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科學月刊 [第642期]:褪去口罩之後
  • 點閱:102
    19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Science monthly
  • 作者: 科學月刊
  • 出版社:科學月刊社
  • 出版年:2023.06
  • 格式:PDF,JPG
  • 附註:月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22

本期內容簡介

走進編輯室

我們一起走過的防疫之路

今(2023)年4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隨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於上(5)月1日起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改為第四類,指揮中心階段性任務宣告結束、同步解編。歷經三年多、為期1197天的抗疫日子也正式落幕。

回顧疫情這三年間,《科學月刊》也沒有缺席。從疫情爆發初始就推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特別報導〉(2020年3月號),當時甚至連病毒名稱全世界都仍未定案,編輯部為此也煞費一番苦心;隔月我們也火速送上〈冠狀病毒的迫降〉(2020年4月號),將科學家針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最新動向和研究傳遞給讀者。2021年3月,全球(包括臺灣)疫情仍不見停歇,我們推出〈臺灣防疫大作戰〉(2021年3月號),持續追蹤臺灣科學家在新冠病毒研究的最新發展。而現在,我們也將為COVID-19製作最後(應該?)一個封面故事。

不知道讀者現在走在路上是否有恍如隔世之感?在疫情期間,這些人潮熙攘的街道曾是一片寂靜寥落。當時除了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外,多數人也深怕感染了新冠病毒、引發嚴重的病症,不僅要承受病毒對身體的危害,還有可能連累周遭的親友。不僅如此,部分確診過後的人們,身體也陸續出現了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像是咳嗽、胸痛、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此外,許多在疫情期間伴隨而來的現象也值得我們探討與反思。如面對疫情這場漫長的抗戰中,因為無法出門或長時間照顧家人而使負面情緒在心理滋長,產生憂鬱的傾向;疫情期間遠端線上教學與口罩的配戴,不僅成效不佳,更可能因此限制了學童認知發展的可能性。

所以,我們匯集了這些議題,製作出這期的封面故事。走過新冠疫情不只是脫下口罩這麼簡單,我們應該持續學習、強化科學知識、提升自我判斷力,才能正面迎向疫情後的新生活。

過去三年,大家都辛苦了。

雜誌簡介
 
科學是什麼?是地表萬物造就出的各種現象?是探究人體結構表徵系統的學問?是物質與能量的變化模式?還是藉由觀察、進而找出的特定模式或概念?
 
對《科學月刊》而言,科學,是對真相的渴望。在美俄冷戰、日本也因政變而動盪不安的1970年代,一群在美的臺灣留學生,日日面對、接觸著最前端的知識與新穎的技術,卻有感自身曾生活的土地所欠缺的,不只是教育,更是對科學真理的無知。遂以懷抱「科學報國」的心情創辦《科學月刊》,期望承先啟後,孕育一株名為科學的幼苗。

 
走在世界前端、傳播歷史各大科學事件,帶領著臺灣科學脈絡的《科學月刊》已邁入第50年頭。細數這18000多個日子裡,科學的成果點滴著世界的發展,更豐富了《科學月刊》的靈魂。未來,《科學月刊》更期望帶給讀者的不只是科學新知,而是將科學伴其你我左右。
  • News Focus(第4頁)
    • AI呼氣偵測器「聞」出你生了什麼病/科學家首度發現被恆星吞噬的行星(第4頁)
    • 樹木愈多樣化,森林土壤的碳和氮愈多/為什麼香檳裡的氣泡能穩定上升?(第5頁)
    • M87黑洞吸積流和噴流影像首次「流出」!/快樂的線蟲能產下健康的卵(第6頁)
    • 用衛星找出近兩萬座未知的深海山脈/竊錄魚說話 利用水下聲音監測海洋生態(第7頁)
  • 科學‧出走(第8頁)
    • 口罩顏色也會影響人們的心理認知?(第8頁)
    • 疫情下的經濟變遷(第10頁)
  • 封面故事引言 當我們走過疫情(第12頁)
    • 封面故事1 確診後仍久病不癒?解析「長新冠」症狀和致病因子(第16頁)
    • 封面故事2 跟你想的不一樣!漫長疫情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第22頁)
    • 封面故事3 疫情下的群眾心理 科學、假消息與陰謀論的共伴效應(第26頁)
    • 封面故事4 走過COVID-19疫情後的我們 「記疫」計畫主持人林文源專訪(第30頁)
  • 思辨之評(第36頁)
    • 狒狒之死,動物園的哪個環節出問題?(第36頁)
    • 不要只顧呼口號 「適者生存」或許不能代表演化論?(第40頁)
  • 顯影(第44頁)
    • 細辛屬(第44頁)
    • 陰與陽 暗星雲與亮星雲(第46頁)
  • 專欄(第48頁)
    • 數不勝數:隱藏在古典與後現代建築中的懸鍊線和直紋曲面(第48頁)
    • 格物致知:提升影像解析度 追上電子顯微鏡的擴展晶格層光顯微鏡技術(第54頁)
    • 生生不息:醫者,不止於父母心 社會神經科學揭密「臨床同理心」(第60頁)
    • 潛移默化:黑潮內殘留的「銫-137」 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嗎?(第66頁)
    • 物換星移:為什麼工程師大力提倡廢除?閏秒的存在與廢除(第72頁)
  • 書摘 《細菌群像》(第78頁)
紙本書 NT$ 280
單本電子書 NT$ 196
優惠價
NT$ 129
(優惠期限:2024-11-30)

點數租閱 15點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10-22
訂閱雜誌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