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的希望:身心整合的療癒力量(修訂版)
-
點閱:61
12人已收藏
- 譯自:The healing power of illness:the meaning of symptoms and how to interpret them
- 作者: 托瓦爾特.德特雷福仁(Thorwald Dethlefsen),呂迪格.達爾可(Rudiger Dahlke) 著 , 易之新 譯
- 出版社:心靈工坊
- 出版年:2017
- 集叢名:Holistic:116
- ISBN:9789863570950
- 格式:EPUB 流式
- 附註:附錄: 器官和身體部位的心理意義
疾病和健康一樣,都是人的本質
它唯一的目的,是要我們超越對立、趨向完整
疾病,是內心世界的象徵。身體所表現出的事實,正是病人不願承認的部分。
疾病與健康,宛如太極圖的黑與白。兩者既對立又共存,同時存在於體內。
我們無法只要「健康」,不要「疾病」。身體的病,是心理的暗喻,潛意識透過它提醒我們內心的不完整,可以說是最忠實的朋友。
本書兩位作者為德國心理學家,一位接受靈性傳統的訓練,另一位則專精於自然療法及心理治療。1983年他們合著本書,石破天驚地提出「身心一體」的醫療概念,旋即席捲歐美,揭開身心整合醫學的風潮。
疾病象徵著內心的陰影、恐懼、不成熟,當我們透過症狀,覺察到潛意識裡未被滿足的需求時,藉由承認、處理、教育、整合這些需求,療癒將會加速。
因此,疾病是通往完整的道路,我們不能逃避、忽視、厭棄它。
尊重疾病,調整自己的內在,療癒就會從完整與合一之中泉源般地湧出。
書中詳列各種身體系統與器官症狀所指涉的心理意義:氣喘患者是否抗拒生命的黑暗面,而心臟不適者可能未讓理智與感情得到平衡?作者提醒,在解讀症狀時,要注意以下原則:忽略功能層面所有明顯的因果關係、找出症狀出現時生活中不尋常之事、自問「症狀阻止我做什麼?」和「症狀使我做什麼?」等等。
書中對疾病的解讀,並不是診斷標準,但讀者可以按照書中教導,問問疾病這位好友向自己提供了什麼誠實的建言,進而掌握療癒與整合的契機。
疾病與健康是對立的兩面,而療癒,是超越這份對立。
我們必須從這個二元對立的世界醒來,才可能得到真正的療癒。
共同推薦
呂旭亞(諮商心理師、榮格心理分析師)
許瑞云(《哈佛心醫師》作者、唐娜‧伊頓能量醫療高階能量治療師)
崔玖(國家醫學與科學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蔡昌雄(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劉美珠(國立台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教授)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心理叢書作家)
本書兩位作者為德國心理學家,一位接受靈性傳統的訓練,另一位則專精於自然療法及心理治療。1983年他們合著本書,石破天驚地提出「身心一體」的醫療概念,旋即席捲歐美,揭開身心整合醫學的風潮。
疾病象徵著內心的陰影、恐懼、不成熟,當我們透過症狀,覺察到潛意識裡未被滿足的需求時,藉由承認、處理、教育、整合這些需求,療癒將會加速。
因此,疾病是通往完整的道路,我們不能逃避、忽視、厭棄它。
尊重疾病,調整自己的內在,療癒就會從完整與合一之中泉源般地湧出。
書中詳列各種身體系統與器官症狀所指涉的心理意義:氣喘患者是否抗拒生命的黑暗面,而心臟不適者可能未讓理智與感情得到平衡?作者提醒,在解讀症狀時,要注意以下原則:忽略功能層面所有明顯的因果關係、找出症狀出現時生活中不尋常之事、自問「症狀阻止我做什麼?」和「症狀使我做什麼?」等等。
書中對疾病的解讀,並不是診斷標準,但讀者可以按照書中教導,問問疾病這位好友向自己提供了什麼誠實的建言,進而掌握療癒與整合的契機。
疾病與健康是對立的兩面,而療癒,是超越這份對立。
我們必須從這個二元對立的世界醒來,才可能得到真正的療癒。
共同推薦
呂旭亞(諮商心理師、榮格心理分析師)
許瑞云(《哈佛心醫師》作者、唐娜‧伊頓能量醫療高階能量治療師)
崔玖(國家醫學與科學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蔡昌雄(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劉美珠(國立台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教授)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心理叢書作家)
- 封面
- 【推薦序一】整合新論說
- 【推薦序二】意義、象徵與精神轉化——疾病篇
- 【推薦序三】以病痛為師——從身心學(Somatics)觀點看待身體的疾病
- 【譯者序】與身體對話
- 前言
- PART 1 認識疾病與療癒
- 1 疾病與症狀
- 2 對立與合一
- 3 陰影
- 4 善與惡
- 5 疾病是人的本質
- 6 尋找原因
- 7 深入探究的技巧
- PART 2 症狀及其意義
- 8 感染
- 9 抗拒
- 10 呼吸
- 11 消化
- 12 感覺器官
- 13 頭痛
- 14 皮膚
- 15 腎臟
- 16 性欲和懷孕
- 17 心臟與循環
- 18 運動系統與神經
- 19 意外事故
- 20 精神症狀
- 21 癌症
- 22 愛滋病
- 23 怎麼辦?
- 【附錄】器官和身體部位的心理意義
- 【延伸閱讀】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400
單本電子書
NT$
28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