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不負少年頭:汪精衛雙照樓詩詞稿揭祕
  • 點閱:32
    1人已收藏
  • 作者: 周世安著
  • 出版社:新銳文創出版 秀威資訊科技發行
  • 出版年:2012
  • 集叢名:新銳文叢:16
  • ISBN:9789866094415
  • 格式:PDF,JPG
  • 頁數:596
  • 書籍難度(SR):763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對汪精衛《雙照樓詩詞稿》的全文收錄和點評。

汪精衛原著由獄中詩、景物詩兩部分組成。前者主要抒發推翻清朝帝制之志,有雄直之氣。後者主要為寫景、吟物、紀遊,多有新意特色,格調清新,頗為不俗。

作者簡介

周世安

1932年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957年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特級教師。中國新文學學會會員。1962年由宜昌師範調興山一中任教。1992年退休,仍筆耕以自娛。著作有《深山奏出的和諧曲》。主編及與人合編書籍8部。

  • 前言(第3頁)
  • 序(第21頁)
  • 《小休集》自序(第23頁)
  • 《小休集》卷上(第37頁)
    • 重九遊西石巖(第38頁)
    • 被逮口占(第41頁)
    • 雜詩(第44頁)
    • 獄中雜感(第46頁)
    • 附錄一:中國文壇一團鮮為人知的迷霧(第50頁)
    • 有感(第58頁)
    • 詠楊椒山先生手所植榆樹(第60頁)
    • 中夜不寐偶成(第62頁)
    • 金縷曲•秋夜(第65頁)
    • 夢中作(第68頁)
    • 大雪(第70頁)
    • 雪中見梅花折枝(第73頁)
    • 寒夜背誦古詩,至「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美其詞意,為進一解(第75頁)
    • 見人析車輪為薪,為作此歌(第77頁)
    • 除夕(第79頁)
    • 獄簷偶見新綠口占(第81頁)
    • 晚眺(第83頁)
    • 春晚(第85頁)
    • 獄中聞溫生才刺孚琦事(第87頁)
    • 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廣州之役,余在北京獄中,偶聞獄卒道一二,未能詳也,詩以寄感(第89頁)
    • 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廣州之役,余在北京獄中聞展堂死事,為詩哭之,才成三首,復聞展堂未死,遂輟作(第92頁)
    • 感懷(第97頁)
    • 述懷(第99頁)
    • 獄卒持山水扇面索題因記所感(第105頁)
    • 登鼓山(第107頁)
    • 太平山聽瀑布(第108頁)
    • 印度洋舟中(第111頁)
    • 舟泊錫蘭島,至古寺觀臥佛,憩寺前大樹下,導者云此樹已二千年,佛曾坐其下說法(第113頁)
    • 曉煙(第115頁)
    • 晚眺(第117頁)
    • 歐戰既起,避兵法國東北之閬鄉。時已秋深,益以亂離,景物蕭瑟。出門偶得長句(第119頁)
    • 〈紅葉〉、〈再賦紅葉〉、〈三賦紅葉〉、〈四賦紅葉〉、〈浪淘沙•紅葉〉(第122頁)
    • 附錄二:〈紅葉〉「整首費解」嗎?(第129頁)
    • 坐雨(第131頁)
    • 譯佛老里昂寓言詩一首(第132頁)
    • 自都魯司赴馬賽歸國留別諸弟妹(第137頁)
    • 六月與冰如同舟自上海至香港,冰如上陸自九龍乘廣九鐵道赴廣州歸寧,余仍以原舟南行,舟中悵然,成四絕句寄之(第139頁)
    • 鴉爾加松海濱作(第143頁)
    • 六年一月自法國渡海至英國,復渡北海,歷挪威、芬蘭至俄國京城彼得格勒,始由西伯利亞鐵道歸國。時歐戰方亟,耳目所接皆征人愁苦之聲色。書一絕句寄冰如(第146頁)
    • 西伯利亞道中寄冰如(第148頁)
    • 遊昌平陵(第150頁)
    • 廣州感事(第151頁)
    • 十二月二十八日雙照樓即事(第153頁)
    • 舟出吳淞口作(第154頁)
    • 冰如薄遊北京,書此寄之(第156頁)
    • 展堂養痾江之島,余往省之,留十日歸。舟中寄以此詩(第158頁)
    • 太平洋舟中玩月。達爾文嘗云月自地體脫卸而出,其所留之窪痕即今之太平洋也。戲以此意構為長句(第160頁)
    • 重九日謁五姊墓(第163頁)
    • 自上海放舟,橫太平洋經美國赴法國,舟中感賦(第165頁)
    • 舟中曉望(第167頁)
    • 舟次檀香山書寄冰如(第168頁)
    • 春日偶成(第170頁)
    • 比那蓮山雜詩(第172頁)
    • 遠山(第175頁)
    • 西班牙橋上觀瀑(第177頁)
    • 曉行山中書所見寄冰如(第180頁)
    • 題蘗莊圖卷(第182頁)
    • 鄧尉山探梅口占(第186頁)
    • 林子超葬陳子範於西湖之孤山,詩以記之(第187頁)
    • 遊莫干山(第190頁)
    • 廬山雜詩(第192頁)
    • 登天池山尋王陽明先生刻石詩,於荒榛間得之,尚彷彿可讀(第195頁)
    • 自神龍宮還天池峰頂宿(第196頁)
    • 含鄱嶺上小憩松下,既醒,雲在衣袂間,拂之不去,為一絕句(第197頁)
    • 行蓮花谷最高處(第198頁)
    • 廬山風景佳絕而林木鮮少,為詩寄慨(第199頁)
    • 廬山瀑布以十數,飛流渟淵各有其勝。余輩攀躋所至,輒解衣游泳其間,至足樂也(第200頁)
    • 五老峰常為雲氣蒙蔽,往遊之日,風日開朗,豁然在目(第201頁)
    • 開先寺後有讀書臺。杜甫詩云:「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蘇軾詩亦云:「匡山頭白好歸來。」余登斯臺,有感其言,因為此詩。余所謂「歸來」與杜蘇所云不同也(第202頁)
    • 屋脊嶺為廬山最高處,余行其上,但見群峰雜沓,來伏足下。倚松寂坐,俯視峰色明滅無定,蓋雲過其上所致也(第203頁)
    • 王思任遊記稱(第204頁)
    • 晚晴雲霞清豔殊絕(第205頁)
    • 十一月八日自廣州赴上海舟中作(第208頁)
    • 生平不解作詠物詩,冬窗晴暖,紅梅作花,眷然不能已於言(第210頁)
  • 《小休集》卷下(第215頁)
    • 十年三月二十九日,黃花岡七十二烈士墓下作(第216頁)
    • 晨起捲簾,庭蘭已開(第218頁)
    • 初夏即事寄冰如(第219頁)
    • 入吳淞口(第221頁)
    • 還家(第222頁)
    • 江樓秋思圖為柳亞子題(第224頁)
    • 為余十眉題鴛湖雙棹圖(第228頁)
    • 十月二十四日過西湖(第230頁)
    • 十一月二十四日再過西湖(第231頁)
    • 夜坐(第233頁)
    • 西山紀遊詩(第235頁)
    • 登金山憩金仙庵(第237頁)
    • 宿碧雲寺(第239頁)
    • 碧雲寺旁夜坐,石曾言夜色之佳,余為此詩以寫之(第242頁)
    • 再登金山桃杏花已盛開(第244頁)
    • 白松(第247頁)
    • 秋夜(第248頁)
    • 歲暮風雪,忽憶山中梅花,往視之,已盛開矣(第251頁)
    • 十月二十九日月下作(第253頁)
    • 除夕(第254頁)
    • 入峽(第258頁)
    • 出峽(第259頁)
    • 舊曆元旦經白雲山麓書所見(第261頁)
    • 雜詩(第264頁)
    • 郊行(第265頁)
    • 即事(第267頁)
    • 題畫(第268頁)
    • 病中讀陶詩(第270頁)
    • 病起郊行(第272頁)
    • 十七日夜半雨止,月色掩映庭竹間(第274頁)
    • 春晴(第276頁)
    • 熱甚,既而得雨。夜坐東軒作(第280頁)
    • 雜詩(第283頁)
    • 重過堅底古寺(第285頁)
    • 海上(第287頁)
    • 海上(第288頁)
    • 湖上(第289頁)
    • 麗蒙湖上觀落日(第291頁)
    • 廬山望雲得一絕句(第295頁)
    • 海上(第296頁)
    • 題畫梅(第296頁)
    • 海上觀月(第298頁)
    • 舟中感懷(第300頁)
    • 白蓮(第302頁)
    • 海上雜詩(第303頁)
    • 春歸(第305頁)
    • 題畫(第307頁)
    • 比那蓮山水之勝,前遊曾有詩紀之。自西班牙橋泝瀑流而上,攀躋崎嶇山徑間可六七里,得一湖,其上更懸瀑布二;更上,則雪峰際天矣,此前詩所未紀也。今歲復遊,補之如次(第309頁)
    • 瑞士幾希柏瀑布自山巔騰擲而下,注於勃里安湖,遠映雪山,近蔭林木。余在此一宿而去(第312頁)
    • 秋夜(第314頁)
    • 譯囂俄共和二年之戰士詩一首(第316頁)
    • 遊春詞(第322頁)
    • 積雨初霽,偶至野橋,即目成韻(第324頁)
    • 金縷曲•民國紀元前二年北京獄中所作(第326頁)
    • 念奴嬌•偕冰如泛舟長江中流賦此(第326頁)
    • 高陽臺•福州留別方、曾諸姊弟,且申相見之約(第328頁)
    • 八聲甘州(第330頁)
    • 齊天樂•印度洋舟中(第332頁)
    • 百字令•七月登瑞士碧勒突斯山巔,遇大風雪(第334頁)
    • 浪淘沙•紅葉(第336頁)
    • 蝶戀花•冬日得國內友人書,道時事甚悉,悵然賦此(第336頁)
    • 高陽臺•冰如導遊西湖賦此(第338頁)
    • 蝶戀花(第340頁)
    • 蝶戀花•大連曉望(第342頁)
    • 采桑子(第344頁)
    • 綺羅香•冰如有美洲之行,賦此送之(第346頁)
    • 齊天樂•過鴉爾加松故居(第348頁)
    • 行香子(第350頁)
    • 探春慢(第352頁)
    • 浣溪沙(第353頁)
    • 百字令•蒙特爾山中作(第355頁)
    • 《小休集》跋(第358頁)
  • 掃葉集(第361頁)
    • 序(第362頁)
    • 頤和園(第362頁)
    • 衛輝道中(第364頁)
    • 太原晉祠有老柏偃地,人云周時物也。為作一絕句(第366頁)
    • 他日復得一絕句(第366頁)
    • 中秋夜作(第368頁)
    • 對月(第368頁)
    • 過雁門關(第370頁)
    • 道中作(第373頁)
    • 潭上(第375頁)
    • 雜詩(第377頁)
    • 即事(第386頁)
    • 飛花(第388頁)
    • 兩三年前,嘗養痾麗蒙湖濱,樂其風景。冬夜擁被憶之,如在目前。成絕句若干首(第390頁)
    • 木芙蓉(第398頁)
    • 夜起(第404頁)
    • 夜起(第405頁)
    • 吊鐘花(第406頁)
    • 題陳樹人娘子關秋色圖(第408頁)
    • 先太夫人秋庭晨課圖,亡友廖仲愷曾為題詞,秋夜展誦,泫然賦此(第410頁)
    • 雨霽(第413頁)
    • 雨後郊行(第414頁)
    • 夜泛(第416頁)
    • 臥病莫干山中作(第417頁)
    • 病中作(第420頁)
    • 晚眺(第423頁)
    • 晚眺(第423頁)
    • 山中即事(第425頁)
    • 入山十日,雨多晴少。於其將去,投以惡詩(第427頁)
    • 送別(第431頁)
    • 對月(第432頁)
    • 夏夜(第433頁)
    • 觀月戲作(第435頁)
    • 夜起(第437頁)
    • 重九登掃葉樓,分韻得「有」字(第437頁)
    • 秋夜(第439頁)
    • 冬晴郊行書所見(第441頁)
    • 春晝(第442頁)
    • 山行(第444頁)
    • 禊日集後湖,分韻得「林」字(第446頁)
    • 菊(第448頁)
    • 郊行(第449頁)
    • 乘飛機至九江,望見廬山口,占一絕句。蓋別來八九年矣(第451頁)
    • 廬山雜詩(第452頁)
    • 得廬山道中(第452頁)
    • 曉登天池山,將以明日乘飛機發九江(第453頁)
    • 晚眺(第455頁)
    • 大漢陽峰為廬山第一主峰,登絕頂作長句(第456頁)
    • 天池山上有王陽明先生詩一首,鑱巨石上,昔年曾作詩紀之。今歲為作亭以蔽風雨,落成題壁(第458頁)
    • 雨後(第460頁)
    • 十餘年前曾遊廬山,樂其風景,而頗以林木鮮少為憾,所為詩有「樓臺已重名山價,料得家藏種樹書」之句。(第461頁)
    • 即事(第463頁)
    • 山行(第464頁)
    • 自佛手巖遠望,數峰秀軟殊絕,為作絕句四首(第466頁)
    • 別廬山(第469頁)
    • 二十五年結婚紀念日賦示冰如(第472頁)
    • 太平角獨坐(第474頁)
    • 斐然亭晚眺(第475頁)
    • 臥病青島,少愈,試遊勞山,為詩紀之,得若干首(第476頁)
    • 秋日重過豁蒙樓(第487頁)
    • 方君璧妹以畫羊直幅見貽①,題句其上(第489頁)
    • 題高劍父畫鎮海樓圖(第491頁)
    • 二十五年一月病少間,展雙照樓圖,因作此詩以示冰如(第492頁)
    • 不寐(第496頁)
    • 印度洋舟中(第498頁)
    • 代家書(第500頁)
    • 感事(第501頁)
    • 山中(第503頁)
    • 羅痕時新得家書(第505頁)
    • 春夜羅痕小湖邊微月下(第506頁)
    • 瑞士道中(第508頁)
    • 旅仙湖上(第510頁)
    • 鬱茲諾湖上望對岸山(第512頁)
    • 幾司柏山上(第514頁)
    • 廓羅蒙柏道中(第516頁)
    • 孚加巴斯山中書所見(第518頁)
    • 聖莫利茲山上(第522頁)
    • 重過麗蒙湖(第524頁)
    • 自題詩集後(第526頁)
    • 譯詩(第528頁)
    • 曉起(第530頁)
    • 舟夜(第531頁)
    • 海上望月作歌(第533頁)
    • 紫雲英草可肥田,農家喜種之,一名荷花浪浪。取以入詩(第536頁)
    • 粵諺:「春日人倦,為牛借力。」言牛借其力以行田也。語有奇趣,取以入詩(第536頁)
    • 飛機上作(第538頁)
    • 飛機上作(第540頁)
    • 郊行書所見(第541頁)
    • 釣臺(第543頁)
    • 別廬山三年矣,舟至九江望見口占(第545頁)
    • 廬山道中(第546頁)
    • 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始至長沙詣嶽麓山謁黃克強先生墓。以舊曆計之,適為三月二十九日也(第548頁)
    • 自長沙至衡山,通衢修潔,夾植桐樹,清陰瑟瑟,可覆行人,花方盛開,香氣蓊勃。道旁居民俟其實熟榨以取油,既可自贍,亦以養路。為作二絕句(第550頁)
    • 南嶽道中杜鵑花盛開,為作一絕句(第552頁)
    • 杜鵑花(第552頁)
    • 登祝融峰(第554頁)
    • 下祝融峰過獅子巖(第555頁)
    • 疏影•菊(第557頁)
    • 百字令•水仙花(第560頁)
    • 金縷曲(第562頁)
    • 浣溪沙•過吳淞口(第564頁)
    • 風蝶令•白海棠(第565頁)
    • 百字令•流徽榭即事(第567頁)
    • 百字令•春暮郊行(第569頁)
    • 憶舊遊•落葉(第571頁)
    • 金縷曲(第573頁)
  • 編輯者跋(第577頁)
  • 參考資料(第579頁)
  • 後記(第587頁)
紙本書 NT$ 750
單本電子書
NT$ 525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