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文訊 [第443期]:散文的身世、變體, 及其邊界
  • 點閱:49
    22人已收藏
  • 作者: 文訊雜誌社編著
  •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 出版年:2022.09
  • 格式:PDF,JPG
  • 頁數:194
  • 附註:月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26

本期內容簡介

與西方文學脈絡迥異,華文世界的文類中,散文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在文學獎內裡的散文獎項更是台灣的特色。
散文的定義更是眾說紛紜。

本期將從學術性定義、報刊、文學獎等載體,
試圖聚焦於近十年的散文發展趨勢。

劉勰《文心雕龍》說要定義文類,必須先釋名彰義,原始表末,然後選文定篇,敷理舉統。散文者,在古文裡與韻文相對,在六朝時以文筆二分,而英文多半譯以「Essay」,其定義更接近雜文,雜筆,既非是虛構的「Fiction」,嚴謹度亦不同於具有學術性的「Thesis」。
簡單來說目張綱舉,但實際運作時辨明文體是門大學問。《典論.論文》將文章概分為八體,〈文賦〉則列舉十類,《文心雕龍》二十餘篇在談文體學。到。然而真理越辯越明,文章體類卻越辨越碎細,越繁瑣,文類之內還有次文類,題材的跨域與混成,每一個都複雜到須以學術論著剝筍解綮,否則難以釐析。
不過相對於散文的釋名與源流,文學獎裡的散文,報刊裡的散文,定義似乎相對明確嗎?最近十年之內,散文風景也確實如空際轉身。過去文學獎有報導文學一類,近年烹油熱火,更名或充值而成「非虛構散文」;遊走於學術論文,雜筆,抒情體驗的食記,遊記,走讀踏查,從過去的小品一變而成「知識性散文」。除此之外抒情本格體仍繼作有人,曰詩性,曰靈光,指東畫西,句語斷裂。還有更微妙者如詩人內捲,彼此指稱曰「詩意薄弱」,汙名曰「分行散文」。散文是被增幅還是被匡列了?是被賤斥還是被降維了?不可解不可說。
一種文體會不斷孳演派生,而作品的誕生同時不斷在詰問去挑戰體類之邊界,但邊界也會隨時回應時代之大勢大趨,完全變態,動態生成,進而呈現出新一代的文風與文學史面貌。
本次專題以「散文的虛構邊界」為體,希望在相關討論十年之後,重新回顧近十年「散文」的定義與內涵。設文之體有常,變文之數無方。文體的定義脈絡變動不居,但透過不斷創造與實驗的新作品誕生,我們可以劃分出屬於這個時代的散文定義。

雜誌簡介
 
《文訊》雜誌創刊於1983年7月1日,發行逾30餘年。2003年5月3日,《文訊》改隸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持續發展迄今,基金會成立宗旨在於保存、研究、傳播、發揚台灣文學。
 
基金會所發行之《文訊》雜誌,為關心新書資訊、出版動態、閱讀環境的優良人文雜誌,重視人文史料的蒐集、整理及研究,提供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同時結合國內從事現代文學研究的作家、學者,共同為現代文學的發展貢獻心力。由於長期的累積及用心,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不但已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更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檢驗指標。

  • 編輯室報告(第1頁)
  • ︱自由談︱(第10頁)
    • 〈影響我文學生命的關鍵人物〉樹林裡的幾盞燈(第10頁)
    • 〈西南氣流〉共同在:二重溪(第12頁)
    • 〈浮光流影〉卡式錄音帶,青春少年時(第15頁)
    • 〈常民小日子〉骨裂(第18頁)
  • 本期專題 散文的身世、變體,及其邊界(第22頁)
    • 散文與其邊緣(第24頁)
    • 散文的再生(第27頁)
    • 散文的「可虛構性」(第30頁)
    • 我是「新載道主義者」!(第34頁)
    • 談學人散文(第38頁)
    • 散文的虛實邊界(第41頁)
    • 文學獎限定?(第44頁)
    • 我們的共鳴時光(第47頁)
    • 花編經驗(第50頁)
    • 甜美的孩子(第53頁)
    • 從泥濘地艱難起飛(第56頁)
    • 現身說法,金針度人――《王文興訪談集》新書會(第60頁)
    • 散文的虛與實,及其邊界――鍾文音 vs 石曉楓(第65頁)
  • ︱人物春秋︱(第71頁)
    • 〈資深作家〉寫詩像抽鴉片,很難戒掉――專訪李魁賢(第71頁)
    • 〈文壇新秀〉造訪夜官宇宙――張嘉祥的四界佮兩面(第78頁)
    • 〈懷念學者〉天涯長憶慶萱兄(第81頁)
    • 〈懷念作家〉邱阿塗老師與我(第84頁)
  • ︱作家收藏︱〈玩物不喪志〉永恆的寶藏(第87頁)
  • ︱吳晟特輯︱(第92頁)
    • 因為年輕――讀「吳晟文學紀錄片」(第92頁)
    • 初心猶在,他還年輕――承繼磺溪精神的吳晟(第98頁)
    • 把莿仔埤圳銘刻入心――吳晟的文學母體與土壤(第101頁)
    • 所謂浪漫其實是一種俠義之氣(第106頁)
    • 書寫是社會正義的實踐方式――我所認識的吳晟(第109頁)
    • 種詩.樹人――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觀後(第113頁)
    • 吾鄉雖老,他還年輕――導演林靖傑╳醫師詩人吳易澄(第117頁)
  • ︱聚光燈︱我是歷史學者,更關心人類生活――專訪吳鳴與他的《秋光侘寂》(第125頁)
  • ︱我們的文學夢︱更遠的地方――凌性傑的文學夢(第131頁)
  • ︱書的世界︱(第139頁)
    • 選擇「相信」的烏托邦――讀李琴峰《彼岸花盛開之島》(第139頁)
    • 閱讀與對話――評介李長青《隱喻》之感想一二(第142頁)
    • 夜其實不撒謊,她說傳奇――談古月《燃燒的月亮》和《夜,向你撒了謊》(第146頁)
    • 關於下賤的認識論――讀朱嘉漢《醉舟》(第148頁)
    • 藝術是祈禱――《井月流轉》自序(第151頁)
    • 永不老去的鄉思――渡也《全世界的澎湖人都回來》序(第154頁)
    • 讓陳漢秋講中文看看――小說集《躲在牆壁裡的哀泣》自序(第157頁)
  • 全球華文文學通訊(第160頁)
  • ︱草原副刊︱(第163頁)
    • 弄潮(第163頁)
    • 從曹興誠說到盧芹齋(第166頁)
    • 火是懷孕的(第169頁)
    • 握向火花(第170頁)
    • 逃家――見歐洲難民潮有感(第172頁)
  • ︱銀光副刊︱(第173頁)
    • 〈細說文壇〉周而復.哈金.錢鍾書(第173頁)
    • 〈台語時間〉落西北雨的下晡(第176頁)
    • 〈星雨樓續抄之三十八〉為官容易讀書難(第178頁)
    • 〈響馬導演話從頭之三〉我的舅舅曹三爺(第180頁)
    • 喝醉的雨 The Rain that Has Been Drunk(第183頁)
    • 可用不可用之間(第184頁)
  • 島嶼串流 花蓮.屏東(第185頁)
紙本書 NT$ 200
單本電子書
NT$ 140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26
訂閱雜誌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