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4
★人人需要的行為經濟學
★仔細的思考:你是投資還是賭博?你是靠實力還是碰運氣?
★決定你是否成功的關鍵,絕不是只取決於數學機率上,還同時取決於你的貪婪心理和僥倖心理上。
■ 透過精彩生動的案例,詳細闡述行為經濟學理論的策略思維!
這本書的諸多理論,是由假設的賭局推演而來,從商業、生活、處事、投資等角度將行為經濟學講得深入淺出。語言生動活潑,透過比喻和設問,把深奧的理論講述得風生水起,引人入勝。
■ 不僅是一本關於個人生存的智慧書,也是一本關於企業競爭的法寶書!
行為經濟學已經發展成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研究成果直接輻射到各商業分支功能如金融、行銷、管理和會計等方面,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通。投資、理財、購物、決策,甚至人生規劃、政策制定都要用到它。掌握行為經濟學的關鍵原則,對我們的生活,甚至人生是相當有益的。
■ 為什麼要瞭解「行為經濟學」?
經濟學是解釋人類抉擇行為的學科,而行為經濟學則將人類在抉擇時的心理進行科學分析。行為經濟學指出,人類的種種「非理性」的行為,不是偶然的發揮失常,而是普遍存在的。行為經濟學是經濟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它扮演著傳統經濟學的「理論員警」角色。它把傳統經濟理論拿來驗證,指出其謬誤與不足。
■ 不僅是一本關於個人生存的智慧書,也是一本關於企業競爭的法寶書!
行為經濟學已經發展成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研究成果直接輻射到各商業分支功能如金融、行銷、管理和會計等方面,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通。投資、理財、購物、決策,甚至人生規劃、政策制定都要用到它。掌握行為經濟學的關鍵原則,對我們的生活,甚至人生是相當有益的。
■ 為什麼要瞭解「行為經濟學」?
經濟學是解釋人類抉擇行為的學科,而行為經濟學則將人類在抉擇時的心理進行科學分析。行為經濟學指出,人類的種種「非理性」的行為,不是偶然的發揮失常,而是普遍存在的。行為經濟學是經濟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它扮演著傳統經濟學的「理論員警」角色。它把傳統經濟理論拿來驗證,指出其謬誤與不足。
- 第一章:前景理論-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行為(第15頁)
- 10 億美元一次,你願意嗎?(第16頁)
- 通膨預期下,你會買房嗎?(第18頁)
- 前景理論(第18頁)
- 你是個「見好就收」的人嗎?(第19頁)
- 因為小損失,甘冒大風險(第21頁)
- 撿到 100 元的快樂,不敵遺失 100 元的痛苦(第22頁)
- 迷戀小機率事件(第23頁)
- 厭惡的只是損失(第24頁)
- 稟賦效應(第25頁)
- 幼犬效應(第27頁)
- 讓「試行辦法」成為正式策略(第28頁)
- 第二章:參照依賴-獨立評判與聯合評判(第31頁)
- 同儕悖論(第32頁)
- 參透得與失(第33頁)
- 參照點(參照系)(第34頁)
- 參照值影響風險偏好(第35頁)
- 交替對比(第36頁)
- 中杯效應(第37頁)
- 陪襯品只是「藥引子」(第38頁)
- 厭惡極端(第39頁)
- 人質危機(第40頁)
- 框架效應(第41頁)
- 第三章:錨定效應-難以覺察的參照值(第45頁)
- 先入為主(第46頁)
- 「維多利亞的秘密」的秘密(第47頁)
- 飛來之錨(第49頁)
- 硬塞給你的「錨定點」(第49頁)
- 隨機數字也會影響你(第50頁)
- 常識的陷阱(第52頁)
- 訂婚戒指的預算(第53頁)
- 利用「錨定效應」操縱談判(第54頁)
- 殺價的藝術(第55頁)
- 「虛頭」與「虛擬價值」(第56頁)
- 「地王」是樓市之錨(第57頁)
- 第四章:心理帳戶-金錢的感情色彩(第59頁)
- 你的「左口袋」是滿的嗎?(第60頁)
- 你會給錢貼「標籤」嗎?(第61頁)
- 「飛機撒錢」可行嗎?(第62頁)
- 大錢小花,小錢大花(第63頁)
- 越有錢,就越一毛不拔嗎?(第64頁)
- 小處精明,大處浪費(第64頁)
- 心理帳戶的利與弊(第66頁)
- 你有劃分「心理帳戶」的傾向嗎?(第67頁)
- 第五章:賭場原理-莊家恆贏之玄機(第71頁)
- 輸了 5 美元,還是 2.62 億美元(第72頁)
- 蕉鹿自欺(第74頁)
- 「莊家的錢」效應(第75頁)
- 翻本心態(第76頁)
- 沉沒成本謬誤(第78頁)
- 釣魚工程(第79頁)
- 承認失敗方可終止失敗(第79頁)
- 預設輸贏的上限(第80頁)
- 你會利用「心理帳戶」嗎?(第81頁)
- 賭癮疫苗(第81頁)
- 為什麼「久賭神仙輸」(第82頁)
- 第六章:小數法則-無視先驗機率(第83頁)
- 大數法則(第84頁)
- 小刀鋸大樹(第86頁)
- 「撞騙」的數理依據(第88頁)
- 廣結善緣(第88頁)
- 無視樣本大小(第89頁)
- 小數法則(第90頁)
- 股神大哥的預測模式(第91頁)
- 賭客謬誤(第92頁)
- 連拋 100 下硬幣,會一直出正面嗎?(第94頁)
- 第七章:懊悔理論-懊悔規避與尋求自豪(第101頁)
- 房市暴漲,你會惜售房產嗎?(第102頁)
- 外重者內拙(第103頁)
- 懊悔規避(第105頁)
- 行動的懊悔 VS 忽視的懊悔(第106頁)
- 行動不如不動(第106頁)
- 進退維谷(第107頁)
- 當房子成為負資產,你會懊悔嗎?(第109頁)
- 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第110頁)
- 固守現狀(第111頁)
- 追求自豪的「賣出效應」(第114頁)
- 你會和自己的投資結婚嗎?(第115頁)
- 第八章:理性原罪-多重選擇下的衝突(第117頁)
- 令人迷惑的選擇(第118頁)
- 單一的選擇(第120頁)
- 理性的,太理性的(第121頁)
- 衝突下的選擇(第123頁)
- 當機器人有了感情(第124頁)
- 決斷力崩潰(第126頁)
- 第九章:跨時抉擇-及時行樂與漸入佳境(第131頁)
- 時間價值(第132頁)
- 效用貼現(第134頁)
- 貼現率(第135頁)
- 誇張貼現(第136頁)
- 「遠水」與「近渴」(第137頁)
- 回到未來(第139頁)
- 如果沒有明天(第139頁)
- 「吸毒」一定是非理性行為嗎?(第140頁)
- 享受當下與享受未來(第141頁)
- 傳統貼現效用理論(第142頁)
- 「朝四暮三」VS「倒吃甘蔗」(第142頁)
- 魯文斯坦的新貼現理論(第143頁)
- 未來損益貼現率(第144頁)
- 抉擇取決於人的先前的期望(第144頁)
- 景氣指數與投資儲蓄(第145頁)
- 負債規避(第146頁)
- 消費愉悅 VS 支付痛楚(第147頁)
- 支付的痛感閾值,決定了你吝嗇與否(第148頁)
- 第十章:過度自信-認知自大與錯誤研判(第153頁)
- 夜郎自大(第155頁)
- 自負的創業者(第156頁)
- 傻瓜力量大(第156頁)
- 計畫謬誤(第157頁)
- 一屆長達 31 年的奧運會(第158頁)
- 災難的根源(第159頁)
- 省小錢,費大事(第160頁)
- 過度自信導致交易頻繁(第160頁)
- 控制錯覺(第161頁)
- 資訊幻覺(第162頁)
- 機率盲(第162頁)
- 本能地尋求規律(第164頁)
- 無厘頭的理論(第165頁)
- 高手,就是對自己誠實的人(第167頁)
- 第十一章:幸福哲學-快樂的量化與優化(第169頁)
- 回到邊沁時代(第170頁)
- 幸福微積分(第171頁)
- 泰勒四原則(第171頁)
- 施恩於人,宜點滴漸進(第172頁)
- 長痛不如短痛(第173頁)
- 好馬配好鞍(第173頁)
- 先報喜,後報憂(第174頁)
- 利好可以「沖喜」(第175頁)
- 寧送「雞首」,不送「牛後」(第176頁)
- 送他想要的,卻不想說的(第176頁)
- 兩好選一好,不如沒的選(第177頁)
- 快樂是目的,也是過程(第177頁)
- 幸福鴻溝(第178頁)
- 強調雙贏,促進合作(第179頁)
- 當時只道是尋常(第180頁)
- 好花堪折須適時(第180頁)
- 想做就去做(第182頁)
- 唯一嚴肅的哲學問題(第183頁)
- 第十二章:九重幻象-思維的盲點與陷阱(第187頁)
- 倖存者謬誤(第188頁)
- 暴得大名,妄奪天工(第189頁)
- 吃到的檸檬是甜的(第191頁)
- 選擇你愛的,你將更愛你選擇的(第192頁)
- 坦然接受不一致性(第193頁)
- 沉默的證據(第193頁)
- 偏見的形成(第195頁)
- 利用偏見:安慰劑效應(第198頁)
- 死一個人是悲劇,死一萬人只是統計數字(第199頁)
-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出的一道題(第201頁)
- 我們都是機率盲(第203頁)
- 第十三章:對抗諸神-風險探索簡史(第205頁)
- 天才們的激情賭局(第206頁)
- 期望值理論(第208頁)
- 期望值理論的不足(第209頁)
- 邊際效用理論(第211頁)
- 風險偏好(第212頁)
- 期望效用理論(第214頁)
- 期望效用理論的不足(第215頁)
- 第十四章:均值回歸-「天之道」與「人之道」(第221頁)
- 高爾頓的豌豆實驗(第222頁)
- 人可以活一千歲嗎?(第224頁)
- 凶年之後,乃有豐年(第226頁)
- 均值回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第227頁)
- 「均值」什麼時候能「回歸」(第228頁)
- 預測「均值」是場賭戲(第230頁)
- 何必削足適履(第231頁)
- 均值回歸不具有普遍性(第232頁)
- 第十五章:鐘形曲線-「中庸先生」與「極端先生」(第237頁)
- 「數學王子」與鐘形曲線(第238頁)
- 數學不會錯,但數學會被用錯(第240頁)
- 統計歧視(第242頁)
- 將軍裏面挑瘸子(第243頁)
- 冪律曲線(第244頁)
- 分清「中庸先生」與「極端先生」(第245頁)
- 鐘形烏托邦(第246頁)
- 90 / 10 法則(第247頁)
- 「中庸先生」發揮作用的職業(第248頁)
- 「極端先生」發揮作用的職業(第250頁)
- 第十六章:雙尾理論-從「長尾」到「雙尾」(第253頁)
- 長尾現象(第255頁)
- 撿芝麻,還是撿西瓜(第255頁)
- 「長尾」是冪律曲線的另一種形式(第257頁)
- M 形社會:中產的淪陷(第258頁)
- 雙尾效應(第258頁)
- 長尾只是特例,雙尾才是恆常(第259頁)
- 新奢華品(第260頁)
- 普通人如何在「雙尾時代」求存(第261頁)
- 狙獵「黑天鵝」(第262頁)
紙本書 NT$ 350
單本電子書
NT$
245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4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4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