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提問的設計:運用引導學, 找出對的課題, 開啟有意義的對話
  • 點閱:1441
    710人已收藏
  • 譯自:問いのデザイン:創造的対話のファシリテーション
  • 作者: 安齋勇樹(ANZAI Yuki), 塩瀨隆之(SHIOSE Takayuki)作 , 李欣怡, 周芷羽譯
  •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 出版年:2022
  • 集叢名:經營管理:174
  • ISBN:9786269507764
  • EISBN:9786269507795 EPUB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151082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改變,從問對問題開始。
活用引導學(Facilitation)設計提問,
問「對的問題」,就能激發個人潛力、促成團隊改變,
從商品開發、組織改革,到教育現場、地方創生都用得到!
 

引導學從1980年代從美國開始發展,是一種橫跨溝通對話、啟動思考和帶人領導的專業能力,廣泛使用於會議、工作坊(Workshop)和建立團隊(Team Building)等等情境。其中的控場者稱為引導者(Facilitator),能夠激發個人潛力、形成團隊共識,以更有效率的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促成改變。
 
本書作者安齋勇樹和塩瀨隆之擁有豐富的工作坊帶領經驗,服務對象從企業、非營利組織,到社區、教育團體。他們發現,身在組織的人們,對於所屬團體常有「沒人提出好點子」、「沒有團隊精神」的無力感,這種無力感一旦蔓延,往往造成無法發現真正的課題並加以解決,導致個人和團體停滯成長。
 
作者認為,這個現象並不是團隊成員或領導者無能,而是沒有做好「問對問題」的「提問設計」。如果沒有善用引導學設計提問,就無法發現並解決真正的課題,即使舉辦再多工作坊、用再多的引導學技巧都沒有用。
 
團隊或組織的成功關鍵,在於能否打破既定觀念、發現問題的本質。作者認為,關鍵在於正確設計「提問」和「對話」,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將設定的課題當成自己的事。
 
他們將如何以引導學設計提問、帶領工作坊的技巧和思考,都寫在這本書,有助於我們激發個人潛力、形成團隊共識,應用在組織轉型、商品開發、學校教育、地方創生等等領域。
 
想要激發個人潛力、促使團體改變、加速組織轉型的讀者,務必閱讀這本書!
 
|一致推薦|
 王少玲|資深組織發展工作者
 方素惠|《EMBA》雜誌總編輯
 吳咨杏|朝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IAF國際認證專業引導師暨評審
 洪震宇|提問力教練、《精準寫作》作者
 
|推薦語|
●不論你是引導界的新手或熟手,本書都能帶領你拓展既有提問的技巧,並加深你對創造式對話提問本質的認識。
——王少玲|資深組織發展工作者
 
●看完本書,可以幫助你擁有更多關於引導的知識、工具和方法提升自我。更重要的是,了解「準備迎接驚喜,發生什麼都是好事」,這也是稱職的引導者必備的心態!
——吳咨杏|朝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IAF國際認證專業引導師暨評審
 
●從「一般問題」變成「待解決課題」的過程中,需要以「提問的設計」引導。
——洪震宇|提問力教練、金鼎獎作家與《精準寫作》作者

作者簡介

安齋勇樹(ANZAI Yuki)
株式會社MIMIGURI代表董事兼共同執行長、東京大學情報學環研究所特任助教。1985年生,東京大學工學院學士、學際情報學博士;以引導學提高人與組織創造力的方法論為研究主題。
著作:《提問的作法:激發團隊魅力與能力的技術》(暫譯)

合著:《Research Driven Innovation:從提問探索創意》、《工作坊設計理論:創造與學習》(以上均為暫譯)、《提問的設計》(繁體中文版由經濟新潮社出版)。


塩瀨隆之(SHIOSE Takayuki)
京都大學綜合博物館副教授。1973年生,京都大學工學院學士、工學博士,專攻系統工學。2012年7月起擔任日本經濟產業省產業技術政策課技術戰略助理課長。2014年7月起復職。推廣小學與國中的生涯教育、企業創新人才育成等,曾主持許多工作坊。獲得平成29年度文部科學大臣獎(類別為「增進科學技術領域的理解」)。
合著:《設計融合教育:解決社會問題的參與型設計》、《改變未來的偉人名言》(以上均為暫譯)、《提問的設計》(繁體中文版由經濟新潮社出版)。


譯者簡介

李欣怡
(翻譯本書第13至129頁)
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在浩瀚且持續擴大的翻譯宇宙中,用自己的速度小心翼翼堆磚砌瓦,希望每一塊都是個安穩的立足點,譯有《提問的設計》、《容身的地方》、《療癒心傷》和《霸凌是什麼》(以上均由經濟新潮社出版)等書;賜教信箱:h.lee.books@gmail.com。


周芷羽
(翻譯本書第129至329頁)
政治大學日文系、日本研究學位學程碩士畢業。喜歡閱讀和創造風格的換句話說,持續在深奧的翻譯世界求知探索,譯有《提問的設計》(經濟新潮社出版)、《絕望的精神史》(麥田出版)等書。
  • 推薦序 以創造式對話的提問,開展思考的新視野
  • 推薦序 對話,從提問開始:開啟團隊智慧、促進正向改變的關鍵
  • 作者序 為何此時此刻需要提問的設計?
    • 1. 前言
    • 2.「認知」與「關係」僵化的弊病
    • 3. 提問技巧,影響企業、學校、社區和地方的運作方式
    • 4.本書的結構:課題與流程的設計
  • 第一部分 了解「提問的設計」
    • 第一章 什麼是提問的設計
    • 1.1. 什麼是提問
    • 1.2. 什麼是有創造力的對話
    • 1.3.基本循環與設計流程
  • 第二部分 課題設計:掌握問題本質,制定應該解決的課題
    • 第二章 重新掌握問題的思考方式
    • 2.1. 問題與課題的不同
    • 2.2.課題設計的五種陷阱
    • 2.3 掌握問題的思考方式
    • 第三章 定義課題的流程
    • 3.1. 整理目標
    • 3.2 重塑目標框架
    • 3.3 定義課題
  • 第三部分 流程設計:拋出問題,促進創造式對話
    • 第四章 工作坊設計
    • 4.1. 何謂工作坊設計
    • 4.2工作坊的提問設計
    • 4.3 問題的評估方法
    • 第五章 引導的技巧
    • 5.1引導的定義與實態
    • 5.2 引導的核心技巧
    • 5.3 引導的風格
    • 5.4 深入對話的引導技術
    • 5.5 提升引導效果的功夫
  • 第四部分 設計提問的案例
    • 第六章 解決企業、地區和學校的課題
    • 案例1
    • 1.1 概要
    • 1.2. 課題設計
    • 1.3 設計流程
    • 1.4 課題解決的成果
    • 案例2
    • 2.1 概要
    • 2.2 課題設計
    • 2.3 流程設計
    • 2.4 課題解決的成果
    • 案例3
    • 3.1 概要
    • 3.2 課題設計
    • 3.3 流程設計
    • 3.4 課題解決的成果
    • 案例3
    • 4.1 概要
    • 4.2 課題設計
    • 4.3 流程設計
    • 4.4 課題解決的成果
    • 5.3 流程設計
    • 5.4 課題解決的成果
    • 案例5
    • 5.1 概要
    • 5.2 課題設計
    • 案例6
    • 6.1 概要
    • 6.2 課題設計
    • 6.3 流程設計
    • 6.4 課題解決的成果
  • 結語
紙本書 NT$ 480
單本電子書
NT$ 360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