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低:大衛.鮑伊的柏林蛻變:華麗搖滾落幕後的真實身影, 轉型關鍵時期深度全解析
  • 點閱:155
    4人已收藏
  • 譯自:David Bowie’s Low
  • 作者: 雨果.威爾肯(Hugo Wilcken)著 , 楊久穎譯
  • 出版社: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潮浪文化
  • 出版年:2022
  • 集叢名:迴聲:001
  • ISBN:9786269632725
  • EISBN:9786269632749 EPUB; 9786269632732 PDF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75535
  • 書籍難度(SR):634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年級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我住遍了全世界,我離開了每一個地方。」
——《低》,大衛.鮑伊

|鮑伊告別華麗時期,開啟搖滾新頁經典之作|
台灣首本剖析大衛.鮑伊音樂創作轉型風格樂評專書

探索創作心靈,重回柏林三部曲現場,搖滾變色龍的蛻變起點

★陳德政精彩深度導讀★楊久穎執筆翻譯
★特別收錄馬世芳專文解析鮑伊舞臺人格
●台灣版獨家收錄大衛.鮑伊柏林時期珍貴剪影● 

  ●亞馬遜讀者4.7星高分評價,鐵粉必收專書!
  ●鮑伊關鍵樂風轉捩點●滾石雜誌500大專輯●影響啟迪無數後龐克搖滾樂隊
 
  |本書看點|
  ★從幕前到幕後最完整的全面記錄
  ★奠定音樂生涯高峰轉型期的代表作深度爬梳
  ★與美國搖滾巨星伊吉.帕普的精彩交鋒

  二〇一六年,傳奇搖滾巨星大衛.鮑伊從人生舞臺謝幕登出,告別地球,全球樂迷同聲哀悼。鮑伊留下無數經典代表作,身分角色悠遊在外星人、迷宮魔王、湯姆少校、瘦白公爵等各種表演人格,勇於挑戰打破各種框架,百變形象深入人心,更以獨特的個人形象及開創性的音樂風格,影響許多世代。鮑伊過世當天,德國外交部甚至發推特感謝:「再見了,大衛.鮑伊,你現在也成了英雄,謝謝你幫助扳倒柏林圍牆。」

  有別於一般音樂的樂評書或是明星傳記的角度,本書從大衛.鮑伊人生最關鍵的轉型時期,也是他走入柏林的起點——《低》切入。這張專輯與《「英雄」》《房客》被譽為柏林三部曲,《「英雄」》的專輯同名曲被認為是冷戰時期東西德的地下國歌,而首部曲《低》正是他的樂風轉捩點。在本書中,作者雨果.威爾肯從大衛.鮑伊的音樂風格、創作源起及背景等脈絡細細爬梳,勾勒出他在柏林的轉變歷程。

  柏林影響與樂風轉變

  鮑伊出道發行數張專輯獲得巨大成功,生活在家族精神分裂症病史的陰影下,過度壓力卻讓他迷失自我,陷入毒癮。在此時,他選擇前往柏林,決心戒毒,卻沒想到此城不僅成為身心逃逸及喘息的出口,更成為靈思激盪的來源。鮑伊迷戀當時冷戰時期的獨特氛圍,當地的博物館及夜店酒吧都留下他的足跡。結合對德國藝術的愛好及當代德國音樂等各種影響,鮑伊打造出全新的音樂作品,自此開啟了個人及時代的新頁。

  冷戰時期的柏林如何影響鮑伊的身心狀態及創作?他如何在與毒癮奮鬥的同時創造新的樂風?與好友伊吉.帕普激盪出何種火花?雨果.威爾肯在書中透過多方訪談資料,重現了鮑伊瘋狂嚴謹等各種面向。例如他不敢居住在鬧鬼的城堡房間、工作時會利用閒暇與伙伴們去黑森林及萬湖散心、在柏林圍牆旁的工作室錄音等景況。書中對鮑伊和多位音樂人如布萊恩.伊諾等的交往合作記錄,彷彿還原現場,活靈活現,如同紀錄片般迷人。

  樂評書的寫作標準

  全書也針對曲目逐一剖析,包括歌詞的典故源起、與音樂圈往來等幕後花絮,不僅讓讀者對鮑伊的心理狀態及創作風格有更多理解,也能滿足粉絲對鮑伊柏林生活的好奇。雨果.威爾肯對鮑伊的創作考究鉅細靡遺,有讀者形容,「這本書為這類書籍設下了標準,應該成為同系列的寫作模式」。透過本書,我們也將展開一場紙上行旅,共同體驗搖滾巨星的蛻變。  

  |重點摘錄|

  ❖伊吉.帕普和大衛.鮑伊的情誼❖

  「《低》是在《白痴》之後錄製的,但《低》卻先發行了。大衛不想讓人們認為他的靈感來自伊吉的專輯,但事實都是一樣的。甚至有一些為伊吉錄製的曲目,最後卻收錄到了《低》。」——錄音師羅宏.希柏

  「樂團和鮑伊會離開錄音室去睡覺,但我不會。我工作是為了要在第二天比他們快一步……看吧,鮑伊是個快人一步的傢伙。思維敏捷,行動迅速,非常活躍、敏銳的一個人。我意識到我必須比他更快,否則,那會變成誰的專輯?」——歌手伊吉.帕普

  ❖柏林圍牆旁的錄音室❖

  錄音室距離柏林圍牆只有二、三十公尺。「從主室裡,我們可以看到柏林圍牆,也可以看到圍牆的另一邊,越過鐵絲網,看到紅衛兵的炮塔……他們有巨大的望遠鏡,他們會看向主控室,看著我們工作,因為他們和其他人一樣喜歡追星。有一天,我們問工程師,整天被警衛盯著看,會不會覺得不舒服;他們很容易就能從東邊對我們開槍,就是那麼近,如果望遠瞄準器夠好的話,他們便可以射中我們。他說,過一陣子就會習慣了,然後轉過身來,拿了一盞頂燈對著衛兵,伸出舌頭跳上跳下地騷擾他們。我和大衛馬上躲到錄音台下面。『別這樣』,我們說,因為我們快嚇死了!」——唱片製作人托尼.維斯康蒂

  ❖大衛.鮑伊的柏林生活❖

  鮑伊不再把頭髮染成橘色,還留起了小鬍子,並開始穿上工人的連身工作服作為一種偽裝,儘管在柏林的樂趣之一就是沒什麼人會打擾他。他很快就養成習慣,在床上躺到下午,然後喝著咖啡、柳橙汁配香菸當早午餐,接著走到錄音室,並經常在那裡徹夜工作。當時,他也沉迷於日間的娛樂,包括在咖啡館閒晃,並與伊吉和可可一起騎著自行車,在開闊的城市裡繞來繞去。「我幾乎無法表達我在那裡體驗到的自由感,有些時候,我們三個人會跳上汽車,像瘋了一樣開車穿過東德,然後駛入黑森林,在任何一個吸引我們目光的小村莊停下來。這樣一走就是好幾天。又或者,我們會在冬天的日子裡,在萬湖吃一整個下午長長的午餐。那個地方有一個玻璃屋頂,四周被樹木包圍著,依然散發著一種1920年代早已消失的柏林氛圍。」(摘自大衛.鮑伊雜誌訪談)

  ❖鮑伊的柏林繆思❖

  他經常參觀柏林圍牆兩側的藝術館,但他最喜歡的是位於柏林郊區達勒姆(Dahlem)的「橋社」博物館,該博物館專門收藏一次大戰前在柏林和德勒斯登(Dresden)的一批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的作品和《低》第二面的向內轉折,有著明顯的哲學聯繫,也就是把風景作為情感的概念。「這是一種藝術形式,它並非透過事件,而是透過情緒來反映生活,」鮑伊在2001年說,「這就是我覺得我的作品要走的方向。」

熱血推薦

  小樹(StreetVoice 音樂頻道總監)
  四分衛阿山
  回聲樂團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林查拉(造次映畫總監)
  阿凱(1976樂團主唱)
  馬世芳(廣播人、作家)
  馬欣(作家)
  張鐵志(搖滾作家)
  梁浩軒(策展人)
  陳珊妮(音樂創作人)
  陳德政(作家)
  楊久穎(譯者、文字工作者)
  廖偉棠(詩人、評論人) 
  熊一蘋(作家)
  (按姓名筆劃排序)


作者簡介

雨果.威爾肯(Hugo Wilcken)


  澳大利亞作家、翻譯家,長期定居巴黎,現則往返於倫敦及雪梨之間。著有《反射》(The Reflection,暫譯)《殖民地》(Colony,暫譯)《處決》(The Execution,暫譯)等小說作品。


譯者簡介

楊久穎


  Join,多年前曾寫過幾本關於搖滾,以及女人在唱歌的書。現為整天煩惱下一頓要煮什麼的宅婦一枚,偶爾煮字療飢,在鍵盤與檔案間攀爬維生。
 


  • 封面
  • 書名頁
  • |各界推薦|
  • |導讀|用一張唱片謀殺自己
  • |特別收錄|大衛.鮑伊的舞臺人格
  • 致謝 acknowledgements
  • 前言 introduction
  • 從王冕到國度 from kether to malkuth
  • 訪客 the visitor
  • 神奇舉動 one magical movement
  • 在陰暗中交談 talking through the gloom
  • 夢想何辜? what can I do about my dreams?
  • 等待天賦 waiting for the gift
  • 透過晨思 through morning’s thoughts
  • 我永遠不會碰你 I’ll never touch you
  • 我是他者 je est un autre
  • 灰眼小女孩 a little girl with grey eyes
  • 無事可做,無話可說 nothing to do, nothing to say
  • 繞圈圈 round and round
  • 一事無成 sometimes you get nowhere
  • 繼續前行 moving on
  • 白鬼城堡 honky château
  • 鬼城 city of ghosts
  • 你還記得那夢境嗎? do you remember that dream?
  • 一切墜落 all that fall
  • 脈動 pulsations
  • 來生 afterlife
  • 思鄉藍調 homesick blues
  • 撞毀你的飛機,然後走開 crash your plane, walk away
  • 參考資料 bibliography
  • 全書注釋
  • 圖片版權
  • |譯後記|冷冽疏離電子聲響背後的炙熱靈魂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360
單本電子書
NT$ 252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