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1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蔗裡有糖
甘蔗成熟時,三分甜的微風吹來,光是呼吸都像在吃糖。從12月至翌年4月的採收期間,五分車往返蔗田與虎尾糖廠,把握近半年的甜蜜時光,日日將數千噸甘蔗煉成糖。
凡是在糖廠附近長大的人,都對搭五分車上下學或抽甘蔗來吃的兒時回憶津津樂道,由此可見在糖金時代的那些年,糖業與地方生活是多麼緊密相關。今日虎尾與善化糖廠仍堅守以本土甘蔗製糖的初衷,也有職人或地方組織把甘蔗種回土地,有人用古法燒柴熬煮黑糖,也有人以蔗糖釀酒、做甜點,就連壓榨完的蔗渣都能做手抄紙或肥料。
蔗糖讓「甜」成為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味,且隨著時代擁有不同意義──舊時甜是一種高貴的滋味,在料理中摻越多糖,越能彰顯身分地位;後來糖因種類與應用方式變多,逐漸轉成食材的觸媒,由黑糖、砂糖、冰糖等蔗糖組成的多元糖宇宙,引出料理的千滋百味。
凡是在糖廠附近長大的人,都對搭五分車上下學或抽甘蔗來吃的兒時回憶津津樂道,由此可見在糖金時代的那些年,糖業與地方生活是多麼緊密相關。今日虎尾與善化糖廠仍堅守以本土甘蔗製糖的初衷,也有職人或地方組織把甘蔗種回土地,有人用古法燒柴熬煮黑糖,也有人以蔗糖釀酒、做甜點,就連壓榨完的蔗渣都能做手抄紙或肥料。
蔗糖讓「甜」成為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味,且隨著時代擁有不同意義──舊時甜是一種高貴的滋味,在料理中摻越多糖,越能彰顯身分地位;後來糖因種類與應用方式變多,逐漸轉成食材的觸媒,由黑糖、砂糖、冰糖等蔗糖組成的多元糖宇宙,引出料理的千滋百味。
- Cover Story(第6頁)
- 糖史面面觀|甜甜的記憶 臺灣糖二三事(第8頁)
- 糖的多重宇宙(第14頁)
- 甘味風土(第16頁)
- 甜人蜜事(第30頁)
- 你要幾分糖(第40頁)
- 糖背後的事(第50頁)
- Column(第52頁)
- 植物系.食旅日誌|回味米豆粥(第52頁)
- 隱味食肆|他鄉味 家鄉味(第54頁)
- 菜市人生場|家離市場那麼近(第56頁)
- 島民觀察|菊島喫風土:清明時節的大蛤飯(第58頁)
- 神明好農情|白沙屯二媽遊庄探鄉親(第60頁)
- 水裡的回音|神在的地方(第62頁)
- 文明野味|影之島(第64頁)
- 異鄉人的療癒餐桌|臺灣西班牙海鮮對決戰(第66頁)
- 編輯後記(第70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