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枝枒和花葉,
都是前往秘境的門戶。
生活,因而綻放不同的世界。
馬路的行道樹、路面縫隙萌出的小花、公園的茵茵草地、路邊小販兜售的節日花朵……生活中的植物無所不在,連結我們與自然,也療癒我們因工業化飛速的節奏而疲憊不堪的心靈;難民營的居民透過培育植物重新找到希望與撫慰,日本三一一地震災後也透過種植花卉重建與安慰災民的心靈。
若你擁有一座花園
還會那麼仔細觀察每一朵花的姿顏嗎?
提到植物,古碧玲總有說不完的故事,生活也與植人植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童年到少女到有了自己家庭,從自家餐桌到庭院花園到街上到旅途,她聊日常花事、栽植記憶,寫野外尋訪的偶遇,也談每日與植物的例行邂逅,她蒔花植草、插花、拍花,也畫花,《不知道的都叫樹》亦收錄古碧玲多年累積的攝影與畫作,是對於日常生活的再凝視,是對青春生命的回望,也是對自然與人之間的關懷與探問。
我願那對自然的敬愛與虔誠,能串起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威廉.華茲華斯
◎ 植物是,童年的陪伴
家裡從不乏植物,梔子花、矮牽牛、茶花;那一方小院落,是引她進入植物世界的渡船頭,父母親是指點迷津的舵手。
這些植物朋友,知道名字的也好,不知道的就都叫樹,在她心中種下終生的嚮往,擁有一座小花園,種滿不求方圓規整的完美植物。
◎ 植物是,青春成長變色的伊始
青春從不正常,雖一身反骨,卻未必刻意叛逆,長期不願屈從於威權的心思,如同憎惡植物被過度修剪,潛意識裡,痛恨所有人所有生物都被校準成一個模樣。
當沒人信任她會成就任何事的時候,獲贈第一棵植物,是信任的象徵,也是被託付的責任。於是,青春的躁動漸變為金黃的完熟。
◎ 植物是,自己家裡隨順的室友
有植物所在的地方就是人家。圓椒葉草、美鐵芋、忍冬……陽台上盡是自己飄來或動物帶來的野草花,或不時撿拾被人棄置的植物,與他們之間的緣起緣滅像是一種因緣際會,終究有其興衰起落。
◎ 植物是,在路上偶遇的旅人
跳脫日常,離開熟悉的地方,再也沒有比旅途上的植物更美的景色:氣味濃烈的白瓣紅芯小花雞屎藤、一整樹金黃或艷紅的火刺木。倫敦邱園目不暇給的辛夷饗宴;徒步瑞典小島與森林,以為整個世界都被歐石楠、杜松子、藍莓、蔓越莓充滿。
◎ 植物是,餐桌上的滿足美味
植物可觀亦可食,破布子、洛神花、柿子;當他們嘗起來和看起來聞起來的滋味一樣好時,頓時滿足了味蕾與身心。
如果有座花園,亦是食物儲藏室,可以在園藝日記記下豐收的每一刻,邀請大夥兒來嘗鮮,該有多好?
◎ 植物是,夢想與盼望的種子
植物未必需要人類,但人類絕對離不開植物。我們不自覺受植物之美吸引,日常柴米油鹽醬醋茶亦無一不扣緊植物。
植物也是相信太陽明天會上升、雨水有天會落下來,生活不會永遠那麼糟的希望釀造器。
------------------------------------------------
名人推薦
Alvin Tam/Alvin @ 春及殿 Primavera
胖胖樹王瑞閔 金鼎獎植物科普作家
周姚萍 兒童文學作家
郭華仁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
劉克襄 作家
鄭杏倩 「植物藝術工作室」粉專版主
謝佩霓 策展人、藝評人
植迷推薦(以姓氏筆畫排列)
專文推薦
郝明義(出版人)、新井一二三(作家、明治大學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盛讚
「古總編是愛花之人,我們每次在節目中聊到植物總是意猶未盡。
這一次,藉由古總編優美的文字,帶領我們從各方面領略植物之美。」
──胖胖樹王瑞閔(金鼎獎植物科普作家)
「以雜學家之姿寫植物,文學、美學、歷史、哲思隨植物齊齊綻放,生命躍動、活色生香。」
──周姚萍(兒童文學作家)
「不論是聚光燈下的主角,還是牽起事件的串場角色,植物在場景轉換間,給作者敏銳的五感串起了生活記憶。能「描繪」出神韻而非「刻畫」細節,一直是我認為繪圖的極致目標,而作者獨有的體驗,在植物繪圖中活靈活現且獨特的構圖方式,剛好印證了這個想法。」
──鄭杏倩(「植物藝術工作室」粉專版主)
提到植物,古碧玲總有說不完的故事,生活也與植人植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童年到少女到有了自己家庭,從自家餐桌到庭院花園到街上到旅途,她聊日常花事、栽植記憶,寫野外尋訪的偶遇,也談每日與植物的例行邂逅,她蒔花植草、插花、拍花,也畫花,《不知道的都叫樹》亦收錄古碧玲多年累積的攝影與畫作,是對於日常生活的再凝視,是對青春生命的回望,也是對自然與人之間的關懷與探問。
我願那對自然的敬愛與虔誠,能串起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威廉.華茲華斯
◎ 植物是,童年的陪伴
家裡從不乏植物,梔子花、矮牽牛、茶花;那一方小院落,是引她進入植物世界的渡船頭,父母親是指點迷津的舵手。
這些植物朋友,知道名字的也好,不知道的就都叫樹,在她心中種下終生的嚮往,擁有一座小花園,種滿不求方圓規整的完美植物。
◎ 植物是,青春成長變色的伊始
青春從不正常,雖一身反骨,卻未必刻意叛逆,長期不願屈從於威權的心思,如同憎惡植物被過度修剪,潛意識裡,痛恨所有人所有生物都被校準成一個模樣。
當沒人信任她會成就任何事的時候,獲贈第一棵植物,是信任的象徵,也是被託付的責任。於是,青春的躁動漸變為金黃的完熟。
◎ 植物是,自己家裡隨順的室友
有植物所在的地方就是人家。圓椒葉草、美鐵芋、忍冬……陽台上盡是自己飄來或動物帶來的野草花,或不時撿拾被人棄置的植物,與他們之間的緣起緣滅像是一種因緣際會,終究有其興衰起落。
◎ 植物是,在路上偶遇的旅人
跳脫日常,離開熟悉的地方,再也沒有比旅途上的植物更美的景色:氣味濃烈的白瓣紅芯小花雞屎藤、一整樹金黃或艷紅的火刺木。倫敦邱園目不暇給的辛夷饗宴;徒步瑞典小島與森林,以為整個世界都被歐石楠、杜松子、藍莓、蔓越莓充滿。
◎ 植物是,餐桌上的滿足美味
植物可觀亦可食,破布子、洛神花、柿子;當他們嘗起來和看起來聞起來的滋味一樣好時,頓時滿足了味蕾與身心。
如果有座花園,亦是食物儲藏室,可以在園藝日記記下豐收的每一刻,邀請大夥兒來嘗鮮,該有多好?
◎ 植物是,夢想與盼望的種子
植物未必需要人類,但人類絕對離不開植物。我們不自覺受植物之美吸引,日常柴米油鹽醬醋茶亦無一不扣緊植物。
植物也是相信太陽明天會上升、雨水有天會落下來,生活不會永遠那麼糟的希望釀造器。
------------------------------------------------
名人推薦
Alvin Tam/Alvin @ 春及殿 Primavera
胖胖樹王瑞閔 金鼎獎植物科普作家
周姚萍 兒童文學作家
郭華仁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
劉克襄 作家
鄭杏倩 「植物藝術工作室」粉專版主
謝佩霓 策展人、藝評人
植迷推薦(以姓氏筆畫排列)
專文推薦
郝明義(出版人)、新井一二三(作家、明治大學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盛讚
「古總編是愛花之人,我們每次在節目中聊到植物總是意猶未盡。
這一次,藉由古總編優美的文字,帶領我們從各方面領略植物之美。」
──胖胖樹王瑞閔(金鼎獎植物科普作家)
「以雜學家之姿寫植物,文學、美學、歷史、哲思隨植物齊齊綻放,生命躍動、活色生香。」
──周姚萍(兒童文學作家)
「不論是聚光燈下的主角,還是牽起事件的串場角色,植物在場景轉換間,給作者敏銳的五感串起了生活記憶。能「描繪」出神韻而非「刻畫」細節,一直是我認為繪圖的極致目標,而作者獨有的體驗,在植物繪圖中活靈活現且獨特的構圖方式,剛好印證了這個想法。」
──鄭杏倩(「植物藝術工作室」粉專版主)
- 版權頁
- 推薦序 從不知道名字的都叫草說起
- 推薦序 愛植物及人類
- 自 序 那肉眼參不透的熱鬧
- 一 ✿ 童年的
- 母親花,梔子花
- 父親花,矮牽牛
- 穿引記憶的鎖鏈,珊瑚藤
- 誰的鄉愁?再無可尋的欖乾滋味
- 開白爭紅,獨鍾茶花
- 軟弱的人都喜歡植物
- 二 ✿ 青春的
- 多子多孫,安石榴
- 第一棵收到的禮物,巴西鐵樹
- 禾葉大戟
- 委屈了,小楊桃
- 第一株種的植物,變色茉莉與白色聖誕樹
- 薜荔,霹靂得很
- 蓮葉荷田田
- 黑眼珠,還是白頭翁?
- 庭園咖啡的小院落
- 三 ✿ 自己家的
- 角落植物
- 為孩子插一瓶花
- 說是偷,太嚴重
- 攀岩高手,川七
- 強韌到匪夷所思,青葙
- 寒冬串珠,紫珠
- 妝點秋末的餐桌,忍冬
- 請把我帶走,仙人掌
- 四 ✿ 旅途的
- 秋天覓蜜,欒樹祕密
- 是行道樹也是蜜源佳樹,白千層
- 一整個嬉皮風,粉紙扇
- 只開花不結果?艷紅西番蓮
- 帶蒜味的新娘捧花,蒜香藤
- 到底是五香味?還是雞屎味?臭雞屎藤
- 秋冬烈陽,台東火刺木
- 鮮艷欲滴,茶藨子
- 心儀辛夷
- 五 ✿ 餐桌上的
- 到底是誰先開始吃破布子?
- 此紫只應天上有,蝶豆花
- 棘手黃金板栗,美味大勝天津栗
- 回甘無窮,油甘子
- 身價水漲船高的薑黃
- 前進吧!洛神花
- 茶籽油貴得理直氣壯,蒔茶籽
- 燦爛金黃預告冬日來臨,柿子
- 人類第一件織品,無花果
- 六 ✿ 夢想的
- 假如我有一座玫瑰花園
- 跟我逛一趟,花市不迷航
- 誰說插花非要有流派?
- 那些綠手指黨員們
- 彭鏡毅,不辭長路覓海棠
- 董小蕙,逝去的老院子
- 三一一災後重建的勝利之花,龍膽
- 來自福島的希望之花,洋桔梗
- 種植在難民營裡的盼望
紙本書 NT$ 480
單本電子書
NT$
33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