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殊方九譯之俗:中國文學之內與外
  • 點閱:23
    5人已收藏
  • 譯自:The making of barbarians:Chinese literature and multilingual Asia
  • 作者: 蘇源熙(Haun Saussy) 著
  • 出版社:政大出版社
  • 出版年:2022
  • 集叢名:華人文化講座研究叢書 華人文化講座系列叢書:M003
  • ISBN:9786269653218
  • 格式:PDF,JPG
  • 頁數:186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10

要談「世界文學」之前,不是應該先對「世界」有所定義嗎?「世界文學」此觀念出現於十九世紀啟蒙後擴展政治與經濟版圖的歐洲,而依其時空條件下反映出的特色與偏見,畢竟難以避免。況且,文學也並非直到西方啟蒙時代才出現。眾所周知,前現代之前的亞洲早已自成文學論壇,亞洲文化各中心之間亦有互相翻譯、闡釋、競爭、甚至排斥的思想與現象,顯示出中心與邊緣不斷交流、提升與彼此融合吸納的歷史階段。作者之所以撰寫此本書,乃意欲擺脫歐洲中心主義的視角,透過著眼於與中國及漢語相關的研究,希望能夠引導對中國文學及比較研究感興趣的人們,至少把注意力的一部分從建構出來的「西方」轉移,轉向中國周邊的那些需要通過翻譯、甚至「九譯」後才能夠與「中」交流的族群,並重新省思「中」與「外」之間的關聯的多種方式。
 

蘇源熙(Haun Saussy)

1960年生,1990年取得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芝加哥大學東方語言文化系與社會思想委員會教授。著作包括The Problem of a Chinese Aesthetic (1993), Great Walls of Discourse (2000), The Ethnography of Rhythm (2016), Translation as Citation (2017), Are We Comparing Yet? (2019), 以及 The Making of Barbarians: China in Multilingual Asia (2022);主編或合編過的書籍包括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an Era of Globalization (2006), “The Chinese Written Character as a Medium of Poetry”: A Critical Edition (2008), Partner to the Poor: A Paul Farmer Reader (2010),也經常翻譯中國、法國、義大利、海地作家的詩詞與學術論文。

  • 引言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第1頁)
  • 第一章 殊方九譯之俗:多語亞洲作為文學系統(第15頁)
  • 第二章 四夷作樂乎?(第39頁)
  • 第三章 「漢字文化圈」:中心、邊陲與荒野(第63頁)
  • 第四章 形塑中國:歷史書寫的若干不對稱性(第93頁)
  • 第五章 「咨爾漢黎,均是一民」:在世界邊緣上(第119頁)
  • 結論 窅然喪其天下焉(第143頁)
  • 徵引文獻(第153頁)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66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10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