也。
    • 182.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
    • 183.鳥集者,虛也。
    • 184.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
    • 185.散而條達者,樵采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
    • 186.辭卑而益備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
    • 187.無約而請和者,謀也。
    • 188.奔走而陳兵車者,期也。
    • 189.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察之。
    • 190.半進半退者,誘也。
    • 191.杖而立者,饑也;汲而先飲者,渴也。
    • 192.見利而不進者,勞也。
    • 193.夜呼者,恐也。
    • 194.吏怒者,倦也。
    • 195.粟馬肉食,軍無懸缶。
    • 196.不返其舍者,窮寇也。
    • 197.軍擾者,將不重也。
    • 198.數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
    • 199.諄諄翕翕,徐與人言者,失眾也。
    • 200.來委謝者,欲休息也。
  • 【版權】
紙本書 NT$ 188
單本電子書
NT$ 128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