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發展分析
-
點閱:86
15人已收藏
- 作者: 陳俊宇[及其他6人]作
- 出版社: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 出版年:2022
- 集叢名:熱門產品研究系列
- ISBN:9789575818661
- EISBN:9789575818678 PDF
- 格式:PDF,JPG
- 頁數:236
- 附註:封面英文題名: Smart manufacturing 附錄: 1, 英文名詞縮寫對照表--2, 中英文名詞對照表
面對總體環境變化快速,使工業領域在各環節上面臨變革挑戰加劇。但同時,在新興科技發展逐漸成熟下,許多商機亦應運而生,不論是物聯網、人工智慧、邊緣運算、雲端運算或區塊鏈等,皆為解決方案服務提供與需求者帶來轉型契機。
工業數據方面,對製造業者而言,新科技應用能否創造價值的關鍵,來自不同流程長時間累積之工業數據,且為重要戰略資源。
協作機器人方面,協作機器人係為工業機器人的次類別,具備多種技術特徵,像是輕型材質、襯墊、「皮膚」(裝載嵌入式感測器的襯墊)和機器人基座或關節處的感測器或感測模組,讓人類與機器人得以在共享的工作空間中共同協作。其中,人類彈性高,能輕鬆應對各式突發狀況;而機器人則擅長處理一致性、重複性高的任務,若能有效讓兩者相互協作,將能有效因應少量多樣、具彈性的生產模式。
工業安全方面,以「機器取代人力」在製造業中常被認為是升級轉型之關鍵,但在特定產業,人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若欲有效降低成本與提高效率,兩者間之互動協作將無可避免且愈趨頻繁。因此,國際安全法規其實也持續對此因應調整,也說明未來製造業者在導入機器人應用時,若無持續關注相關標準與法規,除了可能對人員安全造成威脅外,亦可能導致停工等狀況發生。
3D視覺感測技術方面,在工業4.0浪潮下,帶動許多製造環節中自動化系統與設備的進一步發展,其透過光學科技模擬人類的靈魂之窗,能夠滿足多樣物件與複雜環境上的辨識需求,以因應日趨複雜的人機協作情境。此外,在人工智慧的帶動下,兩者結合之創新應用,更讓機器設備具備了人腦的思考與判斷能力,進而能針對特定情形採取必要的決策行為。
- 前言(第I頁)
- 目錄(第III頁)
- 圖目錄(第V頁)
- 表目錄(第X頁)
- 第一章 智慧製造相關技術發展分析(第1頁)
- 一、國際工業數據共享機制之發展現況與展望(第1頁)
- 二、協作機器人市場發展與功能效益解析(第22頁)
- 三、工業安全議題下人機協作應用發展與展望(第32頁)
- 四、3D視覺感測技術於製造業應用發展分析(第47頁)
- 第二章 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案例分析(第67頁)
- 一、AMR大廠發展案例分析——Geek+(第67頁)
- 二、國際智慧製造大廠發展案例分析——德國SAP(第90頁)
- 三、國際智慧製造大廠發展案例分析——德國Siemens(第107頁)
- 四、日本製造業數位轉型案例分析——安川電機(第122頁)
- 五、日本製造業數位轉型案例分析——住友電木(第133頁)
- 六、「燈塔工廠」案例分析——日立製作所大甕廠(第142頁)
- 第三章 台灣智慧製造發展機會與挑戰(第153頁)
- 一、從「全球燈塔工廠」評選看製造業轉型方向(第153頁)
- 二、台灣製造業數位轉型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第158頁)
- 三、2021年台灣工業電腦產業回顧與展望(第170頁)
- 四、智慧製造浪潮下我國解決方案商發展契機(第188頁)
- 附錄(第213頁)
- 一、英文名詞縮寫對照表(第213頁)
- 二、中英文名詞對照表(第2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